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百年工运人物记 | 郝建秀:纺织大军的火车头

发布时间:2025-10-03 09:31  浏览量:1

晨读

百年工运人物记

第十八期

郝建秀:纺织大军的火车头

1954年9月15日,北京晴空万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在1226名人大代表中,有刚到选举年龄的青年女工郝建秀。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当时,青岛纺织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为恢复战后经济、建设新中国,青岛纺织企业在广大工人的努力下,仅用10多天时间就全部恢复了生产。同年11月,年轻的郝建秀当上了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挡车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中的一员。

郝建秀在车间工作。

郝建秀拜老工人为师,刻苦钻研技术,熟练地掌握了纺车的性能和操作规律。她说,要提高技术,必须向老工人学习。“老师傅经验多,技术好,只要用心学,用心观察,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工人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951年,只工作两年的郝建秀就摸索出“细纱工作法”,被誉为全国纺织系统的一大创举。同年,她被授予全国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并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郝建秀工作法”的推广,不仅大幅提升了纺织工人的工作效率,对当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正在进行中的抗美援朝都具有重大意义。

1951年,郝建秀创造优秀工作法时只有16岁。

1952年5月,郝建秀所在的小组开始以她的名字命名。次年4月,“郝建秀小组”向全国细纱工人发出倡议,掀起了全国纺织战线增产节约竞赛的热潮,大大鼓舞了工人阶级的爱国热情。

此后,郝建秀更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1952年至1962年这十年间,郝建秀离开工厂,先后在山东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学习。

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大学毕业后,纺织部的领导找她谈话,了解她今后工作的想法。郝建秀表示,希望工作能和学习的专业接近一点。领导尊重她的意见,安排她回青岛国棉六厂任技术员。多年后,郝建秀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依然保持工人本色,经常深入劳动生产第一线。她从生产实习中深深感到:生产实践是个更完整、更广阔的“大学”。当别人叫她大学生的时候,她说:“我还不过是个小学生呢!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上好这个‘大学’!”

有人说,郝建秀是纺织大军的火车头,一个人改变了整个纺织业。可郝建秀说,她只是新中国纺织战线上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如果说他们那一代人身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就是:对工作无私奉献,对祖国一腔热忱。

全总政务新媒体

工人日报社

联合出品

监制 郑 莉

策划 曲欣悦

文案 安彦璟

朗读 郝 赫

录制 安彦璟

,阅读更多

晨读·百年工运人物记

【晨读·百年工运人物记】

音频合集

获取教程如下↓

1

第一步

2

在对话框输入文字:工运人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