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只剩1天了!却发生5个大反常现象,和往年大不相同
发布时间:2025-09-30 15:49 浏览量:1
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国庆只剩1天了,往年这时候早该是一派“抢货”忙,菜市场里大妈囤肉蛋奶怕涨价,热门酒店婚宴得提前半年抢,大闸蟹礼盒刚上架就被订走,高端白酒更是加价都难买。
可今年走在街上,却满是不一样的光景:猪肉价没涨还搞促销,温州不少酒店国庆档期空着,螃蟹卖不动、白酒堆库存。
为啥往年屡试不爽的“节日规律”,今年突然失灵了?这些透着“反常”的变化背后,又藏着大家过日子的哪些新心思?
往年国庆前逛菜市场,最常见的就是大妈们拎着大袋子囤肉囤鸡蛋,猪肉、牛奶的价格准得往上飘,晚买几天就觉得亏了。
今年再去超市,猪肉价跟半个月前没差,五花肉甚至还搞起了促销;牛奶摆在货架上,价格标签跟平时一模一样;本地种的白菜、萝卜这些蔬菜,因为丰收,价格反倒比之前低了些。
没人囤货了,大家都是吃多少买多少。
以前总觉得“过节就得贵”,现在日常吃穿都不缺,谁还愿意为“国庆”这俩字多花钱?
再说供给也足,养猪的农户多了,还有进口猪肉补着;牛奶鸡蛋产量一直稳,冷链车运菜又快,损耗少,价格自然降不下去。
政府还会投放储备肉,价格比市场价还低,大家心里有底,犯不着囤一堆放冰箱占地方。
河蟹卖不动还降价往年中秋国庆,河蟹都是抢手货,尤其是阳澄湖大闸蟹,价格高还不愁卖。
今年却反过来了,普通河蟹收得不少,价格却涨了,结果买的人比去年少了三成,商家手里的蟹都卖不动,形成个怪圈。
卖的人怕降价亏了不敢降,买的人觉得太贵不想买。
年轻人更不爱买,说送螃蟹太老套,不如选点对方喜欢的特产,倒是梭子蟹因为价格便宜,成了不少人的替代选择。
阳澄湖大闸蟹更惨,往年4两的公蟹批发都得120块一只,蟹券炒到两千块,实际成本才两百多,还有人造假蟹扣,把外地蟹当阳澄湖蟹卖。
今年苏州有个蟹农说,他家亩产比去年多了20斤,4两的公蟹批发价直接砍一半,才60块一只,还得主动找电商搞促销。
电商上一千块的蟹券卖100块,大家也不抢了,反而问“是不是真蟹”、“分量够不够”。
以前“阳澄湖”三个字像块金字招牌,现在大家更在意值不值,虚头巴脑的品牌溢价,早没人买账了。
往年想在国庆订个热门酒店办婚礼,得提前一年抢档期,稍微好点的酒店,一桌起步价就不低,新人多花钱还未必能订到满意的日子。
今年完全不一样,温州有家酒店,10月1号到7号都还有婚宴空位,预定量比去年少了三成。
不少新人干脆把婚期提前到9月,就为了省点钱。
国庆期间办婚礼,酒店、婚庆、跟妆摄影的价格都涨,一场下来可能比平时多花十万块,太不划算。
今年是“双春加闰六月”,老辈人觉得是吉祥年,可闰六月和农历七月被认为不适合结婚,所以国庆所在的农历八月本该是热门时段。
即便这样,新人也不愿被仪式“绑架”,好多婚礼流程就二十分钟不到,新人走完流程,宾客就能开吃,不搞那些虚的。
海底捞还推出了699块一桌的婚宴套餐,送布置、甜品,还能自带酒水,问的人比去年多了三倍;高端酒店也放下身段,有的说满十桌送三桌,有的连婚房布置都打包送。
以前结婚觉得得办得风光,现在年轻人想通了,结婚是自己的事,省钱还不耽误大家放假出去玩,才实在。
往年国庆前,茅台、五粮液那是“涨价也得抢”,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快到两千块,手里有货的都不愁卖,送礼拿两瓶,觉得特有面子。
今年却反过来了,北京有个经销商,仓库里压着五百箱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跌到1740块,比年初少卖近三百块,五粮液普五也跌破九百块。
她还得主动给老客户打电话推优惠,往年这时候货早卖空了。
年轻人本就不爱喝白酒,说口感冲,朋友聚会都喝低度果酒、预调酒,“茅台是我爸他们喝的”;老一辈也开始惜命,更愿意喝温和的本地黄酒,或者干脆喝啤酒。
加上现在送礼的需求也少了,大家更在意对方需不需要,不再为了面子硬送白酒。
以前送白酒觉得有面子,现在大家更在意对方的感受,年轻人又不稀罕,这“面子消费”慢慢就没市场了,白酒堆在仓库里,只能降价。
餐饮和出游这两件事,今年也透着反常。
先说餐饮,往年临近国庆那几天,餐饮市场反倒冷清,大家都想着把聚餐留到假期里,商家忙着备货、打扫门店,等着假期的客流。
今年却不一样,口碑好的饭店早早座无虚席,好些人还得排队等座。
大家都算得明白,国庆要出游或者回老家,把聚餐留到假期里容易耽误行程,不如提前聚完,安心出门。
商家也机灵,线上推优惠套餐,在社交平台宣传,线下优化服务、搞特色菜,就为了吸引顾客提前来。
可热闹归热闹,商家却未必赚得多。
以前聚餐多是商务宴请,点的都是贵的硬菜和酒水;现在多是家庭小聚或朋友吃饭,点的都是家常菜,贵的菜很少有人点。
加上成都这些地方发餐饮消费券,消费者用券后吃得便宜,商家不搞优惠没人来,搞了优惠又没多少利润,有点“赔本赚吆喝”的意思。
聚餐是为了开心,不是凑假期的热闹,提前聚完不耽误事儿,商家也该明白,光靠节日流量不行,得平时就做好服务。
出游就更不一样了,往年国庆出去玩,总怕遇到糟心事:出租车绕路多收钱,景区餐饮随便涨价,去年青岛还有海鲜店把38块一斤的虾卖成38块一只,游客嫌贵还遭老板甩脸子。
今年就踏实多了,各地政府早早就行动,青岛景区要求海鲜摊都用“公平秤”,摊位上贴二维码,扫码能看海鲜进价,不怕被坑;成都发了几万张消费券,最高能满301减300,游客用券吃火锅特别划算。
更重要的是,现在网友监督得紧,哪个商家敢宰客,转眼就被拍下来发上网,没人敢冒这个险。
以前出游总怕被坑,玩得不安心,现在有监管有监督,商家不敢乱搞,这样才能真正留住游客。
这些反常事儿,其实一点不怪,不过是大家过日子越来越明白,不再被“节日”绑架,商家也得跟着实在起来。
这样的国庆,没有往年的疯狂炒作,多了几分踏实的烟火气,反倒让人觉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