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躺平为斗争

发布时间:2025-09-28 13:36  浏览量:1

今天继续说两个00后。1|非暴力不合作

我是维族,出生在大西北一小县城,离最近的城市600 公里,骑自行车15分钟就是沙漠。小时候就是掏鸟窝,去沙漠里找盐水坑,游泳,把一身搞得很脏,回来挨顿揍。学校也有体罚,犯了错老师打手心。

我爸喜欢看新闻,我喜欢看地道战和奥特曼。我跟他争电视,有次趁我睡觉,他把我的碟片给撅了。我会跟着过完所有电视广告,生怕错过节目,哪怕一个细节。现在刷短视频的年轻人没那个耐心了。

我又红又专。2009年到2014年那会儿,西北发生一些事,几颗老鼠屎搞坏了一锅汤。西北的条件可以发展的很好,相邻十几个国家,有资源。但被少数人拖慢了。

当时我们看的很清楚,国家做了很多工作。我小学班主任是汉族,是2007年跟着政策来的,东部城市一对一支援西部大开发。她不是在内地混不下去才支援西北,是主动放弃内地的待遇来的,一直在这里干到退休,就是为国为民。

我们这个地方条件不好,来了就是吃沙子。当年县城人口6万,后来到了10万,现在回到8万。年轻人去几百公里外的城市,不再回来。

来支援的老师也拿本地水平的工资,我父亲是邮电系统,当年一个月1300,老师大概在 1000 以下,所以他们是带着梦想来的。后来她跟本地人结婚,男方也是学校的老师。

支援西北是一场思想教育。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也愿意去支边,去被需要的地方。比如武汉疫情时,那些逆行的医生护士也一腔热血。

父母一直说,一定要考走出去。我初三毕业就到了江苏,上西北学生在内地的高中班,高中4年,第一年学汉语和英语。然后2018年考上北京的大学。

在内地高中班,基本不花钱。一年学费只有450,伙食费是每个月往我们卡里打480,不够吃就去找女生,用她们的卡。

那一年,我们老家在全国的内高班有1 万 8 千人,占那一届学生的5%。这1 万多人里,只有最多 5% 考不上大学。我们是单独划线,也不跟江苏一起招。基本进了内高班,一只脚就跨进了大学。

我们小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读维语班,一个读汉语班。小学班主任一直苦口婆心的讲:我看得出来,你的人生在远方,你要走出去。她带我去见那些优秀的学生,比如奥赛获奖的学生,让我受感染。

她是我最尊敬的人。我妈跟她成了好朋友,她前段时间摔坏了腿,我妈还开车送她上下班。

我这个内高班所在的学校,有 200个来自西北的学生,1800个江苏当地学生。除了跨年庆典在一起,其它时间都分开的。内高班的前三名,跟本地学生一起排名,连前 400名都进不去,所以还不如分开。

我有个表哥,在扬州上内高班,后来他想快一点,就转入当地学生的班级,但压力太大,身体出问题,肥胖。他内向,一般不跟人打交道,心理也出问题,又不得不转回内高班。

有霸凌,不过不是本地学生霸凌我们,我们有独立的教学楼和宿舍,而是我们自己人霸凌自己人,把这个叫驯新。

刚去时,高年级学生把我们堵在宿舍,讲些规矩,说见面怎么打招呼,警告你们不要“跳”。会拉一个人出来推搡几下,杀鸡儆猴,有点像韩国军队的习惯。其实很多人这么做也是被裹挟的,不知道为啥要这么做。

我是反霸凌的,他欺负我,我就打回去,打回去就好了。第一次你搞我,那可能是我做的不合适。但第二次你搞我,那我就不内耗了,一定打过去。

几个人围着我打,那我就朝一个人打,用牙咬,用脚踢,杀一儆百。打完一次,他们就乖了。其实霸凌的人胆子才小,他们会权衡利弊,只霸凌不敢反抗的人。到最后,其实混熟就好了。我们一般不告诉老师,民不举官不纠。

在西北本地县城也有霸凌。分冷霸凌和热霸凌。冷霸凌就是孤立你,我从内初班回来后就被冷霸凌,不过无所谓,我去找其它班的新朋友。

热霸凌,真挨打了,那要告诉老师,老师不处理,那就报警。你只要把屋顶掀掉,那他就给你开天窗。不断加码就好。增加他不处理的代价。

遇到霸凌,30%的情况,人会打回去,有时夜里给他打个闷棍。剩下 70%,有一半是不惹事的人,还有一些就是纯粹胆小。

我小时候不惹事,什么事都默默听老师和父母的,肯定会有冤假错案。所以长大后就要补偿,要反击。

我现在北京,在一家大厂做 hr,一万出头。老婆是老乡,在外企,一万五。算中等偏上。那些一年拿50万的,只在顶部互联网公司存在。老婆是我小学同学的同学,在上海上的内高班。

