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等功臣老山英雄,90余天扛住越军几千发炮弹,全排安全撤离

发布时间:2025-10-05 17:50  浏览量:1

1987年,老山前线,一位名叫王双根的战士在排长空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带领全排坚守阵地。

在90多个日夜里,他们顶住了敌人几千发炮弹的轰击和30多次偷袭。

当他们最终撤离时,全排官兵无一牺牲,王双根因此荣立一等功。

35年后,当年轻的士兵们在拉练途中喝下他递来的热水,他们不会想到,眼前这位平凡的老兵,就是那段传奇的缔造者。

2022年冬天,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进行50公里野营拉练。

在漫长的行军路上,一位热心的老乡为官兵们送上了热水。

在聊天中,大家意外得知,这位送水人名叫王双根,是一位退伍老兵,更是一等功臣。

眼前的王双根平和朴实,看到战士们,他就像看到了过去自己在部队的样子。

然而,在他轻描淡写的讲述背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传奇。

拉练结束后,深受感动的官兵们专程拜访了这位老兵。

随着王双根的讲述,时光倒流回35年前那个炮火连天的老山前线。

王双根于1982年参军入伍。1987年,当部队开赴前线时,他所在的排正面临一个特殊情况——没有排长。

在生死考验面前,谁来带领这个排?王双根以班长的身份挺身而出,担起了排长的职责。

上战场前,战友们纷纷写下请战书,有的战士把手指咬破了,用鲜血书写誓言,甚至准备好了遗言。

“作为军人不可能后退,”王双根后来回忆道。带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他带领全排官兵冲上阵地,迎接未知的炮火洗礼。

王双根率领全排坚守的阵地,成为了越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长达90天的坚守中,他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考验。

敌人向这个不大的高地倾泻了几千发炮弹,平均每天都要承受数十次炮击。

除了猛烈的炮火,越军还发动了30多次偷袭,企图摧毁我军的防御。

在老山地区,这样的战斗环境并不罕见。兄弟部队曾在97天防御中,抗住7400余发炮弹轰击。

王双根和他的战士们顽强地构筑工事,修复掩体。

敌人白天炸毁的工事,他们就在夜晚抢修,始终保持阵地的坚固和完整。

在枪林弹雨中,王双根不仅指挥全排英勇抗击敌人,更时刻关心着每个战士的安危。

他运用灵活的战术,根据战场情况及时调整部署,有效地保存了我军有生力量。

“我们听到王双根老兵讲的最多的三个字就是 ‘光荣弹’ ,那是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第72集团军某旅“工兵红一连”战士赛磊在听完王双根的讲述后感慨道。

正是这种不怕牺牲但又珍视生命的精神,创造了战场上的奇迹——90天浴血奋战,全排无一牺牲,王双根成功地将战友全部带回。

在老山前线,像王双根这样英勇无畏的军人还有很多。

“老山坚守英雄连”在1072高地一线防御97天,粉碎越军连、营、团规模的3次进攻和22次冲击。

在“7·12”老山防御战中,我军炮兵部队发挥了关键作用。

119炮兵群在近一天的战斗中发射炮弹一万多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叶剑英元帅在看完老山战役的录像后感慨,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的敌军尸体。

战争固然残酷,但战友间的情谊却温暖人心。王双根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深知,作为指挥官,对士兵生命的尊重与保护,是最高职责。

战争结束后,王双根荣立一等功。

但他没有以此作为索取资本的筹码,而是选择回归平凡的生活。

数十年来,他从未主动炫耀自己的战功,就像许多默默无闻的老兵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着军人的本色。

直到2022年冬天,那次偶然的相遇,他的一等功臣身份才被众人所知。

当战士们对他的一等功勋表示敬佩时,王双根显得很平静。

对他而言,最大的荣耀不是军功章,而是把战士们一个不少地带回家。

王双根的故事,感动了听闻的每一位官兵。

第72集团军某旅“工兵红一连”战士赛磊听后深受触动:“那是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红一连的一名战士,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到训练场,提升专业能力,锻造过硬本领。”

一朝当兵,终身不丢军人气概。王双根这样的英雄老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永恒的军人本色。

从战场到平凡生活,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

王双根依然过着平凡的生活,就像他从未立过一等功一样。

但当他看到年轻的战士们,眼睛总会闪烁出特殊的光芒。

那是穿越烽火岁月的坚毅,是历经枪林弹雨后的从容,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递过去的那杯热水,温暖了战士们的双手,也温暖了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