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狂揽4.4亿票房的《731》,为何跌下神坛?3个硬伤
发布时间:2025-09-27 21:20 浏览量:1
文:崔馨雨
电影《731》没上映,就吊足了观众的口味。
731细菌实验和南京大屠杀更是日军暴行的佐证,竟然还有日本人在试图篡改历史,掩盖真实!
侵华日军的罪行永远铭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永远铭记!
9月18号9:18分上映,警钟长鸣声刚停,观众带着悲愤沉痛的心情,走进电影院,观看《731》。
电影第一天票房就高达4.4亿,本以为会一路长虹,出现又一个票房神话。没想到,第一波观众的负面反馈纷至沓来,《731》很快跌下神坛。带着心中的问号,我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的开头还不错,节奏紧凑,画面不忍直视,想吐,但这种紧绷的情绪只维持10多分钟,便莫名其妙起来,硬着头皮看完120分钟的电影。
为什么《731》口碑反转,那么多的差评?
731的惨绝人寰,是中国人心中无法遗忘的痛,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艺术表达手法美化。电影中,灰色基调下,多次用苹果的鲜艳外表来提亮色彩,表达期望,反而显得很突兀。在干净的牢房里吃着营养均衡的饭菜,不但是一种讽刺,还有弱化侵华日军罪行的感觉。
姜武饰演的王永章,是个脑袋灵活、八面玲珑、没有真才实学的市井游民,无意间被日本人抓了,和一群人坐着火车,来到了731细菌实验基地,开始了有来无回的悲惨命运。
电影用在他的视角,揭示日本人的残酷。尽管他很勇敢,但他的活动范围有限,也就成为电影最大的缺点,无法更多呈现日本人的残忍和罪行。
(1)、潜入中药库偷药材的王永章,被石井四郎的2个女儿发现。孩子说只要帮她们抓到小老鼠就不告诉她们的父亲。
这场戏,是想体现人本善良?还是粉饰日本侵略者的善良?还是为了缓解电影的紧张气氛?
(2)、在原本严肃的画面中,突然切入明亮的色彩、现代的高楼大厦。导演大抵是想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渴望。出发点没错,但破坏电影整体基调的表述手法,让人难以接受。
(3)、杜存山这个角色存在的意思是什么?
从王志文饰演的杜存山,到姜文饰演的王永章,再到后来的所有人。从当初的浑浑噩噩,到后来的觉醒,强烈表达对生的渴望。
没有几句台词、高深莫测的杜存山,除了把玩小老鼠,就是在墙上画十字架。都以为他会隐藏着惊人秘密,然后带领大家揭竿起义。并没有!有种雷声大雨点小、用力过猛、故弄玄虚的错觉。
(4)、120分钟的电影,前半部分的铺垫太多,比如刻意渲染洗澡戏,为什么呢?
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什么都没说清楚。
是因为删减情节太多?还是电影原本就如此?
演员用南京方言表达对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的祭奠:我们若记得,你们便是活着。
抗日战争距今已有80年,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也很多,还会有更多抗日战争题材作品。电影导演们,投资方们,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已经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糊弄的,切不可过分消耗观众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