我现在的奋斗,就是有事干就干,关注自己为主。在家里,老婆主外,我主内。老婆性格刚直,而我善于处理情感,圆滑。

我们想过婚假,想去欧洲,想要父母出点钱。她就直接跟父母要,她父母说,凭啥要我给钱。她就说,为啥你们不给。吵了半个小时。我就去收尾。

我也直接问我父母要,但拐弯抹角一点。比如想要1万,就说两万,他们说两万太多,给1万三,其实超出了我的预期。两边父母的钱,最终肯定要落地的。

花他们的钱,其实OK 。若我回老家,得要他们买房买车。我们在北京买房,想让双方父母出大半的首付。比如300万的房,在四环,首付80万,让他们出60万,是拿得出来的。

父母都在国企,他们给我弟弟的教育付出,比我多20倍。弟弟练体育的,200米和 400米,要搞装备。所以我可以问他们要钱。其实人人心里都有本账。

这种风俗,西北人本来就有,不是从东部学的。我父母结婚时,要他们的父母买大三件,电视、电冰箱、洗衣机。他们也啃老。

大三时跟老师详细讨论过什么叫啃老,他给你提供支持,比如用人脉帮你找到出路,就算啃老。但凡二代,不管烟草二代,铁路二代,还是富二代,都是啃老。

说少数民族跟汉族的性格差距,与其说民族有差别,不如说地域有差别。比如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精明,西北也是,有些地方擅长做生意,有些地方自来熟,不论什么民族。我在内地11年,见过太多跟我性格一样的。

我和老婆去过日韩,是自己出的钱。这次去欧洲,想让父母出点钱,将来我们去美洲、澳洲,可能还要靠自己。

去年父母到北京来,当时我住牛街,在一个自建房,推开门只有一张床,厕所连着厨房,潮湿,很多蚊虫,指甲盖大的蟑螂,一个月3600。他们说,你过得这么苦,为啥不跟我们说。那时就释然了,可以伸手问他们要。

我想帮助人类,但前提是先过好自己。我有个老乡群,帮他们改简历,用我的人际网络帮他们找工作。

我老婆很焦虑。我问她生孩子的事,结果她一周没理我。她担心生孩子影响工作,首先要保护好这份工作。她喜欢工作。

我就妥协了,说等你挣到月薪5万,养得起我爷俩,那再生孩子。到时不需要父母,我自己看孩子。

我现在喜欢看爽文。工作很苦,高强度的上班,过度社交,回家就不想说话。我不太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跟自然相关的。小时候想学历史,但差了几分没考上历史专业。

我还算阳光,讲的这些事,其实都不算隐私。现在年轻人要瞒的是父母,只要能在父母面前讲的,都不算隐私。

我将来想在家带孩子,这个事还没给父母说过,但他们知道我很懒。我小时候解题都只写结果,不写过程。也没给小学班主任说过。她让我来广阔天际大有作为,我觉得,我也算是在广阔天地里带孩子。

老婆性格刚直。她是独生女,又是长孙女,一直被宠着,优先玩玩具,要啥有啥。自从她做饭差点把厨房烧掉,我就决定还是我来干这些事。

我老婆做的是出海投流,服务亚非拉的客户。她有对客户的把握能力,以及新客户的拓展能力。她学的是英语,能搞定国外的客户。她活泼,长相幼版,古灵精怪,容易让人放下戒备。这是她长远的赛道。

我又结婚又工作,但我也理解那些不结婚不工作的 00后。其实跟任何一代都一样。有人说00后是垮掉的一代,那是从过来人的角度。每代人都有命运。

不生孩子不工作,都是趋利避害。若能把这个孩子养明白,若工作有上升空间,他们也会去干。他们想的是争抢前面几代人的资源。

躺平就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不是纯玩,是策略,想得到一些东西。社会阶层固化严重,有各种二代。晋升很难,得有关系,资质一般的普通人的上限很低。

这种情况,越努力可能反倒失去越多,躺平反会得到更多。不买房,房价就下降。不生孩子,那生孩子得到的福利就上升。整顿职场,到点就下班。干掉喝酒文化,只喝雪碧。那所有人都受益,以后的 10后也受益。

