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峰会摊牌!特朗普把战斧又塞回口袋,泽连斯基怒斥:骗子老美
发布时间:2025-10-19 15:48 浏览量:1
编辑:XY
10月17日白宫,一场被形容为“艰难、尖锐”的美乌峰会,实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国际摊牌!
泽连斯基苦求射程可达俄罗斯莫斯科上空的“战斧”导弹,却被特朗普冷漠拒绝!
更令人不安的是,就在会谈前夜,特朗普与普京的一通神秘长谈,如同幽灵笼罩在白宫上空,将“战斧”变成了美俄乌三方博弈的筹码。
这场峰会,究竟是盟友的决裂,还是大国交易的序幕?
其实说白一点,这场会谈的核心,从头到尾都围绕着以问题——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
泽连斯基,这是他短短八个月里第三次踏入白宫,他此行的目标只有一个,而且无比明确:为乌克兰争取到这款射程超过两千公里、足以覆盖莫斯科的远程打击利器。
而特朗普,他脑子里想的却是另一回事,一个能够快速兑现竞选承诺的方案:“就地停火”。
一个要“剑”,一个要“鞘”,诉求的错位让整场会晤充满了紧张感。而更微妙的是,就在泽连斯基抵达前一天,特朗普刚刚与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普京,进行了一场同样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通话。
对于特朗普来说,“战斧”导弹的价值,从来就不在于它是否真的能被发射,而在于它作为一个外交筹码的灵活性。
他紧攥着“是否提供”这张牌,试图同时对基辅和莫斯科施加压力,用最小的政治成本,去实现他“迅速解决冲突”的本事!
会谈前,白宫方面释放的信号还相当开放,让外界一度以为特朗普对提供“战斧”持积极态度。可一坐到谈判桌上,他的态度瞬间转为冷淡,这戏剧性的转变,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前一天他与普京的那场长谈。
这通由普京主动发起的电话,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特朗普的态度开始服务于一种更复杂的平衡术。
当泽连斯基苦苦哀求时,特朗普给出了三个听起来冠冕堂皇却又彼此矛盾的理由。
他首先表示,提供这种级别的武器可能会导致“局势升级”,这是一个他不愿意看到的风险。
接着,他又话锋一转,提到美国自己也需要“保留武器库存”,言下之意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最后,他将话题拉回自己的主场,强调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外交斡旋”,而非军事加码。
这三个理由,像三道精心准备的挡箭牌,完美服务于他投机性的外交策略:既要向乌克兰展示一种“我在帮你”的姿态,又绝对不想因为提供致命武器而与俄罗斯的关系彻底闹僵。
他的那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态——“如果你不需要战斧,那就更好了”,更是将这种心态暴露无遗。他想要的不是乌克兰的胜利,而是一个能让他宣布“胜利”的停火协议。
因此,他对“战斧”议题的迅速降温,他甚至自信地宣称,这个要求双方撤军、各自宣称胜利的方案已经传递给了俄乌双方,而且“他们都希望这样做”。
拒绝提供“战斧”,正是他强行将泽连斯基拖回他设定的谈判轨道所必需的前提。不给你最想要的剑,你才会考虑我给你的和平橄榄枝。
有趣的是,在对“战斧”这样的大杀器关上大门的同时,特朗普却又对乌克兰的无人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在关键问题上拒绝、在次要问题上示好的做法,尽显其商人本色,每一步都算计着。
而对于身处风暴中心的泽连斯基而言,“战斧”早已超越了一件武器的范畴。它不仅是扭转战场态势的军事希望,更是维系对美关系、维持对俄谈判地位的心理支柱。所以,当这个支点被特朗普毫不留情地抽走时,乌克兰的外交姿态,瞬间从积极进取,被迫转向了防御。
泽连斯基在会谈中坦言,乌克兰已经部署了数千架无人机,但面对纵深广阔的战线,始终缺少一锤定音的关键远程火力。“我们没有战斧,这就是我们需要战斧的原因,”他近乎恳求的言论,将乌克兰的窘境和盘托出。
