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25-09-28 14:14 浏览量:1
谭宇轩 陈明辉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师德规范的简单总结,还是一种融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于一体的精神丰碑,具有深邃隽永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育图景中最温暖的底色,也是最强大的力量。它于国家,是固本强基的战略支撑;于教育,是回归初心的校准指针;于教师,是照亮前程的引路灯塔;于社会,是净化风气的浩然清风。深刻体悟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对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于国家:铸魂育人的“固本工程”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最深厚、最持久的根基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然而,“强国”先要“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家精神,正是“强师”的灵魂所在。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夯实人才根基的一项战略举措。局限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教育模式,本质上带有强烈的功利化、技术化倾向,难以避免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弘扬教育家精神,则是对教育育人本质、精神塑造功能的回归,它要求教师具备“胸怀国之大者”的格局,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根本使命。这意味着教育重心需从片面追求学业成绩,转向对学生的人格培育、理想引领,以及增强其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情感联系。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信念坚定、敢于负责、知行统一的新时代青年,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一项塑造国家精神风貌的文明工程。教师作为文明火种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其作用至关重要。一位真正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其影响必然超越单纯的知识讲授。他们通过“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日常言行,将追求真理、崇尚善良、向往美好的价值追求,以及民族的坚韧品格、创新的胆识、合作的胸襟等重要品质,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人格养成中,并经由一代代的传承,最终汇聚成国家的共同气质与文明底蕴。正因如此,教师群体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境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预示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方向与命运。
于教育:回归本真的“校准工程”
弘扬教育家精神,正是对教育初心的深情呼唤,是一次深刻的“校准”。
教育家精神是抗衡教育功利化的价值基石。教育家精神要求教育者必须真诚倾听学生对“关爱”的真实感受,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兴趣所在,进而反思自身在给予师爱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原因在于,唯有在充满仁爱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拥有健康、快乐且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才能体验到被爱滋养,从而实现心智的茁壮成长。当教育实践在功利心驱使下,被简单异化为排名和分数的竞争时,教育家精神便构成了一种根本性的价值回调。它深刻提醒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其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弘扬教育家精神,本质上是推动教育重心从功利性的“培育分数”回归到本体性的“培育人才”,从追求短期的“成才效率”转向关注学生长期的“成长质量”的重要变革。
教育家精神是激发教育创新活力的重要引擎。教育改革不能只依靠自上而下的政策推行,同样需要自下而上、从每一间教室开始的具体探索。教育家精神所包含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激励教师不满足于只做知识的传授者,而要努力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创新者。在这种精神引领下,教师会主动探索更适应当前学生的教学方法,会用心设计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课堂,会大胆尝试融合多学科的综合实践。无数这种“知行合一”的创造性教学,是实现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并让其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
于教师:赋能成长的“灯塔工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然而,职业倦怠、身份认同危机与发展路径受限等问题,构成了制约其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在此背景下,大力倡导教育家精神,就如同树立起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生命意义提供价值坐标。
教育家精神为教师树立了崇高的职业标杆,是抵御职业倦怠的精神之钙。若教师仅视自己为传授知识的“工具”,便易在重复劳作中迷失。而教育家精神则使其认识到自己作为“引路人”的崇高使命,自己正参与的,是一项塑造生命、影响未来的伟大事业。由此产生的使命感与价值感,构成了比物质回报更强大、更持久的内在支撑。正如“燃灯校长”张桂梅,“改变一代人命运”的坚定信念,正是她克服万难、照亮他人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境界,不仅是一种远大志向,更是一种深沉情怀、一种品格高度、一种独特气质。它引导教师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初心,以全部的赤诚、奉献与仁爱投身于教育事业,从而获得持久的职业幸福与生命满足。
教育家精神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坐标与发展路向。教育家精神鼓励和引导教师不能止步于传授书本知识的“经师”,更要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人师”,成为引领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大先生”。这一精神内在规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绝非止于教学技艺的精进,更本质的是教育理念的深化、人格修养的淬炼与教育格局的拓延。此外,“经师”与“人师”的双重角色内在驱动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取向,在实践中持续反思与超越,最终成长为兼具教育思想、实践智慧与社会担当的研究型、教育家型教师。
于社会:净化风气的“清风工程”
弘扬教育家精神,如同播撒文化的种子,其影响如一阵清风,涤荡社会的焦灼之气,对社会生态具有深远影响。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道德传承的真实缩影。教育家精神彰显了新时代教育者传播知识真理的重任和塑造灵魂和价值的使命,是对传统尊师重教道德传统的精神凝结。教育家精神通过对典型教师群体的叙事建构,为社会提供理解教育的真实视角。当公众通过这些鲜活案例,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实践智慧、关怀精神与高尚情操时,便能自发形成对教育者的情感认同与信任支持,进而形成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最终将激励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改善社会道德风貌。社会道德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观察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晴雨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教师成长发展,是在职业准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应有的精神风貌,树立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师德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教师的整体状态和精神风貌。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学者、师者而言,正是效法榜样,希贤希圣。教育家精神鼓励和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受教者,从而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不断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高度,使社会文明程度获得新提升。
立足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强大的精神气魄作为支撑。以坚定信念、创新思维、高尚师德为内核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正激励广大教师砥砺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国家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因此,弘扬教育家精神,能确保教育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培养出拥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和过硬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面向未来,广大教师应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以饱满热忱与扎实行动,育时代新人,赴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