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测验“一站到底”——对20题就算过了爱好者水平(有难度)

发布时间:2025-10-06 01:39  浏览量:2

喜欢历史的朋友按水平大体可分为三级——爱好者、研究员、学者。今天小编就精选25题,来测一测大家的水平。题目绝不注水,广度和深度更不会令家人失望——

答案在后面

1、战国时在魏国实行的变法,也是中国封建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是?

A、商鞅变法

B、申不害变法

C、吴起变法

D、李悝变法

2、史上著名的无解阳谋“二桃杀三士”,献此谋的是?

A、晏婴

B、崔杼

C、公孙虿

D、乐羊

3、中兴十三功中独占其三的是哪位南宋名将?

A、吴玠

B、岳飞

C、韩世忠

D、刘锜

4、白江口四战皆捷,赢得了中华对日第一战的是哪位名将?

A、高骈

B、苏定方

C、刘仁轨

D、唐休璟

5、被朱元璋称为“将功第一”的是哪位明将?

A、傅友德

B、徐达

C、常遇春

D、蓝玉

6、历史上哪位皇帝做太子时,曾用棋盘砸死王世子?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明帝

D、汉庄帝

7、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最终收官安史之乱的是哪位中唐名将?

A、郭子仪

B、李光弼

C、仆固怀恩

D、浑瑊

8、平南陈之战,第一个攻入建康俘虏陈叔宝的是哪位隋将?

A、杨素

B、韩擒虎

C、贺若弼

D、史万岁

9、历史上真正与单雄信关系好的瓦岗旧将是谁?

A、秦琼

B、程知节

C、徐世绩

D、魏征

10、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人是谁?

A、宇文护

B、刘裕

C、刘聪

D、侯景

11、历史上有“断腕皇后”之称的是哪位女强人?

A、隋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B、金国悼平皇后裴满

C、西夏梁太后

D、辽国淳钦皇后述律平

12、以下官职位哪一个在宋代不能被称为“宰执”?

A、尚书仆射

B、枢密使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

13、被吐蕃和大食赞为“山地之王”的是哪一位唐朝名将?

A、哥舒翰

B、高仙芝

C、王忠嗣

D、黑齿常之

14、被乾隆称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是哪位清初名将?

A、多尔衮

B、多铎

C、济尔哈朗

D、鳌拜

15、宋神宗和宋徽宗什么关系?

A、父子

B、堂兄弟

C、爷孙

16、下面哪一位宋将不属于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

A、石守信

B、高怀德

C、王审琦

D、韩重赟

17、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说的是历史上哪位名将?

A、慕容垂

B、刘裕

C、薛仁贵

D、赵云

18、史上唯二既入武庙又入文庙的牛人是谁?

A、张良与诸葛亮

B、王猛与诸葛亮

C、管仲与诸葛亮

D、杜预与诸葛亮

19、下面哪位皇帝未曾封禅泰山?

A、汉武帝

B、光武帝

C、唐太宗

D、宋真宗

20、有“冬官”之称的是五部中的哪一部?“秋官”呢?

A、刑部与工部

B、礼部与兵部

C、工部与兵部

D、刑部与礼部

21、同意倭国更名日本的是历史上哪位皇帝?

A、魏明帝曹睿

B、隋文帝杨坚

C、唐高宗李治

D、武则天

22、中晚唐消灭藩镇,在形式上将帝国重归一统的是哪位中兴之主?

A、唐宣宗李忱

B、唐宪宗李纯

C、唐武宗李炎

D、唐代宗李豫

23、赵奢的成名作——阏与之战,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时秦军的主帅是?

A、胡阳

B、白起

C、王翦

D、蒙骜

24、天降陨石的昆阳之战,刘秀大败王莽百万大军,当时王莽军的主帅是?

A、王邑

B、王寻

C、甄阜

D、梁丘赐

25、白登之围,刘邦被哪位匈奴单于所围?

A、头曼单于

B、冒顿单于

C、伊稚斜单于

D、呼韩邪单于

答案——

1、解析:

公元前403年,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早于前382年的吴起变法、前356年的商鞅变法(两次,另一次是在350年)以及前355年的申不害变法。

2、解析:

齐相晏婴献计于齐景公,以分桃之计让齐国三员恃功而骄的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因争功而死。

3、解析:

刘锜是最被低估的南宋名将,曾率八字军于顺昌大破“铁浮图”和“拐子马”,于柘皋大败金兀术十余万众,再加上皂角林之战,中兴十三功,刘锜独占其三。值得一提的是中兴十三功中并没有岳飞,韩世忠也仅有大仪镇之战入选,最著名的黄天荡之战则因为梁红玉弹劾其“失机纵敌”,未得多少正面评价。

4、解析:

