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老板靠炒股10万变100万:普通人想发财,靠的不是运气是习惯
发布时间:2025-09-30 22:31 浏览量:1
前几天在小区楼下的茶馆,碰到老郑蹲在门口抽烟,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是绿油油的K线图。他叹了口气说:“入市三年,投了8万,现在只剩4万多,本来想靠炒股多赚点钱给儿子凑首付,现在倒好,连本金都快亏没了。你说,咱普通人靠炒股到底能不能发财啊?”
老郑的话,戳中了很多散户的心事。我14年炒股生涯里,见过有人靠炒股从月薪5千做到年入百万,也见过有人把半生积蓄亏光,甚至借高利贷炒股最后倾家荡产。到底能不能靠炒股发财?不是一句“能”或“不能”就能说清的。今天就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跟大家掰扯清楚——普通人靠炒股发财需要什么条件,哪些坑绝对不能踩,以及到底该用什么心态面对股市。看完这篇,你或许能对“炒股发财”有个更透彻的认知,别再像老郑一样盲目跟风。
一、先说说我见过的“炒股发财的人”:不是靠运气,是靠这3个“反常识”习惯
很多人觉得“靠炒股发财的都是运气好,抓到了翻倍牛股”,但我认识的老周,却用亲身经历推翻了这个说法。老周是一家小超市的老板,2016年揣着10万本金入市,2023年的时候,账户里的钱已经超过了100万——不是靠某只牛股翻倍,而是靠三个“反常识”的习惯,一步一步做起来的。
第一个习惯:“不追牛股追‘慢股’”。老周从不买那些涨得快的热门股,反而专挑“涨得慢但稳”的消费股——比如他超市里卖得好的酱油、牛奶对应的公司股票。2018年,他买了一只乳制品股,当时很多人说“这股一年才涨15%,不如买科技股”,但老周没动,就这么拿着,到2022年,这只股涨了120%,中间还分了好几次红。他说:“发财不是靠‘一口吃成胖子’,是靠‘慢慢攒’,就像我开超市,每天赚的都是小钱,但积少成多,最后也能攒下不少。”
第二个习惯:“不满仓,永远留3成现金”。2020年疫情期间,股市大跌,很多人满仓被套,老周因为留了3成现金,不仅没慌,还趁机补了仓。他买的那只消费股,从20块跌到14块,他分三次补仓,成本降到了16块,后来股价反弹到25块,他卖了一半,一下就赚了20多万。“满仓炒股就像家里不留余粮,一旦遇到灾年,就得饿肚子。留着现金,遇到大跌才敢补仓,才能抓住机会。”老周这话,我后来深有体会——2022年股市回调,我因为留了现金,补仓后成本降了10%,最后反而比满仓的人多赚了不少。
第三个习惯:“一年只交易3-5次,不折腾”。老周的交易记录特别简单,一年最多买卖5次股票,有时候一只股票能拿两三年。2019年他买的一只调味品股,拿了三年,涨了80%,期间不管股市怎么波动,他都没卖。“炒股就像种庄稼,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不能刚种下去就挖出来看,那样永远长不出粮食。很多人天天买卖股票,手续费交了不少,最后还亏了钱,就是因为太折腾。”
老周常说:“普通人靠炒股发财,靠的不是运气,是‘不贪心、不急躁、不折腾’。那些想靠追妖股、赌重组发财的人,最后大多亏得一塌糊涂。”
二、再说说“炒股亏惨的人”:这3个坑,踩一个就很难翻身
比起老周这样的“少数人”,我见过更多因为炒股亏惨的人,他们大多踩了同样的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李,2021年刚毕业,听人说“炒股能快速赚钱”,就把父母给的5万创业资金投进了股市,还加了杠杆,结果不到半年就亏光了,最后连工作都没心思找。
第一个坑:“把炒股当‘赌一把’,加杠杆、借钱炒股”。小李入市的时候,正好赶上某新能源股大热,有人跟他说“这股能翻倍,加杠杆赚得更多”,他就借了5万,加上自己的5万,满仓冲了进去。结果这只股从40块跌到25块,他不仅亏光了自己的5万,还欠了3万外债。“加杠杆炒股就像‘借高利贷赌博’,赢了能赚更多,但输了就得倾家荡产。普通人本金本来就少,一旦加杠杆,稍微跌一点就会被平仓,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我后来劝过很多人,千万别加杠杆,哪怕股市再好,也不能拿借来的钱炒股。
第二个坑:“听消息炒股,别人说什么就买什么”。小区里的张阿姨,2022年听“股神”邻居说某医药股要重组,赶紧卖了自己的养老钱10万买进去,结果重组消息是假的,这只股跌了40%,张阿姨的养老钱一下亏了4万,哭了好几天。“股吧里的消息、邻居的推荐,十有八九是假的。那些说‘能翻倍’的消息,要么是主力想让你接盘,要么是别人瞎猜的。普通人没有分辨消息真假的能力,听消息炒股,跟‘闭着眼睛跳坑’没区别。”
第三个坑:“赚了就飘,亏了就慌,情绪化操作”。我之前有个同事老王,2020年买了一只白酒股,涨了20%,就觉得自己是“股神”,把所有积蓄15万都投了进去,还跟人说“要靠这只股实现财富自由”。结果这只股后来回调了30%,他慌了,赶紧割肉,一下亏了4.5万,之后再也不敢碰股票了。“炒股最忌讳情绪化——赚了就贪心,想赚更多,结果把利润回吐;亏了就恐慌,赶紧割肉,结果卖在底部。普通人如果控制不住情绪,最好别炒股,不然只会亏更多。”
三、普通人靠炒股到底能不能发财?关键看这3个“前提”
