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突然变“小白”,ThinkPad的AI野心藏不住了

发布时间:2025-09-30 15:56  浏览量:1

今年去中网看球的朋友,估计一进门就能看见ThinkPad的展台。作为一个我们印象里特“正经”的商务笔记本品牌,它跟中网的合作关系,其实已经长达21年了,算是老搭档了。但今年,我刚走进展台,好家伙,直接被一样东西给“闪”到了。

在一堆我们熟悉的、经典的“小黑”中间,摆着一台纯白色的ThinkPad X9。说实话,第一眼有点不敢认。那白色非常纯粹,带着金属的质感,机身薄得像一把锋利的刀片。在那个瞬间,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ThinkPad这是要干嘛?不当“小黑”了?

这台白色的X9是全球限量1000台的“月光白”版,据说光是上色就用了30多道工艺,确实精致。而且ThinkPad还玩了个更绝的,专门为中网搞了个99台的纪念版,把那个经典的小红点设计成一个网球的样子印在了机身正面,这细节,老粉看了估计会心一笑。

带着这一连串的好奇,我们有幸参加了ThinkPad中网媒体沙龙,有机会和联想的高管团队——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忠、ThinkPad事业部总经理张豪、ThinkPad首席市场官周宝瑄面对面交流。我想搞明白,这抹“白”到底意味着什么?而在大家都在卷AI的今天,那个我们用了这么多年的生产力工具,到底想进化成什么样?

下面,就是我这次挖到的一些核心信息和我的观察,分享给大家。

那个经典的“小黑”还在,但这抹“白”暴露了ThinkPad的新想法

坐下来,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挺直接的:“这台白色X9这么抢眼,是不是意味着‘小黑’的时代要过去了?”

对面高管的回答很干脆:“恰恰相反,这正是为了更好地延续‘小黑’的精神。”

▲ThinkPad首席市场官周宝瑄

这话听着有点绕,但他们的解释是这样的:ThinkPad最早为什么用黑色?ThinkPad首席市场官周宝瑄分享了品牌的价值主张:“ThinkPad有一句话,叫做‘你专注于你的思考,忘掉我的存在’。”黑色是最不打扰人的颜色,能让电脑本身“隐身”,成为你大脑的延伸。所以,黑色是一种设计哲学,而不是一个必须遵守的颜色规定。

这么一说我就懂了。他们其实一直在“玩”颜色和材质。ThinkPad事业部总经理张豪补充道,老用户可能还记得,ThinkPad出过红色的、墨绿色的,甚至还有钢琴烤漆和皮革版的。每次搞点新花样,都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想跟某个特定的人群对话。

▲ThinkPad事业部总经理张豪

“这次的月光白X9,”张豪说,“就是我们想跟更年轻、更多元的用户群体建立更深链接的一次尝试。”

说白了,ThinkPad发现,现在的用户不光要求电脑能干活,也希望它能代表自己的品味和风格。如果说“小黑”代表的是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专业范儿,那这台“月光白”代表的就是一种“站在台前,自信引领”的新态度。它想告诉你:我不仅是你最靠谱的工作伙伴,也能是你拿得出手的时尚单品。

聊到这,就不能不提那个让老粉们又爱又恨的话题——小红点。在普通版的X9上,为了追求极简,小红点居然“消失”了,这在网上炸出了不少潜水的死忠粉。但在中网定制版上,它又以“网球”的形象回来了。

“小红点是ThinkPad人机交互思考的图腾,”张豪解释道,“它的核心是高效、精准。但它的形式可以变。在折叠屏上,触控更直观;在AI时代,语音可能更方便。小红点的‘时有时无’或者‘变个样子’,正说明它已经从一个纯粹的功能键,升级成了一个品牌符号。它代表的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让你用得更爽’这件事。”

所以,聊完这部分,我的感受是:ThinkPad的根没变。它骨子里还是那个追求“匠心品质、科技创新、卓越体验”的牌子,还是那个能在极地科考站稳定运行的狠角色。这是它的“黑色”基因。

但它也确实在变。它开始用更大胆的设计语言,去跟新一代的用户交朋友,去适应更多元的审美。这,就是它亮出的“白色”姿态。底色是黑的,代表可靠与专注;表达是白的,代表开放与创新。

