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为啥非要跟戏子撕扯?表面丢人,实则坑了王夫人、保了探春
发布时间:2025-10-09 08:25 浏览量:1
你是不是也跟贾府上下一样,觉得赵姨娘是个没脑子的疯婆子?放着半个主子的身份不当,非要跟个戏子撕头发、扯衣裳,闹得满府看笑话——连亲闺女探春都骂她“自己不尊重,失了体统”。
可你细琢磨琢磨:封建时代的戏子,地位比下三等奴才还低,赵姨娘自己都明说“府里扫院子的都比戏子金贵”,她咋偏要凑上去丢这个人?别傻了,这哪是冲动,分明是她在贾府这“吃人”的宅门里,算好的生存戏码!
咱先掰扯掰扯第60回那出“手撕芳官”的热闹。一开始是赵姨娘找芳官要蔷薇硝,没成想芳官拿茉莉粉糊弄她,换旁人可能也就骂两句算了,可赵姨娘倒好,直接冲进怡红院,拽着芳官的头发就打,嘴里还喊着“小娼妇,你也敢糊弄我”!这动静闹得多大?连宝玉、袭人都拉不住,最后全府的婆子丫鬟都围过来看热闹。
你肯定会说:这不是纯纯丢人现眼吗?可你别忘了,赵姨娘在这之前,刚干了件“掉脑袋”的事——她早就盯着王夫人屋里那瓶进贡的玫瑰露了。第37回里,岳秋文她们这些丫鬟就背后议论,说赵姨娘“见了王夫人屋里的好东西就眼馋,恨不得都搬自己屋里去”。这次正好赶上王夫人去给老太妃守灵,府里没了主心骨,她就撺掇王夫人的丫鬟彩云,偷偷拿了半瓶玫瑰露。
你想啊,这玫瑰露是贡品,可不是普通玩意儿,丢了肯定要查。王夫人本来就看赵姨娘不顺眼,要是查出来是她偷的,轻则掌嘴罚跪,重则说不定直接赶出去——赵姨娘一个没靠山的姨娘,哪经得住这折腾?可她都敢偷,就没想过咋收场吗?这背后的门道,才是她最精明的地方。
其实老辈人常讲一个民间故事,跟赵姨娘这操作有点像:以前有个大户人家的小妾,偷偷拿了主母的金镯子,怕被发现,就故意找厨房的丫鬟吵架,还把碗碟摔了一地,闹得全家都知道她“泼妇”。后来主母发现金镯子没了,一琢磨这小妾平时就疯疯癫癫,肯定是糊涂拿了,要是较真反而显得自己小气,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赵姨娘玩的就是这手“装糊涂保平安”。她故意跟芳官打架,闹得人尽皆知,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觉得:“你看赵姨娘,脑子都不清楚了,跟个戏子置气,难怪会偷玫瑰露——她就是个糊涂蛋嘛!”
你想,王夫人回来要是知道了,就算查出来是赵姨娘偷的,也不好意思较真:跟一个连戏子都敢打的糊涂人计较,传出去反而显得自己没度量。这么一来,原本可能要挨重罚的“偷窃罪”,就变成了“糊涂人办的糊涂事”,危机直接化解了。
更绝的是,她这一架,还顺便给亲闺女探春铺了路。你以为探春骂她“失体统”是真生气?其实赵姨娘心里门儿清:王夫人表面上对探春好,让她代理管家,背地里却一直防着她,总怕探春“跟亲妈一条心”。第55回里,赵姨娘兄弟死了,王夫人故意问探春“该给多少丧葬费”,这不就是试探吗?试探探春会不会偏袒自己娘家。
要是这次王夫人不在家,赵姨娘安安静静待着不闹,王夫人回来肯定会想:“是不是探春跟赵姨娘串通好了,故意在我不在的时候装安分,等我回来就联手夺权?”这对探春来说可是灭顶之灾——在封建大家族里,庶出的孩子最怕被主母扣上“结党营私”的帽子。
所以赵姨娘才故意闹这么一出:我该咋疯还咋疯,跟探春半毛钱关系没有,甚至探春还骂我,这不就证明探春跟我不是一伙的吗?王夫人见了,反而会觉得“探春这孩子懂事,没被她妈带坏”,以后对探春的防备也会少点。你说,这哪是没脑子,这分明是把“母女生存战”算到骨子里了!
有人说赵姨娘“蠢”,可我觉得她是“没靠山的人,只能靠疯癫保命”。在贾府里,贾母疼宝玉、黛玉,王夫人护着宝钗、元春,连王熙凤都有邢夫人当幌子,只有赵姨娘,没娘家撑腰,没丈夫宠爱,连亲闺女都得跟她划清界限。她不闹,谁会注意到她?她不装糊涂,怎么躲得过王夫人的算计?那些看似离谱的闹腾,其实都是她在夹缝里抠出来的生存空间。
你以前是不是也觉得赵姨娘是个纯粹的“恶婆婆”式人物?现在看下来,是不是觉得她也挺不容易的?或者你还发现了赵姨娘其他“看似蠢、实则精明”的小细节?评论区跟我唠唠,咱们一起扒一扒这贾府里最“会装糊涂”的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