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研难度等级表来了!你是第几级?

发布时间:2025-05-24 22:38  浏览量:4

Q:

考研资料上哪找?

A:

关注“考研阅读”回复关键词‘课程’,即可加入26考研公共课全程更新百度云群

我分享了「全国600所院校录取名单+专业课真题汇总」,点击链接即可保存。

(复制到微信对话框,即可保存)

目前2026考研小伙伴们正在努力备考,但还有不少考生还在纠结报考哪个院校!

在确定院校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不同类型院校考研的难度,不同的学校、专业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使得考研的难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况。一般大家会把考研难度分为几个等级,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属于哪一难度级别~

考研难度等级划分

等级一: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考研

等级二: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考研

等级三: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考研

等级四: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考研

等级五: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考研

等级一

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

一般来说,考取本科院校的同时仍然选择考取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在考研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所有考研类型当中难度等级最低的一种类型。

对于这种类型的考生来说,比较容易拿到更多的考研资源,特别是专业课属于自命题的学校,专业课真题资料的获取更加方便,内容也更加可靠,还不用担心找不到本专业研究生的师兄师姐,甚至有的考生直接考取本科专业课任课老师的研究生,那么在复试阶段就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等级二

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相比于考本校的同学来说,跨学校可能会流失一定的院校资源,在获取资料、寻找师兄师姐以及把握老师研究方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对于第一等级的考生来说,难度稍大。

对于这种类型的考生来说,还是拥有一定的地域优势的,同一地区的院校难免会有人脉的交叉,在获取资源方面虽不如第一等级的考生那么轻而易举,但也不会一无所获。只要你愿意花费一定的精力,也是比较容易打听到本地区其他院校的考研信息的。

等级三

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相比于前两个等级的考生而言,这个等级难度居中,在对所报考的地区不甚熟悉的情况下,想通过人脉获取资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信息的可靠性也难以保证。但是这类考生的备考优势在于专业课知识方面,比跨专业研考生了解更为深入。

这一等级考生其难度在于跨地区、跨学校的信息搜集和获取上。

等级四

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

和等级一相比,等级四最大的特点是跨专业。这一等级的考生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跨专业。跨专业就意味着必须用一年的复习时间学习完别人本科四年的知识量。即使有地区和院校优势的加成,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专业的考生来说难度依然不小。另外在信息的搜集和人脉方面跨考生也都缺少优势,特别是在复试中,老师会格外关注并考察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能力。

等级五

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这类考生就是常说的“三跨考生”,难度系数最高的。对于这种类型的考生来说,不仅要受到跨地区的影响,而且还很难拿到目标院校的考试资源,更重要的是,连学的专业都是自己所不熟悉的。可以说这类考生面对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难度系数最高。

但不管你是处在第几等级,上岸都需要通过自身努力的备考,所以小编有以下几点要提醒一下大家:

01

谨慎选择

考生在择校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复习情况、专业兴趣、报考院校分数线、未来就业等因素综合考量,做出合理的选择,尤其是想一战上岸的考生,不必一味地追求名校。

02

信息收集

在备考全程中,时刻保持对考研动态的敏锐感知,第一时间追踪最新政策解读、院校招生调整等关键资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院校会在复习中后期对考试大纲、参考书目作出调整,这些细微变动往往暗藏重要信号,若未能及时捕捉,极有可能导致复习方向出现偏差。

03

制定合理规划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储备,制定合理的考研规划。这份规划因人而异,不必追求精确到分钟的 “严苛时刻表”,机械照搬他人的学习模板反而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更科学的做法是,以周、月为时间坐标,灵活设置阶段性目标 —— 既能保持复习的连贯性,又能根据实际状态动态调整,在松弛与专注之间找到平衡。

04

定期复盘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自我怀疑的状态,认为自己的学习没有效果,此时建议考生通过定期的复盘总结或者模拟测验检查自己的复习进度,查漏补缺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备考之路树立信心。

最后学姐认为无论有怎样的难度,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努力备考,相信大家最终都可以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