他认为,只有拥有了能够威胁到俄罗斯腹地的工具,才能在谈判桌上获得真正的筹码。
为了得到这款梦寐以求的武器,泽连斯基甚至提出了颇具创意的建议:用特朗普颇感兴趣的无人机,来与美国进行“配套合作”甚至是直接交换。这种近乎“以物易物”的提议,凸显了基辅方面无计可施的心态。然而,希望的顶点,往往紧挨着现实的悬崖。
会谈结束后,泽连斯基的措辞发生了微妙而苦涩的变化。他不再高调争取,而是对外表示,获得“战斧”的机会仍是“现实的”,只不过需乌克兰“作出更多努力”。这番话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对国内的安抚,掩盖着失望。
毕竟,白宫的门槛,不是靠“努力”就能迈过去的。
会谈一结束,泽连斯基便紧急致电多位欧洲国家的领导人。这个举动再清晰不过地表明,在“战斧”梦碎之后,基辅正在拼命寻找新的外力支援。
美国这条路暂时走不通了,他必须在特朗普划定的和谈框架内,拉拢欧洲盟友作为新的平衡力量,为乌克兰争取一线生机。
毕竟,他内心最核心的期望,依然是寄望美国能向俄罗斯施压以结束冲突,并为乌克兰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在这场围绕“战斧”展开的博弈中,普京虽然远在莫斯科,却像是掌控全局的隐形玩家。他成功地将“战斧”导弹塑造成了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
普京的出手时机堪称教科书级别。他选择在美乌首脑会晤的前一天,主动给特朗普打了那通关键电话。这并非一次简单的问候,电话中,他向特朗普传递了双重信息:首先是战略藐视,他明确表示,“战斧”导弹并不会改变整个战场的局势。
其次是严厉警告,他强调,向乌克兰供应这款武器将是一个标志,一个“局势严重升级”的危险标志。
这一软一硬的两手策略,击中了特朗普的软肋。一方面,贬低“战斧”的战场价值,削弱了特朗普将其作为对俄极限施压筹码的效力。
另一方面,抛出“严重升级”的警告,又迎合了特朗普急于避险、不愿被深度拖入冲突的心理。
这一系列操作,被专家解读为普京旨在最大限度降低美国提供“战斧”可能性的主动出击。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展现了其战略目标的超越性。当特朗普还在为他那个“冻结前线”的临时方案沾沾自喜时,克里姆林宫已经明确对此表示拒绝,称其为“不可接受的选项”。
莫斯科要的,远非一次简单的短暂停火。他们抛出的是一个包含乌克兰军队撤出“新地区”、放弃加入北约、实现中立化等条件在内的一揽子和平方案。
普京的战略定力在于,他不会因为一个尚未交付的武器系统的威胁,就轻易在自己的核心利益上做出妥协。
这种定力,源于其对战场态势的自信。俄方对外宣称,其军队已经“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并取得了所谓的“重大胜利”。
尽管客观评估认为,俄军只是取得了局部推进,并未实现战略性突破,且乌军有效遏制了其势头,但这种强大的战略自信,使得俄方能游刃有余!
“战斧”导弹的博弈,最终如同一场大雾,来时汹涌,去时也就那样!
特朗普追求的,自始至终都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他像个急于敲定交易的商人,不在乎协议条款的长久效力,只在乎签约瞬间的媒体闪光灯。
泽连斯基和他的乌克兰,则是在生存与主权的狭窄夹缝中,艰难地寻求着外部力量的加持。他们对“战斧”的执念,本质上是对力量的渴望,是对改变命运机会的最后一搏。
当这唯一的希望破灭时,他们只能在失望中迅速调整姿态,在更严酷的现实中继续寻找下一个可能的依靠。
而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则展现了老牌棋手的沉稳。他围绕着自身最核心的安全,步步为营,推进战略。
无论外部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无论是峰会的无果而终,还是白宫会谈的激烈交锋,都未能动摇其目标。
在“战斧”的迷雾基本散去之后,这次会晤将不再有虚幻的武器作为遮掩,而是美俄之间一次更直接、更赤裸的利益交换。
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恐怕将越来越少地取决于基辅的战场期望,而更多地取决于这种大国协调桌下的握手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