苏定方征讨百济时,受武则天赏识的刘仁轨奉命督海运。百济平定后,刘仁轨自请留守。后,倭国助百济王复位,中日爆发白江口之战,刘仁轨成为总指挥,唐军四战四捷,以两万余人重创倭兵四万余众,毁船四百余艘。战后数百年,倭国再也不敢挑衅中国。

5、解析:

傅友德是徐达之后大明第一帅才,第一次北伐,作为先锋大败王保保;第二次北伐,三路大军仅他一路获胜;之后七征漠北,七战七捷,以主帅之职攻灭云贵,阉割马三宝,被朱元璋称为“将功第一”。

6、解析:

汉景帝刘启为太子时,吴王世子刘贤入京,陪伴其喝酒下六博棋。刘贤为人轻佻、剽悍,与太子博弈时,也不想让,刘启一时怒起,拿起棋盘就打,却不想正中后脑……这也是后来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的起源。

7、解析:

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首功将分别是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其中郭子仪威望最高,李光弼战功最大,但最后收官的却是仆固怀恩。因为当时李郭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猜忌。神风之战后,郭子仪因替鱼朝恩背锅,被召入朝,削夺了军权,邙山之战后虽然复起为朔方、河中等数州节度使,但不久又被程元振诬陷,回朝虚位;而李光弼更惨,因害怕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进谗,竟滞留徐州军中,不敢面君。

8、解析:

平南陈之战隋军共有三部八路,中游行军元帅杨俊由襄阳进屯汉口,阻挡中游陈军支援下游的建康;上游行军元帅杨素率舟师出永安东下,驱赶中游一带的陈军到汉口围歼;统筹各路兵马兼下游元帅的杨广则统下游五路,合围建康。其中,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攻采石,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走京口……最终贺若弼第一个偷渡长江,韩擒虎第二个渡江奇袭采石,但当贺若弼在钟山牵制住南陈陆军主力时,韩擒虎却趁机第一个攻入建康,在一口枯井里逮住了“一绳吊三人”的陈叔宝。至于史万岁根本未参与平南陈之战,此期间他正处于“贬谪——复用”的过渡期,其功绩主要在北方。

9、解析:

秦琼、程知节、徐世绩、魏征都是瓦岗旧将,但真正与单雄信交好的只有徐世绩。秦程二人本是隋将,张须陀死后投身瓦岗,与翟让嫡系单雄信根本不是一路。李密上位后,王伯当、邴元真、贾闰甫等成了新的瓦岗核心层,秦、程二人虽得重用,却并不与李密亲近,单雄信等人也不待见他们,有一次甚至坐视隋军进攻,导致程知节等人受了重伤。至于魏征,虽出身瓦岗,却不是老人,更不得李密重用,仅是瓦岗军的“典掌文书”。而徐世绩不仅是单雄信的同郡好友,还一起投奔了瓦岗,成了翟让的左右手。所以,单雄信被斩时,瓦岗旧将只有徐世绩赶来求情,不成后,还割下大腿上一块肉给单吃,并承诺照顾其妻小。

10、解析:

宋武帝刘裕杀了六位,分别是武悼皇帝桓玄、南燕皇帝慕容超、西蜀皇帝谯纵,后秦末帝姚泓以及晋安帝司马德宗和晋恭帝司马德文,所以有人戏称他为“六位帝皇完”;北周权臣宇文护则在三年内杀了三个皇帝,分别是西魏恭帝元廓和他的两个堂弟孝闵帝宇文觉、周明帝宇文毓,是史上屠龙最快和第二多的牛人。刘聪和侯景都是杀了三位。

11、解析:

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之妻,曾协助平定“诸弟之乱”,是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的得力助手,被封为“地皇后”(当时阿保机称“天皇帝”,地位与二圣临朝的独孤伽罗和武则天类似),阿保机死后,述律平为掌权让诸将殉葬,汉将赵思温反驳:“亲近莫如皇后。你去,我就跟上。”为堵人之口,述律平忍痛自断右腕,随葬墓中。

12、解析:

宋代三权分立,打压相权,像三省六部这样的实权官都沦为了寄禄官,《宋史·职官志》记载:“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予朝政,侍郎、给事中不领省职”,尚书省最高长官、唐代实际宰相尚书仆射在宋代都是虚职,真正掌权的是首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参知政事,计相三司使,以及使相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此五者在宋代皆可称“宰执”。

13、解析:

高仙芝是中唐五大神将之一,曾进攻石国,生俘其王,与大食的怛罗斯一战,以寡敌众,差一点反败为胜,尤其是智取小勃律,越葱岭、过婆勒川,大败吐蕃,因此被吐蕃和大食称为“山地之王”。

14、解析:

多铎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旗主,曾生俘洪承畴,灭李自成、破扬州、南京,平定江南,一生战功彪炳,被乾隆帝称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15、解析;