一方面,把上面的人拉下水了,比如房价不是大跌了吗,一些中产不是降级了吗。一方面,年轻人不是被看到了吗,不是被托起来了吗。都是斗争,想争取到更多的资源。自己没有可出售的价值,那就产生反方向的价值。

20 出头这帮年轻人若没工作,没孩子,没牵挂,就是社会隐患,治理需要投入,那不如换成福利给他们。他们在算账,提醒大家都算账。

00后也会合理化自己的选择。比如房价下跌,他们不认为是经济周期的必然,而觉得躺平是对的,他们就会加强这个思路。

996是福报。外卖骑手说这句话,就是对的,但马老师说这句话,就不是好事,引起的社会反馈是负面的,00 后觉得你在 pua。

但有人跟我说,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想躺平换来好日子,是痴人说梦,不如去卷 AI,卷出海。对这些“以躺平来斗争的 00 后”,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听起来挺矛盾的,00后民粹挺多。他们更想激烈的解决国际争端,是个斗争群体。80 和 90后经历过惨烈的事,比如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更能忍。而 00后生活在国家能力的巅峰时期,更希望向外拓展资源,甚至扩张。

2|不养老

我从小有个优渥的环境,不需要担心什么。我一直都在顺大流。本科读师范是听父母话。考985,考研究生是顺大流。在互联网大厂实习还是随大流。

但我也有叛逆点。我对优绩主义就不喜欢。那些人要拿最高的学分,进最好的大厂实习,找最高薪的工作,但我不想这些。

只要身体好,那其它的就看内心,怎么舒服怎么来。可能这跟我哥哥有关。他小时候因发烧致残,所以父母才生的我。我看到他,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他每天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也很乖,笑眯眯不惹事。就是很胖,生活不能自理,包括上厕所、穿衣服、吃饭。妈妈一直全职照顾他。

我跟他说话,他能听懂,也有反应,会开心,但说不出来,能说的就是重复小时候那几句口头禅。早中晚都要吃西药,才能稳定住,否则会狂躁,打人,搞破坏,春天发病的可能性更高。吃药也只能稳定住,根治不了,现在脑科学也没把这个事搞明白。

他一直是两三岁小孩,妈妈一辈子被拖住了,要24小时看着他。她为儿子牺牲掉工作,还有生活。可能有他的存在,父母对我的要求才不高,健康就行。

我是躺平,但并不是家里蹲,而是精神躺平,是内心自洽,知足。我不想忍受加班到凌晨,也不会手里有个offer,还非要进BAT。有一刻感觉到生命的意义,我就开心。我追求精神的自由,要有随时保持住的能力。

精神躺平的反面,就是觉得自己不好,不停追求更好,就是优绩主义。我现在身边的朋友,很多这种。

在电商大厂实习,碰上618,要跨夜加班,看各种数据。我上面一两级的人,会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是对我最大的冲击。他们活力满满,有好奇心,想把事做好,不是为混背景,混高薪。在他们身上我也获得了能量,我心存敬畏,但不是我能适应的。我的底线是9点前下班,10点半睡觉,我只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月薪6K就行。

我做的是运营,就是监控数据,观察用户行为。那些校招生,跟工作了三五年但进不了管理层的员工,KPI 都差不多,比如站内会员权益的渗透率。

这些工作一定会被AI取代。但事只是基础,复杂的是搞定人,要把不同的事业部拉到一起来,平衡各自的利益,以后的大厂会青睐能搞定人的员工。图灵测试发现,人对机器有恐惧,但对人不会。所以人跟人的真实的连接很重要。

我若学的是计算机,那也可以猛卷猛赚几年,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但我学的是文科,就索性不积累了。

不过卷计算机也很难。中学我在实验班,是垫底的,一直紧绷着,格格不入,很自卑。到现在只有一个同学在联系,我已不在他们的圈子里。

我读师范是受家长影响,他们觉得老师好听,稳定。本科时,我打心底里排斥那些摸不着头脑的教育理论,觉得很虚,形式主义,不脚踏实地。本科的同学80%都当老师,他们平和,佛系。他们都知道,要跟学校走,要把事业编落实了,没啥个人的追求。

后来考研学了汉语言专业,因我喜欢研究语言学。比如“差点摔了一跤”,跟“差点没摔了一跤”是一个意思。但“差点考上大学”和“差点没考上大学”就不是一个意思。这是社会心理学,人对不好的事倾向于它没发生。

比如莫这个字,它的的原始场景是太阳在草中,但后来逐渐变成不要的意思。我喜欢歌词,比如香港的林夕。我喜欢《清醒的活》,讲焦虑如何缓解。冥想自己在舞台的中央,看自己的感受,不要被带着走。

