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宇树、摩尔线程!这5家公司&

发布时间:2025-09-30 02:02  浏览量:1

9月的科技圈热度爆棚:宇树科技刚和国家电网签了"电力+具身智能"合作协议,机器人巡检要落地电网场景;摩尔线程9月26日上会审议IPO,上半年营收飙到7.02亿元,国产GPU市占率翻了近一倍。这两大风口背后,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破1500亿美元,国内AI算力需求年增速超50%,但真正的潜力股不是被热议的龙头本身,而是几家悄悄用"股权锁关系、订单做支撑"的A股公司,它们才是双赛道红利的真正承接者。

AI算力和人形机器人本就互为支撑: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运动决策离不开GPU算力,摩尔线程的GPU也在开拓机器人视觉处理场景,形成技术闭环。能同时切入这两个领域的企业,不是靠蹭概念,而是靠硬核布局拿到了双重增长保险。

一、和而泰:唯一直接持股的"双料玩家"

和而泰是A股里少有的直接绑定摩尔线程的公司,不仅直接持有其1.026%股权,还是核心供应链伙伴——旗下珠海智能制造基地承接了摩尔线程30%以上的GPU模块代工订单,是实打实的"股权+业务"双绑定。

在机器人赛道,它的布局同样精准。通过参股的产业基金,和而泰间接切入宇树科技供应链,其智能控制模块已通过宇树测试,用于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系统。9月公司互动平台透露,相关模块样品已交付,即将进入量产阶段。一边拿着GPU代工的确定性订单,一边等着机器人业务放量,两条线都踩在了风口上。

二、胜宏科技:PCB板的"不可替代"

胜宏科技在摩尔线程供应链里的地位堪称"卡脖子"级——作为独家高速PCB板供应商,它的产品直接影响GPU性能,订单已经排产到2026年第二季度,2025年相关营收预计比去年翻倍。这种独家供货关系,比单纯参股的确定性更强。

更关键的是它在机器人赛道的延伸:宇树机器人的主控板PCB同样由胜宏科技供应,凭借在高端PCB领域的技术积累,它能快速复用产能和技术到双赛道。9月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公司双赛道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已从去年的12%提升至23%,成为增长核心动力。

三、大众公用:资本平台的"隐性布局"

大众公用的优势在资本纽带的深度。公司直接持有深创投10.8%股权,而深创投既是宇树科技的投资方,也是摩尔线程的第三大股东,借此大众公用间接拿到了宇树约0.0386%、摩尔线程约0.13%的权益。

更难得的是业务已落地:其控股的上海燃气集团,已采购摩尔线程GPU搭建智能管网数字孪生系统,既给摩尔线程提供了商业化场景,又让自身传统业务升级。这种"投资+场景赋能"的模式,比单纯的财务投资含金量高得多,能持续享受双赛道成长红利。

四、润欣科技:封测环节的"关键卡位"

润欣科技是摩尔线程供应链的关键一环,独家承担其GPU的封装测试业务,2025年3月已正式量产,属于不可替代的核心配套商。封装测试直接关系芯片良率,摩尔线程要扩产,首先得保障润欣科技的产能,这种绑定关系极其稳固。

在机器人赛道,它通过和宇树科技的技术合作,将芯片封测技术延伸到机器人专用芯片领域。目前已为宇树的传感器芯片提供封测服务,9月刚拿下1.8亿元的年度订单,双赛道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五、中科蓝讯:芯片企业的"双向渗透"

中科蓝讯是直接持股摩尔线程的A股标的之一,合计持有0.5%股权,随着摩尔线程上市推进,这部分股权的估值潜力备受关注。业务上,它不仅给摩尔线程提供技术支持,还借着供应链关系对接上了宇树科技。

其音频芯片技术可直接用于机器人语音交互模块,目前已在谈具体合作细节。芯片作为科技产品的核心部件,一旦实现双赛道供货,增长弹性远超普通部件厂商。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达12%,为技术落地筑牢了壁垒。

避坑指南:3招识别真布局与伪概念

双赛道风口下,不少公司跟风炒作,普通投资者很容易踩坑,记住这3点能精准甄别:

• 看绑定深度,别信合作口号:战略合作协议不算数,像和而泰直接持股+代工、胜宏科技独家供货的才算真绑定;有些公司9月官宣与摩尔线程合作,但半年报相关营收占比不足1%,纯属蹭热度。

• 看业务协同,别被跨界迷惑:双赛道业务要能复用核心技术,比如胜宏科技用同一套PCB技术适配两条赛道,而不是凭空新增不相关业务,这样的增长才可持续。

• 看财务数据,别听题材故事:重点看双赛道业务营收占比和增速,若占比低于5%,就算翻倍对总业绩影响也极小;同时研发投入占比低于8%的公司,很难在技术密集型赛道立足。

宇树的机器人落地电网、摩尔线程冲刺上市,只是双赛道爆发的起点。未来3-5年,随着技术成熟和场景铺开,需求还将持续释放。真正的潜力股,不是那些靠消息炒作的公司,而是像这5家这样,用"股权锁关系、订单做支撑"的企业,它们能最大限度享受两大风口的红利。

最后想问大家:你手里有没有布局这类双赛道的"隐形玩家"?除了这5家,你还发现哪些真正具备"股权+业务"双绑定实力的公司?觉得这种跨赛道布局是不是比单纯炒概念更靠谱?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