别再叫它“工具”了,你的下一台ThinkPad想成为你的“数字分身”

如果说外观变白,只是让你眼前一亮,那ThinkPad在AI上的布局,则是想彻底改变你和电脑的关系。

在整个交流中,我听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从PC到CP”和“From Tools to Twins(从工具到孪生)”。正如ThinkPad首席市场官周宝瑄所总结的,这代表着ThinkPad在新时代下的定位变化。

▲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忠

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但意思很明确:ThinkPad不想再只当一个你让它干啥它就干啥的工具了。它想成为一个能懂你、帮你、甚至能替你思考的智能伙伴——一个你在数字世界的“分身”。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忠将其定义为“Personal AI Twins”,即“个人智能双胞胎”。

实现这个野心的核心,就是联想的“天喜个人超级智能体”。

“未来的交互入口就是AI,”王忠说得很肯定,“我们的观点是个人超级智能体,将会是AI时代的人机交互入口。”

听起来很酷,但怎么实现呢?他们给我拆解了背后的一套“组合拳”,张豪将其总结为“5+5+4+N”战略。听着像什么密码,我给大家翻译一下:

5个硬指标: 这是ThinkPad眼中“真AI PC”的门槛。必须得有智能体、个人本地知识库、本地AI算力、开放的AI应用生态和靠谱的安全服务。少一个,都只能算“带AI功能的PC”。

5个黄金应用: 就是目前AI最能派上用场的5个场景——AI操控、AI搜索、AI写作、AI翻译和AI服务。这是基础体验。

4个独家优势: 这是他们认为别人很难抄作业的“护城河”。

模型广场: 电脑里不只有一个大模型,而是集成了文心、豆包、混元等24个主流模型。你可以自己选,也可以让“天喜”帮你挑最合适的。

AI Space: 一个应用商店,里面有200多个专业的AI应用,画画的、做音乐的、办公的都有。

玲珑台: 这个有点意思,不是你找AI,而是AI在你需要的时候主动跳出来帮你,而且还不会烦人。

本地知识库: 这绝对是王牌。它能在你的电脑本地,为你建立一个专属于你的知识库。

“本地知识库”到底有多牛?根据张豪的阐释,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比如,一个普通的AI写作工具,你让它写个报告,它写出来的东西四平八稳,谁用都一样。但如果结合了你的本地知识库,你就可以把过去写的几份报告扔给它,说‘嘿,就按这个风格和里面的数据,帮我写一份新的’。它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带着你强烈的个人风格,用的是你习惯的术语和逻辑。这对律师、设计师、写作者来说,价值太大了。”

就拿律师来说,当这种AI不仅仅学习了你个人的报告风格,而是把整个行业的法律文件、典籍案例都“喂”给它,就进化成了一个真正的“法律AI PC”——律师的专业助理。这种把AI能力向垂直行业纵深发展的思路,未来还可以复制到金融、医疗、程序员等多个领域,催生出N个强大的行业解决方案。

这一整套东西,最终指向的理念是“人机共生,始终于人”,这是ThinkPad首席市场官周宝瑄提出的。AI“分身”再强,也是为了辅助你,让你变得更强,而不是取代你。决策权,永远在你手里。

当然,一听说AI要了解你的一切,大家肯定会担心隐私问题。我也直接问了。“数据安全是我们的命根子,”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忠回答得很坚决,“数据安全永远是联想非常重视的事情...我们的模式是端云混合,大量敏感数据和你的个人知识库,都放在你自己的电脑本地处理...我们有全球最高级别的数据安全官盯着这事儿。”

聊完之后的一些想法

说实话,ThinkPad这些年一直在探索和变化,但这次的感觉尤为强烈。那台白色的X9,不仅仅是又一次在外观上的大胆尝试,它更像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告诉所有人:这个经典的品牌正在加速求变。它想变得更酷、更开放,想用一种全新的姿态,和更多人玩在一起。

而它内在的AI进化,野心则更大。它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和电脑的互动方式。它不再满足于做一个高效的工具,而是想成为一个有智慧、懂你的伙伴。

“ThinkPad”,这个名字直译过来是“思考本”。在33年后的今天,在AI的帮助下,它可能真的要变成一个能陪你一起思考、甚至能激发你思考的“智慧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