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打败亲姐妹?上海遗嘱案的人性化判决,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发布时间:2025-10-20 23:57  浏览量:1

一、血案启示录:一份写错名字的遗嘱,为何能打败法定继承人?
2022年上海奉贤区的一场继承纠纷,让全网炸开了锅——未婚未育的张先生去世后,外甥李炯翻出一份写着“大外孙李烔继承全部财产”的遗嘱。可张先生根本没有外孙,外甥名字也应该是“李炯”。更戏剧的是,张先生的两位亲姐姐拿着公证继承手续准备分遗产时,被这份“错字连篇”的遗嘱截了胡。

法院最终认定:虽然“外孙”实为“外甥”、“烔”是“炯”的错别字,但结合沪语发音(“外孙”与“外甥”发音相近)、亲属关系(张先生只有外甥没有外孙)以及遗书存放位置等事实,这份自书遗嘱真实有效。网友直呼:“错别字打败了亲姐妹!”

二、法律怎么说:遗嘱到底怎么立才有效?
(划重点!民法典这3条规则,能让你少打10年官司)

自书遗嘱:错别字不致命,但缺了这3项直接作废!
《民法典》第1134条明确规定,自书遗嘱必须满足三个“铁律”:亲笔书写、亲笔签名、注明年月日。上海案中,张先生的遗嘱虽有名字错误,但全文亲笔完成、落款日期完整,核心要件齐全,因此法院容忍了笔误。

但注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遗嘱可能“凉凉”:

打印件没签名(必须全部手写!)日期写成“2020年春”(必须精确到日!)关键财产没写清(比如只说“房子给儿子”,但名下有多套房产)

2. 见证人避坑指南:这3类人当见证人,遗嘱直接无效!

代书、打印、录音遗嘱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但千万避开这三类“死亡选项”:

继承人的死党(比如姐姐的闺蜜、侄子的合伙人)

遗产受益人(受遗赠人本人及其配偶)

文盲或精神病人(见证人必须能理解遗嘱内容!)

北京王大爷让邻居代书遗嘱,结果邻居是文盲。法院判决:见证人不具备见证能力,遗嘱无效!

3. 危急时刻保命招:口头遗嘱的“黄金抢救期”
突发心梗、遭遇车祸时立的口头遗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危急情况解除后补书面/录音遗嘱

经典翻车现场:杭州李奶奶车祸抢救时口头说遗产给女儿,3天后出院却忘了补书面遗嘱。法院判决:口头遗嘱失效,遗产按法定继承分配。

三、律师支招:立遗嘱避雷的3大秘籍

优先选公证遗嘱(虽然不强制,但公证处能帮你卡住形式要件)关键信息三遍核对法姓名(核对身份证)财产清单(具体到门牌号、账号)落款日期(精确到日)拍摄书写过程镜头对准遗嘱全文大声念出日期:“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五、人性与法律的温度:为什么法官愿意“原谅”错别字?
上海奉贤法院的判决书里藏着这样一段话:“遗嘱制度的核心是尊重遗嘱人真实意愿。当形式瑕疵不影响真意判断时,司法应当作出符合人性的解释。” 这正体现了《民法典》第1134条的立法本意——比起完美的格式,法律更看重真实的心意

结语:你的遗嘱,可能是给家人最后的爱
当我们为上海外甥的“错别字胜利”庆幸时,更要看到背后血淋淋的教训——一份漏洞百出的遗嘱,消耗的是亲人最后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