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县长周锡玮:今天的台湾问题,已经不是美国人说了算了
发布时间:2025-05-26 00:39 浏览量:2
特朗普一上台就给了台湾一记重拳。
2025年1月27日,这位“二进宫”的美国总统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放话:要对台湾芯片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理由很简单粗暴——"台湾夺走了我们所有计算机芯片及半导体,我们过去是王者,但现在已几乎一无所有"。
紧接着4月2日,特朗普签署了"对等关税"行政令,对台湾征收32%的关税。
台湾经济学者预估,这可能直接影响台湾15%至20%的地区生产总值,"非常可怕"。
面对美国这记当头棒喝,台湾当局的反应是什么?
赖清德政府紧急表态说要"寻求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国民党则直指这是对赖清德"依美抗中"政策的一记重击。
就在台湾政坛为此吵得不可开交时,一个声音显得格外清醒。
前台北县长周锡玮在最近的专访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的台湾问题,已经不是美国人说了算了。
周锡玮1958年出生于台中县,祖籍江苏滨海县。他父亲周书府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国军少将,曾在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担任要职。
这种军人世家的背景,让周锡玮从小就对两岸关系有着不同寻常的认知。
他的政治生涯很有代表性——从台湾省议员起步,历任立法委员、台北县长,几乎每个台阶都踩得很扎实。
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政党经历,先是国民党出身,后来跟着宋楚瑜出走成立亲民党,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国民党的怀抱。
2005年当选台北县长后,他干得很卖力,整治淡水河污染、推动城市建设,口碑很是不错。
2010年台北县升格为新北市,他也就成了台北县的最后一任县长。
2019年还想冲击台湾地区领导人大位,虽然在国民党初选中败下阵来,但他对两岸关系的鲜明态度让人印象深刻。
2019年他还想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闯一闯,结果在国民党初选就被刷下来了,但他在两岸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倒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的周锡玮虽然不再活跃在政治前台,但他现在担任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副董事长,对台海局势的观察依然很犀利。
要理解今天的变化,得先看看美国过去是怎么玩台湾这张牌的。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华盛顿就开始了一套精妙的平衡术。
表面上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暗地里通过《台湾关系法》给台湾留后门。
这种"既要又要"的操作,核心目的很明确:把台湾当作制衡中国大陆的一颗棋子。
美国的算盘打得相当精明。
台海保持"不统不独"的状态对华盛顿最有利——既能牵制大陆精力,让北京不得不在台海问题上分心,又不会真正爆发冲突让美国被迫下场。
想统一?美国就给台湾打气,军售、高官访问、国会决议一套组合拳下来;想"台独"?美国又会暗示"别冲动",毕竟真打起来华盛顿也不想承担战争责任。
这套"以台制华"的战略在相当长时间内确实管用。
冷战结束后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年代,中国大陆还在埋头发展经济,台海两岸实力对比悬殊。
那时候的美国确实有本事让台海局势按照自己的节拍走。
看看那些年美国的经典操作就知道了。
1995年李登辉访美,直接导致台海导弹危机;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背后有美国的默许;2000年陈水扁上台搞渐进式"台独",华盛顿一边说"不支持台独",一边却在军售和外交上给绿营撑腰。
每次台海紧张升级,美国一直都扮演着幕后操盘手的角色。
更狡猾的是,美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来维护这种操控。
《台湾关系法》、对台军售、美台高层互访、国会涉台法案——这些看似分散的举措,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具箱,让美国可以随时从中选取合适的工具来影响台海局势。
那个年代的台湾政客,不管蓝绿,都得看华盛顿的脸色行事。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再精明的棋手也有失算的时候,再好用的棋子也有失效的一天。
2025年的今天,如果还有人认为美国能像过去那样随意操控台海局势,那就真的是刻舟求剑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美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逆转。
1、中国实力崛起
先看经济实力。
2024年,中美GDP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经济总量已达美国的75%左右,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快速上升。
更关键的是增长质量和潜力的对比。
中国2024年GDP增长5.2%,继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而美国呢?通胀高企、债务飙升、经济增长乏力,拜登政府留下的烂摊子让特朗普焦头烂额。
这种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直接影响了台海问题的话语权。