宋神宗和宋徽宗之间虽然隔了一个宋哲宗,但却是父子关系,哲宗是神宗第六子,死时年仅25,无子,因此传给了神宗第十一子宋徽宗赵佶。王安石变法与靖康之耻其实只相隔了五十来年。

16、解析:

“义社”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建宋的核心力量之一。以他为首的“义社十兄弟”又称“太祖义社兄弟”,在高平之战中受柴荣青睐,战后被委以重任,成为后周的军事骨干。这十兄弟是保静军节度使杨光义,天平军节度使石守信,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忠武军节度使王审琦,忠远军节度使刘庆义,左骁卫上将军刘守忠,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彰德军节度使韩重赟,解州刺史王政忠,以及赵匡胤。至于高怀德,虽然是赵匡胤的发小、妹夫兼心腹,但并非义社十兄弟。

17、解析:

说的是南北朝萧梁白袍将军陈庆之,曾以七千之众,横扫北魏,史上最传奇的将军。

18、解析:

西晋名将杜预是史上最全才之人,有“杜武库”之称,曾作为灭吴统帅之一席卷整个江南。他比诸葛亮入文武庙还早了近一千年(杜预是贞观年间入的文庙,唐德宗建中三年入的武庙,诸葛亮则是开元年间入的武庙,清雍正年间入的文庙),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不会骑马。

19、解析:

历史上公认曾封禅泰山的只有六位——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其他如汉章帝、隋文帝、康熙虽然也登过泰山,但并未举行封禅大典。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他在贞观十五年,也曾考虑封禅,但不巧天现彗星,钦天监认为是上天示警,便取消了计划。还有宋真宗,他在“天书事件”后封禅,因其文治武功皆属下乘,导致后世不再以封禅泰山为荣,王夫之评“真宗之后,封禅绝矣!”

20、解析:

吏部古称“司士”,管官,故称天官;户部古称“司徒”,管民,故称地官;礼部出现最晚,北魏始置,一开始就叫礼部,管“春闱”,故称春官;兵部古称“司马”,管兵(古代对外征伐一般喜欢选择夏天,夏出秋回),故称夏官;刑部古称“司寇”,管“秋决”,故称秋官;工部古称“司空”,管工程(古代官办工程一般都在冬天进行,容易招工),故称“冬官”。

21、解析:

众所周知,日本原来的国名叫倭国,实际上更早还有一个“倭奴国”,那是光武帝赐给它的国名,日本至今还保存着“汉倭奴国王”金印,并将其视为国宝。后来,倭女王卑弥呼朝见魏明帝,曹睿认可它朝魏不朝蜀吴,便把“倭奴国”中的“奴”字去掉,变成了“亲魏倭王”,到了隋朝,日本人意识到名字贬义,便传书中原,称“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结果惹得杨坚大怒,派使到倭责问了当政的圣德太子,此举反而让倭人更加恭敬,后更是四次遣使朝贡,但杨坚和杨广一直没松口。

隋亡后,倭国又遣使改名,这次碰上的是天可汗,李世民直接取消了倭国进贡的资格“敕所司无令岁贡”,之后,倭国又玩起了文字游戏,自称“大和”(在日语中,“倭”与“和”发同音),但一直不敢在国书中体现,因为没有得到唐廷承认,直到武则天,才同意其改名(据传是武则天醉酒之后一时失言),“武后曰日本,倭国名日本遂定”(出自张守节《史记正义》)。

22、解析:

以上四位都是中晚唐中兴之主,也是安史之乱后唐祚能延续一百多遍的关键。唐宣宗收复河湟,平定安南,创“大中之治”,人称“小太宗”;唐宪宗平定藩镇,创“元和中兴”;唐武宗外攘回纥,内平泽潞,打击佛教,创“会昌中兴”;唐肃宗平定安史,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去三大奸如杀犬羊”。

23、解析:

解析:前270年,秦昭襄王以赵不履约为由 派“中更”胡阳攻赵之阏与,廉颇、乐乘均以“道远路险”,认为难以救援,唯有赵奢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惠文王遂命其挂帅出征。

24、解析:

昆阳之战中,王莽派大司徒王邑、大司空王寻率百万大军进攻昆阳,王邑为主帅,他骄傲自大,不听劝谏,盲目进攻昆阳,最终被刘秀率领的数千援军击败;王寻是副帅,在战役中被杀;甄阜和梁丘赐是新莽的地方将领,曾率军镇压绿林军,但并非昆阳之战中莽军主帅。

25、解析:

冒顿是匈奴史上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把匈奴隶帝国带向巅峰的最伟大单于,他在位35年,消灭东湖,击溃月氏,吞并楼烦和白羊,占领河套,建立了30多万人的骑兵部队,其疆域一度大于西汉帝国。公元前200年,刘邦击溃韩王信后,想趁机北击匈奴,结果被冒顿以老弱诱敌深入,被围白登山,最后靠陈平献计,贿赂阏氏才得以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