我把自己从优绩主义里解放出来,有个人时间去探索新东西,大方向是做内容,也肯定要用AI。AI会洗牌所有工作,但具体做什么还没谱,我思考很多,但执行力有限。

AI码程序比码字码的好,是因程序本就是机器语言,而AI也是机器语言,它是一个逻辑。但文字天生就不是机器语言,是人的语言。机器理解语言需要转码,数学化,这里一定损耗了啥。

现在是文科权力的反转。以前是说,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但现在成了code is cheap,show me the talk。

我想谈恋爱,恋爱还是很有意思。但不想结婚生子,现在本来过得挺好,为啥要找麻烦。

老一辈对于结婚生子,其实是出于恐惧。当然有人是纯粹的喜欢另一半,但更多是恐惧,是要结婚养老,养儿防老。但我觉得要克服恐惧,不能困在其中。

我同龄人多是不愿结婚生子。除非在热恋当中,单身的不会主动去想,去把这个当成任务做。杭州剩女多,是房价太高,留不住男生,女生的占比就显得比男生多。

父母当然反对,但也不能拿我怎么样。他们会说,你老了怎么办。除了社保,我也会存钱。我觉得人有终结自己生命的权力,活够了可以安乐死。其实很多人七老八十,身体不行了,出不了门,在家里天天看电视。这样的生活我接受不了。

这跟两代人的成长经历有关。70年代的人,受集体主义的教育,不为自己活,为父母活,为下一代活。但00后集体主意缺失,为自己而活,要拼自己。

我母亲对家庭对孩子对保障,都是有执念的。哥哥大病,她很痛苦,生活很枯燥,我的出生才给她带来希望。但我的角度跟她不一样,我看到的是,只要守住底线,生活中没太多必须要的。

有人说,家是唯一能讲真话的地方。我觉得是错的。为啥要讲真话,是因对方可以懂我。但父母未必能共情我,我们经常吵架。

在外面倒可以讲真话。我有不喜欢的老师同学,也可以讲,不怕他们报复。只要我不想得好成绩,也不在他们的利益关系中,不威胁我的生存。

其实,利益共同体是流动的。家庭是血缘的连接,但也会有一些虚头巴脑的、跟利益无关的事。社会里也有利益共同体,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其实这是市场杀死家庭,钱杀死血缘的历史进程。

那些家庭有创伤的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很多痛苦,所以儿女觉得,我没理由要给父母带来快乐,养育的恩情不足以抵消你们给我的痛苦。血缘不能用来绑架。

儿女养父母,不能一概而论,不是应该必须这样做,而是我可以这样做,我有权力去选择。社会有养老责任,而不能只抛给小家庭。

父母若不在了,我会管哥哥,因我们有连接,有归属感,管他让我踏实。所以责任这种事,不能从外面强行要求,而是从内心去主动体会。

也有朋友说,一切社会潮流都是为生存发展出来的。父辈跟我们的差距,其实是有没有饿过肚子。饿过肚子,知道那时只有家人可以靠,就把家放第一位。

00后很多没饿过肚子,好像一切都可以从市场里得到,有钱就可以买,就对家不那么在乎。有个朋友说,他最穷时身上只有200块钱。但至少有200,饿不死。

我对拉布布无感。那些爱拉布布的人,有些是纯粹觉得可爱,大牙齿表示有缺陷,有缺陷所以能亲近。但有很多人是追热点,追溢价,想社交,想在潮流之中。

有些00后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讲的是苦难,喜欢卡夫卡,他讲的是荒诞无意义。正中了很多年轻人无病呻吟,没苦硬吃。

那些进985、进大厂、做PM、拿高薪、凌晨两点才下班、上午11点上班的人,其实就是卡夫卡写的大甲虫,没有生命力。他们自己都不满意,觉得生活无趣,只剩下钱多,会卷。

文学只是个理想世界,把人的念头放大,让你共鸣,让你沉浸在其中,很享受。但未必能落地,它是悬空的。

没饿过肚子,就容易是悬空的人,他们对喜欢的,就沉进去,对于理解不了的,就说是pua。其实这是虚不受补。其实pua这个词,就是容易被自己pua的人发明出来的。

00后缺乏的是动机教育,就是why。为啥要干活,为啥要奋斗,为啥要拥抱家庭责任,其实真饿过肚子,一下就明白了。但没经历过,可能就一直明白不了。

这是«00后渡劫»连载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