中国市场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连美国的铁杆盟友都不敢轻易得罪北京。
德国92%的企业将继续在华运营,超过一半计划未来两年增加投资;英国76%的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说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市场的分量,美国想拉着盟友一起"脱钩断链",结果盟友们用脚投票选择了中国。
更直观的是两岸经贸数据。
2024年两岸贸易额达到2929.71亿美元,同比增长9.4%。
2025年前两个月,两岸贸易继续保持了8.8%的强劲增长。
这些数字打脸了民进党当局的"脱钩断链"政策,也说明了台湾经济对大陆市场的深度依赖。
美国可以对台湾芯片征收100%关税,但改变不了台湾企业对大陆市场的依赖。
军事实力的变化更加显著。
军事实力对比的变化同样明显。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这些年突飞猛进,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近几年的台海军演就能看出来,解放军不光是数量上去了,质量和战术水平也大幅提升。
2024年10月的"联合利剑-2024B"演习出动了125架次飞机、17艘军舰,演习内容从过去的威慑性质转向了实战性质——直接针对台湾重要目标进行打击演练。
2025年4月的"海峡雷霆-2025A"演习更是重点演练封锁,这说明解放军已经有能力在台海与美军正面对抗。
美国在军事上的相对优势在缩小,这让华盛顿在台湾问题上越来越投鼠忌器。
科技实力的追赶更是让美国寝食难安。
从5G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航天技术,中国在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领跑。
美国拼命想要"卡脖子",结果发现自己的脖子也被卡住了——没有中国的稀土材料,没有中国的制造业配套,美国的高科技产业链根本转不动。
这种全方位的实力提升让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操作空间急剧压缩,过去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打"台湾牌",现在得仔细掂量掂量后果。
比实力对比更要命的是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美国一家独大的单极时代正在终结,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俄罗斯虽然在乌克兰战场陷入泥潭,但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军事大国和能源大国。欧盟在经历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疫情冲击后,越来越注重"战略自主",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也在崛起,国际话语权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更是势单力薄。
全世界183个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确立的国际共识。
美国一些政客想要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但国际法就是国际法,不是谁想改就能改的。
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开始"不听话"了。
日本虽然在台海问题上配合美国,但绝不敢真的和中国撕破脸,因为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韩国更是左右为难,既要照顾美国面子,又不能得罪中国市场,结果是在台海问题上尽量保持低调。
至于欧洲,除了象征性表态支持"台海和平稳定",根本不想在台海问题上趟浑水。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朋友圈却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日益活跃。
在台湾问题上,越来越多国家明确支持中国立场,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这种对比说明什么?说明时代变了,美国想要在台海问题上兴风作浪,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的国际环境了。
世界不再围着华盛顿转,国际社会有了更多选择。
最让美国头疼的,恐怕是台湾内部认知的变化。
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不再相信"美国保护台湾"的鬼话。
据台湾"中研院"调查显示,特朗普上任后,46.7%的台湾民众对未来台美关系感到悲观,60%担心美国会"卖台"。
这种担心绝不是空穴来风——特朗普连盟友都能背叛,什么都能拿来做交易,台湾凭什么例外?
特朗普对台湾征收32%关税的做法,更是让台湾民众彻底看清了美国的嘴脸。
嘴上说"保护台湾",实际上把台湾当"提款机"。
更深层的变化是身份认同的回归。
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开始反思:我们到底是什么人?台湾的根在哪里?当民进党强迫台湾民众否认自己是中国人时,很多人开始觉醒——这种违背历史事实和血缘传承的做法到底对不对?
周锡玮的话说得很重但很有道理:民进党当局逼着大家否认自己是中国人,违背了历史事实和良知。像这样的人,不只会受到历史的审判、法律的审判,也会受到良心的审判。对于这样的人,我不称他们叫人。
话虽然说得重,但反映了越来越多台湾有识之士的想法。
台湾本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本来就是中国人,这是历史事实,也是血脉传承。民进党为了政治私利硬要割断这种联系,这不是数典忘祖是什么?
