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爱情,逃不过这个真相
发布时间:2025-09-26 19:04 浏览量:1
在爱的探索中,我们既需要勇往直前的热情,也需要及时止损的智慧。
还记得9月初那句“被爱是一种运气,敢爱才是勇气”的邀请吗?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场声音的冒险——Soul App语音群聊派对《敢聊敢爱》正式启程,用声音连接情感,让每一次互动实时真实,几乎“0距离”。
过去三周,Soul App《敢聊敢爱》官方菌迎来了首季声音盛宴。携隐Melody、曹雪敏、于悦三位导师与AI虚拟人嘉宾齐聚语音群聊派对现场,与万千参与者实时连麦、即兴对谈,在声音的流动中拆解爱情谜题,直面亲密关系的挑战。
这不仅仅是一场对话,更是一次群聊派对式的情感共鸣实验。
@携隐Melody|爱情说明书 ·
爱到底是什么?亲密关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不妨看看百万播客主理人-携隐Melody 的这份“爱情说明书”。
有人说爱是心动的激情,有人说爱是长久的陪伴。这些答案都对,却总缺了点“看透本质”的通透。
恋爱从不是“从对方身上索取陪伴或情绪价值”,而是“借这段关系照见自己”,发现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星际穿越》
有人因怕受伤而说“不谈恋爱保平安”,可若“保平安”等于“没有期待就不会受伤”,反而错过了人生最珍贵的惊喜。
《怦然心动》
真正的期待,不该是“对方必须满足我”,而应是“享受期待的快乐”。真正会谈恋爱的人,往往不是技巧好,而是敢于真挚、炽热地表达情感。
↕️更多具体内容上下滑动查看
既然要写“爱情的人类使用说明书”,第一章一定要先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爱?
或者进一步说:什么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有人追求一时心动,有人沉迷初期的甜蜜激情,也有人觉得爱情就是陪伴和长期的相处。这些理解都没错,但往往并不完整。所以很多人在关系中会觉得:对方挺好,但自己却并不是完全满足,总像缺了点什么。
因此只有先明白什么是爱,才能对照这个标准去衡量自己:我现在是否处在一段真正的爱情里?我是否真的爱过对方?对方是否真的爱我?
爱情的意义不只是陪伴和快乐,更关键的是:亲密关系能让我们在与对方的互动中更深刻地认知自己,照见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这是其他人际关系难以给予的。
就像每个人都住在自己的玻璃房子里,平常我们透过玻璃看见的是被折射后的世界;当两个人非常靠近时,这两座玻璃房子会互相撞击,这座玻璃房子就会碎裂。碎裂的过程不一定愉快,但正是在碎裂中,你会第一次发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真实,也会听到之前充耳不闻的声音。恋爱的意义,就是在互相磨合与冲突中,照见真实的自己——这正是恋爱最有趣也最深刻的部分。
很多人误以为恋爱只是从对方那里得到陪伴、照顾或情绪价值,这只触及表面。真正的恋爱还应该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你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恋爱其实是一种自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太自恋了,所以才会沉迷于在最有效的途径中,不断去发现“原来我是谁”。
知道什么是爱之后,我们该如何进入爱?
有人说,不谈恋爱保平安,如果单身时很快乐,那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保平安”是指“没有期待就不会受伤”,我并不赞同。人生的惊喜和幸福正来自那些不确定和期待。没有期待的人生或许都不值得过。
而人们不愿期待的原因通常来源于对“期待”的误解。很多人把期待等同于“可控制”。要么认为“我期待你做一些事情,你就必须得做”;要么说“我对你没有期待,所以你不做我也不会伤心”。可问题是,你的期待和对方的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于是就陷入困境:我有期待,可我控制不了你做不做,于是很痛苦。
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期待不应该是“对方必须满足我”,而是“享受期待的快乐”。期待是人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抱着全然的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所有结局——那些结果的不确定性,才是有趣的地方。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最疯狂的行为,就是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如果你在恋爱里一再抱着相同的期待,一再失望,却不去调整,那就是自我折磨。真正要学会的,是去做“可调整的期待”,你唯一能控制的,是你的反应和你的行为。
真正会谈恋爱的人,往往不是技巧好,而是敢于真挚、炽热地表达情感。
爱需要炽热的表达,也需要清醒的底线。
如果说“如何爱”是入门课,“如何不爱”则是更深刻的成长课。
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分手心理学》作者曹雪敏,就把 “体面告别” 的答案摆在了我们面前。
背叛从不是“出轨那一刻”才发生。真正的背叛,是背离了 “我们以共同幸福和亲密为目标” 这一点。
《蓝莓之夜》
坦诚很难,我们甚至会自我欺骗,但发现问题时,别急着道德指责,不如想想:“我们是不是缺少了某些沟通的能力?”
那要原谅吗?
