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首届师德标兵丨润物无声育桃李,初心如炬照人师—曾义

发布时间:2025-09-28 12:52  浏览量:1

人物名片

曾义,中国民盟盟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心理危机干预师,广元外国语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教育评估院教学监测专家库成员。广元市“骨干教师”“第三届名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英语学科带头人”“初中英语名师”。主研课题《差异教育实践研究》获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0余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人物事迹

晨光熹微,书声渐起。广元外国语学校的校园在南河氤氲的雾气中苏醒,初中分校二楼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早已亮起灯火。一个勤奋的身影正伏案疾书,指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着窗外玉兰的幽香,勾勒出教育者一天最初的剪影。这剪影属于曾义老师——一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二十余载,以心血浇灌教育之花,以智慧点亮学子心灯的灵魂工程师。

建构健全人格的筑梦人

“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但不是正确的。我们知其正常,所以理解;知其不正确,所以纠正。”这是曾义老师十九年班主任生涯中最深刻的感悟,也是他育人哲学的核心注脚。

曾义老师却始终将“育人”置于“教书”之前。他博览群书,深耕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善于从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在他的眼中,每个孩子都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亟待点燃的火把。他常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不是控制,而是塑造。”

曾两次赴英国进修学习的经历,没有让他迷失在西方的教育理论中,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以中国心育中国少年”的信念。他将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他所主研的课题《差异教育实践研究》深受教育同行和专家的好评,曾荣获四川省一等奖。学生们记得,曾老师从不简单粗暴地指责错误,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考古学家,细心地拂去行为表面的尘土,探寻背后的心理动因,然后给予最温暖的理解和最坚定的引导。

营造和谐班级的工程师

作为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学科带头人和广元市第三届名师,曾义老师特别关注班级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他努力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和谐、有安全感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微缩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在他的班级里,没有永远的“差生”,只有尚未被发现闪光点的孩子;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尚未搭建的理解桥梁。家长们感慨:“曾老师的班级就像一个小小的理想国,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自己和解。”同事们评价:“曾老师的班级管理艺术,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达到了教育美学的境界。”

这种和谐氛围的营造,并非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建立在严格规范与深厚关爱基础上的科学育人。他所撰写的一篇篇教育感言、教学反思、教育论文,不仅凝聚了他的教学智慧,更蕴含了他的育人理念——教育应当如春风化雨,细腻而持久地滋养每一个成长中的生命。

引领专业成长的点灯人

作为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研究中心主任,曾义老师不仅将研究的触角放在教学的领域,他还深植于班级管理、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之中。

但他从未将研究成果锁在抽屉里。2024年5月,他为旺苍县骨干教师做了《用专业力量引领班级管理》的讲座;2025年8月16日,他为新疆和田320余名新教师作了《学生心理问题与师生沟通技巧》的专题讲座;同年8月在苍溪县中小学校(园)长党性淬炼培训班上,他又分享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考》。

来自新疆和田的学员努日古扎力·吉力力老师感叹道:“曾义老师的讲座,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和控制,而是用心去唤醒和激活,具有生命的温度。”苍溪的一位校长感慨:“曾主任的讲座,我读懂了‘专业、科研、以人为本’的深层逻辑。‘以人为本’绝非简单的因材施教,而是教育者对‘育人本质’的坚守,是让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发展。”

曾义老师主编的多种教育教辅书籍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这些文字不仅是学术成果,更是一位教育者思想的结晶,如星火般撒向更广阔的教育原野。

暮色渐合,华灯初上。曾义老师办公室的灯火依然亮着,与满天星辰交相辉映。这灯火照亮了一页页教案,一本本作业,更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道路。从教二十余载,曾义老师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专业之力承载教育理想,以仁爱之心温暖学子旅程。

正如他所坚信的那样“教育就是对生命塑造的过程。”而曾义老师自己,正是这一过程的杰出践行者,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