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柳叶刀研究:40岁后每天一杯酒或有益健康,适量喝酒好吗?

发布时间:2025-09-27 03:14  浏览量:2

本文207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句话你一定听过。但真相是这样吗?

前段时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的研究再次把适量饮酒推上了风口浪尖。研究指出: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低剂量饮酒或许真的有益健康。

这可不是坊间的“酒桌传说”,而是基于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但别着急高举酒杯,这项研究的背后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仔细解读。“适量饮酒”到底是多少?它对身体真的有好处吗?喝哪种酒更健康?年轻人也能喝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这项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导的研究,发布在2022年《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分析了1990—2020年间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酒数据与健康风险。

研究发现:

对于40岁以下的人群,即使是轻度饮酒,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而对于40岁及以上群体,每天饮用相当于一小杯红酒(男性约43克酒精,女性约30克酒精)的人,死亡和残疾调整寿命年(DALYs)风险有小幅下降,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

简单来说,年轻人喝酒风险大于收益,而中老年人适量饮酒,可能对某些疾病有保护作用。

这是否意味着喝酒就能防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很多人一听“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立刻脑补自己每晚一瓶啤酒、半斤白酒都叫“适量”。

但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营养学会对“适量饮酒”都有明确标准

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纯酒精;

女性每日不超过15克纯酒精;

每周应有2天以上不饮酒。

具体换算下来,大约相当于:

一瓶(330ml)5度啤酒 ≈ 13克酒精;

一杯(150ml)12度红酒 ≈ 14克酒精;

一两(50ml)52度白酒 ≈ 21克酒精。

也就是说,一两白酒已经接近男性的每日上限了,超过就不是“适量”,而是“过量”

很多人喝酒是按“瓶”算的,而健康建议是按“克”算的。你是不是也喝错方式了?

不少人看到研究说“适量有益”就急着举杯庆祝,却忽略了关键前提——这项研究的结论基于“总体健康风险评估”,而不是“喝酒可以治病”。

确实,有研究发现,适量饮酒,特别是红酒中的白藜芦醇等成分,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帮助,比如:

促进高密度脂蛋白(HDL)生成,有助于清除血管垃圾;

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栓风险。

但这些“益处”十分有限,甚至可能被酒精的毒性所抵消。比如:

酒精会损伤肝脏细胞,增加脂肪肝和肝癌风险;

增加乳腺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率;

影响睡眠质量,诱发心理问题;

增加交通事故、自残行为的发生率。

医学界的共识是:即使适量饮酒有一定益处,其带来的风险依然不可忽视。

对于40岁以下人群,这项《柳叶刀》研究给出的态度非常明确:“零饮酒”才是最健康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年轻人本身心血管疾病风险低,喝酒带来的“好处”几乎为零,但肝脏、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都更容易受酒精损伤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喝酒以“拼”为荣,动辄“白酒对瓶吹”“啤酒一打起”,这种暴饮暴食式的酒精摄入,短期可能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长期则可能演变为酒精依赖症甚至肝硬化

更重要的是,酒精并不会因为你年轻就“网开一面”,反而会更容易留下长期隐患

面对“适量饮酒有益”的研究,医生们是怎么看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教授表示

“从公共健康角度来看,我们依旧建议大家不饮酒或尽量少饮酒。如果非要饮酒,也务必要控制在推荐量之内。”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提醒

“不要把‘喝酒防病’当成医疗手段,特别是有肝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人群,应严格限制饮酒。”

也就是说,研究可以参考,但不能盲目套用到每个人身上。

如果你从不喝酒,也完全没必要“为了健康”去开始喝;如果你已经有饮酒习惯,不妨从今天开始,控制量、选低度、重频率、设底线

如果你实在戒不掉酒,也请牢记以下几点:

不空腹喝酒,酒精吸收快,伤胃也伤肝;不混酒、不拼酒,不同种类的酒混合更易醉;不以酒代水,喝酒时多喝水,有助于代谢;不喝“自酿酒”或不明来源的酒,防止甲醇中毒;有基础病或服药者,应事先咨询医生写在最后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并非谣言,但也绝非人人适用的“万能药”。

任何食物或饮品的健康价值,都离不开“剂量”与“人群”这两个前提。

如果你年过40,健康状况良好,偶尔浅酌一杯红酒,也未尝不可;但若以此为由肆意喝酒,只会“得不偿失”。

健康,从来不是靠一杯酒维持的,而是靠长期良好的作息、饮食、运动和心态积累起来的。

别让“适量”成了自己纵酒的借口。

参考资料:

GBD 2020酒精合作者。按数量、地理位置、年龄、性别和年份划分的饮酒人口风险: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柳叶刀公共卫生》。 2022.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标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健康科普平台.《适量饮酒到底是多少?你可能早就喝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