心理学研究发现:出过轨的人再次出轨概率更高,原生家庭有过出轨经历的人也更容易陷入类似循环。所以原谅与否,从不是“应该”或“不应该”,而是“你能否接受可能的结果”。
《爱在日落黄昏时》
如果暂时离不开,就为未来的离开做准备;如果仍有期待,就试着一起修复。但要记得,修复不是 “忍”,而是为新的可能再努力一次,这才是对自己的负责。
↕️更多具体内容上下滑动查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图书馆30秒这个故事,它让我们去思考亲密关系中背叛边界和精神出轨的讨论。
我曾在咨询中常常发现,很多来访者对背叛本身存在“背叛盲视”的现象。因为很多人谈到背叛时,会自然想到出轨——无论是精神出轨还是肉体出轨——几乎把背叛和出轨等同起来。因此很多人以为背叛发生在对方对第三者动心的那一天,但其实并非如此。
从心理学和亲密关系角度来看,当一个人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会让两个人疏远、产生裂痕,但仍然去做,这就已经是背叛了。真正的背叛,是背叛了“我们以共同幸福和亲密为目标”这一点。所有背离我们幸福和亲密的行动,本身就是背叛。
如果恋爱双方对边界和背叛的定义不同,总有一方需要做出选择。妥协的一方至少要在其他议题上获得一些公平感,以保持平衡。如果平衡后仍不满,则应慎重考虑,甚至分手。
有人说相爱容易,相处却难,维护亲密关系最重要的,是意识到关系和感情并不完全一样。关系可能由各种推动力维系,维护关系的基石,是两个人对未来都有期待,并希望共同塑造未来。坦诚、忠诚等在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因人而异。最关键的是,意识到自己和对方都在变化,不要把彼此当作始终不变的对象,也不要把对方当作与他人无差别的对象,要看到双方的独特性。
坦诚很难,即使是对自己也不容易。有时因为害怕失败或其他情感因素,我们会欺骗自己。当发现双方不够坦诚时,第一时间不必道德指责,而是考虑背后缺少哪些能力,是否需要培养来提升坦诚度。
关于是否应该原谅伴侣背叛,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出轨过一次,他再次出轨的概率远高于从未出轨的人。另外,原生家庭中曾接触过出轨行为的人,其出轨概率也更高。面对伴侣出轨,需考虑未来再次出轨的可能性,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就很难原谅。
出轨可能是对未满足需求或关系冲突的应对方式,并不一定对第三者有深厚感情。经历过出轨的人,出轨这一行为会进入其“处理关系的工具箱”,再次发生的概率会增加。降低概率需提升处理冲突和应对失望的能力。
因此,发现伴侣背叛后,是否原谅更取决于你想不想原谅,以及能否接受现实。有时暂时无法离开关系,也需要为未来可能的离开做好准备。如果双方仍有感情并对未来有期待,那就可以尝试共同努力修复关系,这不完全是“原谅”,而是为新的可能性再努力一次。
其实背叛和出轨对感情是毁灭性的,修复成本也非常高,就像经历一场大地震。大多数人在经历背叛后会选择“原谅”,但未来每一次都会想起曾经出轨的事情。处在感情中的人,如果真的在意彼此,需要避免这种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关系本身存在不满,而出轨事件成为集中表达不满的机会,或许也是改善关系的一个契机。@于悦|好的爱情是什么样 ·
我们常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但“好”本身很难界定,没有绝对标准。我更倾向于说,它应该是适合你的,能让你觉得舒服的状态。
如果要把它具象化,我觉得可以理解为一个“双向充电宝”:既能从对方身上汲取,也能给对方滋养。
《绿皮书》
争吵也是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其实从家庭动力学的角度来看,争吵并不是坏事,争吵背后代表着“我想被你看见”的需求。
↕️更多具体内容上下滑动查看
我们常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处在一段健康的关系里?
其实很多人都在问“什么是好的xxx”,但“好”本身是个很抽象的形容词,很难界定,没有绝对标准。我更倾向于说,它应该是适合你的,能让你觉得舒服的状态。所以在我看来,爱情本来就是一个抽象概念,“好的爱情”就是抽象中的抽象。如果要把它具象化,我觉得可以理解为一个“双向充电宝”。很多手机现在也能反向充电嘛,所以健康的爱情就像是你和伴侣能互相充电:既能从对方身上汲取,也能给对方滋养。
其实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里,健康的关系就是双方都能做真实的自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积极的关注。所以总结来说:好的爱情就是互相爱、互相滋养、共同成长。
争吵也是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其实从家庭动力学的角度来看,争吵并不是坏事。相反,它比不吵、冷战或者冷暴力好得多。因为吵架至少是一种互动,意味着关系还在。很多时候,争吵背后代表着“我想被你看见”的需求。
我经常把吵架比作放鞭炮,鞭炮噼里啪啦响完以后,云雾散去,天上能看见明月。健康的吵架,应该是问题说完就过去,像鞭炮一样——响过、炸过、散掉,不留阴影。另外,温教授和知遥姐姐在互动派对中,也收到了上万张“心碎小纸条”。我们截取两个真实对话,或许能给你启发:
“男朋友讨厌讨论严肃话题,一谈未来他就觉得我在挑毛病……”
温教授:“很多男生面对情感话题会逃避,不妨先肯定他的付出,让他感到安全,再慢慢聊感受。”
“男朋友条件太好,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
知遥姐姐:“感情不是考试,不用比分数。他选择你,本身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