聊完了“发财的人”和“亏惨的人”,回到最核心的问题:普通人靠炒股到底能不能发财?我的答案是:“能,但有前提,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三个前提,缺一不可。
第一个前提:“有‘闲钱’,能长期不用”。老周常说:“炒股的钱,必须是‘亏了也不影响生活’的闲钱。如果拿生活费、养老钱、孩子的学费炒股,一旦亏了,就会影响生活,心态也会崩,最后肯定赚不到钱。”他入市的10万,是开超市攒下的闲钱,就算亏了,也不影响他的生活,所以他能耐心拿着股票,不慌不忙。“普通人如果没有闲钱,最好别炒股,先把生活过好,再考虑投资。”
第二个前提:“有‘耐心’,能接受‘慢慢赚’”。很多人觉得“炒股发财就是一年翻倍、两年翻三倍”,但实际上,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也只有20%左右。老周用10万做到100万,花了7年,平均每年收益率不到30%。“普通人靠炒股发财,不能想着‘快速暴富’,要接受‘慢慢赚’。就像滚雪球,刚开始雪球小,涨得慢,但越滚越大,后来涨得就快了。如果总想快速赚钱,就会追涨杀跌,最后反而亏了。”
第三个前提:“有‘认知’,懂一点股票的逻辑”。老周虽然是超市老板,但买每一只股票前,都会花时间研究——比如看公司的业绩报告,看产品在超市的销售情况,看行业的发展趋势。“炒股不是‘瞎买瞎卖’,得懂一点逻辑。比如买消费股,要知道公司的产品好不好卖、业绩有没有增长;买科技股,要知道公司的技术有没有优势、行业有没有前景。如果什么都不懂,就像‘闭着眼睛开车’,早晚要出事。”当然,普通人不用学复杂的技术分析,只要懂一点“公司好不好、行业有没有前景”的简单逻辑,就够了。
四、如果不想发财,只想“稳赚点零花钱”,该怎么操作?
可能有人会说:“我不想靠炒股发财,就想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该怎么操作?”其实对普通人来说,“赚点零花钱”比“发财”容易得多,只要记住这三个简单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只买‘自己熟悉的公司’股票”。比如你经常用某品牌的手机,逛某品牌的超市,喝某品牌的牛奶,就可以关注这些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你每天都能接触到,产品好不好卖、生意好不好,你都能看到,不容易踩雷。我邻居王姐,就买了她常去的超市对应的股票,每年能赚10%左右,够她买半年的菜钱。
第二个方法:“定投指数基金,不折腾”。如果觉得选股票麻烦,定投指数基金是更好的选择。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包含了A股300家优质公司,长期来看是上涨的。每个月固定投1000块,不管股市涨还是跌,都坚持投,几年下来,大概率能赚10%-15%的收益,比存银行强多了。“定投指数基金就像‘每月存一笔钱’,不用管股市波动,时间长了自然能赚钱。普通人没精力研究股票,定投指数基金是最省心的方法。”
第三个方法:“赚了10%-15%就卖,亏了10%就补仓”。不管是买股票还是基金,定一个简单的目标:涨了10%-15%就卖一部分,把利润落袋为安;如果跌了10%,而且公司或基金没问题,就补仓,降低成本。我之前用这个方法,买了一只消费基金,一年赚了12%,虽然不多,但很稳,够我全家出去旅游一次。“普通人炒股,别想着赚多少,先想着‘不亏’,再想着‘稳赚一点’。那些想赚更多的人,最后往往亏得更多。”
五、最后想说的话:炒股不是“发财的捷径”,是“认知的变现”
老周常跟我说:“普通人靠炒股发财,本质上是‘认知的变现’——你对股市的认知有多深,能赚的钱就有多少。如果没有认知,就算靠运气赚了钱,最后也会靠实力亏回去。”
我14年炒股生涯,从一开始亏光10万积蓄,到后来能稳定盈利,最大的感悟就是:炒股不是“发财的捷径”,而是“修行的过程”。它能让你学会“不贪心、不急躁、不盲从”,这些品质不仅能让你在股市里赚钱,也能让你在生活里更成功。
如果你现在还在纠结“靠炒股能不能发财”,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有没有“亏了也不影响生活”的闲钱?能不能接受“慢慢赚”,不贪心?愿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那你或许有机会靠炒股发财;如果有一个答案是“否”,那最好别把炒股当“发财的希望”,就当是“学一门理财技能”,稳赚点零花钱就好。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靠炒股发财的人?你自己炒股是想赚点零花钱,还是想发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别再走弯路。记得点赞关注,后续我还会分享更多炒股的实战经验,帮你在股市里少亏多赚。
记住,股市里没有“不劳而获的发财梦”,只有“脚踏实地的赚钱路”。与其羡慕别人靠炒股发财,不如先提升自己的认知,培养好的习惯,一步一步来,或许你也能成为“少数能靠炒股赚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