虽然大势已去,但美国并没有放弃在台海问题上搅局的企图。
华盛顿的政客们心里很清楚,一旦彻底失去"台湾牌",美国遏制中国的整个战略布局就会崩溃。
看看美国最近的动作就知道其焦虑程度。
特朗普上台仅三周就派双舰穿越台海,而且连续三天,摆明了是在向中国挑衅。
看起来很强硬,但这种做法其实暴露了美国的心虚。
真有底气的话,何必急着刷存在感?
除了军舰穿越台海这种小动作,美国在其他方面也没闲着。
军售生意照样在做,而且越做越起劲。
F-16战机也好,各种导弹也好,反正对台军售一直没断过。但这些东西能改变台海力量对比吗?根本不可能。
说穿了就是美国军火商要赚钱,台湾乖乖当冤大头。
最典型的就是雷神公司坑台湾钱的事,被曝光后民进党当局不但不追究,还帮着美国说话,这副嘴脸真够可以的。
美国国会也爱凑热闹,隔三差五通过什么"台湾保证实施法案",搞各种涉台决议。
表面上挺热闹,其实就是演给"台独"分子看的戏。这些空头支票除了让台海更不安宁,还有什么用?
美国现在还喜欢拉帮结派。跟日本搞联合军事计划,让澳大利亚配合部署武器,拉着菲律宾开放军事基地。
别看美国这些动作看起来没什么大用,但搞破坏的效果还是有的。
台海本来就够紧张了,美国这么一折腾,局势更不稳定了。
每一次军售都在刺激台海紧张局势,每一次高官访问都在助长"台独"气焰,每一次军事部署都在增加地区军备竞赛的风险。
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制,绝不妥协。
美国军舰过台海,解放军马上跟踪;美国搞军售,解放军就加大演习力度;美日军事合作一升级,解放军立刻来个"海峡雷霆"演习回应。每一步都不落下风。
经济上中国的手段更直接。
美国加征关税,中国立马反制,同时限制稀土出口,把一批美国企业列入黑名单。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美国总算尝到苦头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美国越折腾越被动。
华盛顿那帮政客终于发现,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软柿子,台海也不是他们想怎么搅就怎么搅的地方。
说到底,台湾的前途还是要台湾人自己决定。但这个决定得建立在现实基础上,而不是虚假的幻想上。
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白了:指望美国靠不住,搞 “台独” 没出路,跟大陆对抗更没前途。
台湾真正的出路在哪?说白了就两条路 —— 要么继续跟着美国瞎折腾,最后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钱;要么认清现实,走两岸合作共赢的道路。
从经济角度看就更清楚了。
台湾那些拳头产业 —— 半导体、电子、精密制造,最大的市场都在大陆。2024 年两岸贸易额接近 3000 亿美元,这个数字说明什么?
说明两岸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台湾要是真跟着美国搞什么 “脱钩断链”,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台积电的例子最说明问题。
特朗普威胁要对台湾芯片征收 100% 关税,逼着台积电到美国建厂。
台湾人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世界第一芯片制造技术,要是全搬到美国去了,台湾还剩什么?
反过来看大陆这边,一直在想办法给台湾同胞更多好处。
什么惠台 31 条、26 条措施,什么居住证便利、就业创业支持,能想到的基本都想到了。
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台湾同胞实实在在感受到两岸一家亲。
周锡玮对此深有感触。
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大陆一向具有长远规划的眼光,多年前就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进行布局,开拓其他市场、结交更多朋友。
反观民进党当局,只会搞短视的政治操作,完全没有为台湾民众的长远利益考虑。
时间站在和平统一这一边,站在两岸同胞这一边,站在历史正义这一边。
台湾的未来不在于"倚美谋独",而在于回归祖国怀抱,与大陆同胞携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而如今,台湾问题的主导权已经回到中国人手中,这是2025年最重要的政治现实。
美国可以不接受,"台独"分子可以不甘心,但这就是现实。
而现实,从来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