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御赐金匾惊现湖北小村,这里还有这么牛的人!
发布时间:2025-09-30 15:34 浏览量:1
在湖北黄陂一个山村里,有块200年前道光皇帝亲笔题写的“木本水源”金匾,历经两次大火奇迹般完好无损。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背后为民请命的好官——刘彬士的故事!
嘉庆六年(1801年),湖北黄陂的穷书生刘彬士一举考中榜眼!当时这位新科榜眼“欠下一屁股债”,以至于在北京当了20多年清贫京官,用工资还债!
他的升迁路线堪称清官模板:
翰林院编修(国家智库);顺天乡试考官(选拔人才);湖南学政(教育部长);光禄寺卿(宫廷总管);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浙江巡抚(封疆大吏);刑部侍郎(司法部副部长)!同治《黄陂县志》记载:他“不以结纳植私党,不以参劾沽真名”,这在晚清官场简直是股清流!
道光元年(1821年),刘彬士任大理寺卿时遇到个棘手案子:安徽缪二、李松两人以故意杀人罪被判绞刑。刑部觉得判重了,但还是准备维持"绞监候"。
刘彬士仔细查阅案卷——这根本是过失杀人啊!他顶着压力上书皇帝:"二犯杀人本出无心,应依过失杀人律从轻发落。"最终救下两条人命。
在当时"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的司法环境下,这种担当实在太难得了!
道光五年(1825年),刘彬士调任浙江巡抚。刚上任就碰上仁和县"闹漕风潮"——农民集体抗粮!当地官员准备武力镇压。
刘彬士却异常冷静:"分清首要与胁从,仅将徐凤山等几个为首者分别判刑,其余一律免予查缉。"
这个决定避免了多少家庭破碎!后来他还做三件民生大事:
奏请修建宁海、象山等县防御工事!;借款兴修杭嘉湖三府水利工程;为受灾地区申请减免赋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浙江首创"展限缓征"政策,允许受灾百姓延期交税,这在中国赋税史上是个重要创新。
道光十八年(1838年),年迈的刘彬士申请退休。道光帝竟亲手书写"木本水源"四字制成金匾相赠。
这四个字大有深意:"木本"指朝廷根基,"水源"喻百姓民生,皇帝这是夸他既忠君又爱民啊!
更神奇的是这块匾的传奇经历:
日军侵华时烧毁整个村子,祠堂化成灰烬,匾额却在瓦砾中完好无损;村中保长家失火,所有家当烧光,匾额再次奇迹般幸存。当地老人说:"这是清官正气护体!"现在这块匾还保存在黄陂蔡店街刘家山村,被称为"镇村之宝"。
刘彬士虽然官至二品,但始终保持清廉。
“在京二十余年,欠下一屁股债”,不是哭穷,而是自豪——一个进士出身的部级高官,退休时居然还要还债,这是何等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