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乱局落幕,青年游行抗议总理辞职,印度的“大哥梦”破碎了

发布时间:2025-09-22 21:36  浏览量:1

文 /编辑:红墨

“他们以为自己能随心所欲提要求?”这句话正是尼泊尔时任总理奥利所说,而他口中的他们就是那些计划抗议的青年群体。

简单的一句话,直接把整个国家的局势推到了高潮,奥利满嘴的不懈与青年群体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件事也影响深大。

在尼泊尔本月爆发骚乱前几周,印度曾邀请该国总理进行国事访问,部分意图是为缓和两国间的紧张关系。

然而,尼泊尔总理奥利最终未能成行,随着青年群体对腐败、精英主义以及日益扩大的不平等现象的愤怒情绪激增,一场突如其来的抗议浪潮席卷了这个喜马拉雅山国,迫使奥利于本月初辞职。

尼泊尔这场乱子来得突然,根子却埋了很久,这个3000万人的山国,日常烧的燃料、吃的不少物资都得靠印度运过来,两国边境线一千多英里都敞着,文化上也亲近。

可这十年关系越来越僵,2015年尼泊尔刚遭了大地震,正忙着重建呢,印度突然停了燃油运输,说尼泊尔新宪法引发了政局动荡。

尼泊尔人不买账,觉得这就是故意封锁,报复自己不肯改宪法条款,打这儿起,反印的情绪就没断过。

印度早几周想请奥利总理访印,明着是缓和关系,暗地里也想稳住自家“后院”,毕竟这两年南亚不太平,去年孟加拉国老百姓闹起来,把总理谢赫·哈西娜赶下了台,这位前总理最后逃到了印度。

孟加拉人本来就对印度有意见,觉得印度总帮着哈西娜,哪怕她办事专断、对示威群众动粗也不管,这下矛盾更激化了。

印度干脆停了给孟加拉国人发签证,今年初连陆路口岸的货物出口都限制了,两边往来几乎卡住。

再往前数,2022年斯里兰卡经济崩了,老百姓上街抗议,把出身政治世家的总统也逼得辞职了,这一串乱子让印度很头疼,想专心当“全球大国”,可家门口总出事没法不管。

周边这些小国,一边离不开印度的援助和经济支持,一边又恨印度总爱插手自家事,就像马尔代夫,新总统穆伊祖当初靠“印度滚出去”的口号赢了选举,后来去印度访问一趟,印度给了5.65亿美元贷款,还说要谈自由贸易,关系才稍微缓和点。

可印度的问题在于,总把自己当“大哥”,比如支持的政客失了民心,还死不松口;莫迪政府搞的印度教优先那一套,也得罪了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的穆斯林,还有斯里兰卡的佛教徒,这些邻居觉得印度只顾自己,根本不是真心帮他们发展。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迈克尔·库格尔曼说得实在,印度别以为邻居需要帮忙就会忘了不满,哪天乱子催生出反印的领导人,麻烦就大了。

巴基斯坦前大使哈西娜·哈卡尼也点透了,印度总想着当南亚的“话事人”,还总怕中国和邻居走近,动不动就给邻居使绊子,比如阻挠中国和不丹谈边界、不让中国科考船停斯里兰卡。

结果呢,自己搞的南亚合作联盟没起色,区域内贸易少得可怜,反而把邻居越推越远。

特里布万大学的教授阿佩克夏·沙阿说得对,印度总抱着“要么我赢要么你输”的心态,比如2015年卡尼泊尔燃油的脖子,这种做法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

现在的南亚,边境冲突没断过,老百姓怨气大,经济底子又薄,就像个一戳就爆的火药桶。

印度要是真想当大国,先得学会和邻居好好相处,别总想着控制别人,真心实意帮大家把日子过好,比啥都管用。

毕竟,邻里之间处得和睦,日子才能安稳,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从来不是靠强迫得来的,而是靠真心换真心攒下的。

南亚这一片土地上,老百姓想要的不过是安稳日子,谁能帮他们实现,谁才真能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