马光远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房价下调后富人退场,中产成接盘冤大头
发布时间:2025-09-26 11:09 浏览量:1
“房价跌了,我反而更买不起房。
”
郑州一位月薪1.2万的程序员,把这句话贴在朋友圈,半小时收到37个“+1”。
不是哭穷,是算账:2019年上车,总价186万,首付60万,贷款126万;现在同小区同户型挂牌135万,银行欠款还剩118万。
卖,倒贴30万;不卖,每月1.1万月供照还,工资却从2万降到1.2万。
他自嘲:中产返贫,从“资产”变“负产”,只差一次降价。
——这不是段子,是79.6万套法拍房背后的真人版。
阿里法拍最新数据,去年新增挂牌直接飙了36.5%,相当于每两分钟就多出一套被法院挂出来的房子。
最惨的是郑州,法拍数量比2020年翻了三倍,走在经开区的街道上,隔三个红绿灯就能看见一张“查封公告”。
有人奇怪:房价跌,富人不慌,穷人本来也买不起,到底谁在流血?
答案很简单:把70%家产押在房子上、把未来30年收入提前透支的那批人——俗称中产。
他们踩中三个雷:高杠杆、高评估、高收入幻觉。
2018-2021年银行放水,评估公司敢把一套房吹到单价3万5,购房者就敢借足八成;
现在市场价跌到2万2,银行可不会同步下调欠款,月供一分钱不少。
收入端更惨,互联网、教培、金融三大高薪引擎同时熄火,年终奖从六个月工资变成两个月“慰问金”。
现金流一断,房子立刻从“资产”变“负债”,连信用卡分期都还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被银行挂上法拍。
更魔幻的是,法拍越砸盘,市场价越跌,邻居也跟着一起沉。
2021年法拍还能按评估价85%成交,今年直接砍到68%,等于法院帮你“打七折”甩卖。
有人算了笔账:同样断供,晚三个月被查封,账面亏损就多出15万,足够买辆比亚迪。
于是出现诡异场景——部分小区业主群半夜还在接龙“自愿降价”,只求别被法拍,把邻居们最后一点净值也拖下水。
政策端也不是没动手。
40多个城市把首套房利率下放到3.1%,深圳干脆试点“以旧换新”,开发商承诺90天卖不掉你的老房,他按合同价兜底。
可现实是:利率再低,收入不稳谁敢背债?
兜底再香,老房评估价缩水30%,开发商直接按原价收,你还得倒贴装修。
市场用成交量回答——4月70城新房价格同比再跌3.5%,中间段总价500-800万的房子最难卖,中介门店一个月带看量不到十组。
反倒两头热闹:300万以下刚需盘靠“上车焦虑”走量,2000万以上豪宅靠“资产隔离”走量,中间阶层被夹成“哑铃”最细的那根杆。
那还能怎么办?
有人开始找“债务重组”公司,专业团队帮你和银行谈判:把30年贷款展期到40年,先息后本,罚息减免,征信留污点总比法拍强。
北京、成都已经出现官方版“共有产权房”,2024年新增2万套,首付比例降到30%,产权五五开,亏也一起亏,至少把月供砍半。
更激进的家庭直接“割肉换租”:把房子甩给银行,全家搬去长租公寓,租金不到原来月供一半,剩余现金拿去抄底黄金ETF,两年回血15%。
别急着骂“败家”,人家算得清:同样亏损30万,两年利息就能省40万,还保住现金流,比硬撑到法拍强得多。
当然,也有人选择“躺平观望”。
他们赌的是2025年触底,赌住建部“三大工程”能托底,赌人口下滑后核心地段反而稀缺。
可别忘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已经全国联网,房产税的靴子就在头顶晃;
00后比90后少了4700万,接盘侠肉眼可见地减少。
想翻身,先得承认:房子不再是印钞机,而是消耗品——折旧、维修、税费,一样都跑不掉。
中产自救第一条:把房产占家庭资产比重降到50%以下,手里留足18个月现金流,比任何“抄底秘籍”都管用。
最后提醒一句:
别被“利率历史最低”冲昏头,也别被“核心资产永远涨”洗脑。
真正该问的是:如果明天失业,这套房能让你睡几个安稳觉?
答案要是小于三,就该考虑断臂求生,而不是继续加杠杆赌明天。
市场从不缺奇迹,缺的是提前下车、保住筹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