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主动避开中国锋芒,在他提到台湾问题时,异常的低调和冷静

发布时间:2025-10-22 04:03  浏览量:1

10月20日,特朗普突然松口,表示自己已收到中方邀请,将在2026年初访问中国。不仅如此,他还在会谈中刻意避谈台湾话题,即便有记者提问,也只是一句“我们与中国关系很好”便转移了话题,全程没有任何挑衅式的言辞。

就在几天前,他还在媒体面前高调表示,中美可能会在本月底的APEC峰会期间举行高层会晤,并乐观预测双方将达成一项“非常强有力的贸易协议”。一边示好,一边低调,特朗普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他为何突然在台湾问题上格外谨慎?

9月下旬,一场原本规格较高的美台会谈临时“降级”。按计划,这次会谈本应由双方防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出面,地点也安排在华盛顿,但最后却变成了阿拉斯加的一场低调交流,出席的美方官员级别也被明显下调。这种操作方式一看就不是偶然,更像是白宫在刻意“控温”。

7月,《金融时报》披露了一则消息,台湾地区一些高层本计划通过“过境”方式进入美国,借机与美方高官会面。但这些安排不是被推迟,就是直接被取消。原定8月的“拉美过境行程”,也因为美国方面拒绝其入境而泡汤,台当局只好尴尬地对外宣布“没有出行计划”。

一连串动作都指向一个结论:特朗普政府正在收紧对台接触的力度,并在敏感时期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谨慎态度

特朗普并不是一向如此。5年前的他,对台问题是另一副态度。在他第一任期内,美台之间象征性互动频繁,高调军售、官方接触、甚至台领导人过境美国的行程都颇为顺利。可如今,这种“热情”不见了。

对比前后态度的变化,最大的变量其实就是当前中美贸易形势。特朗普此刻之所以对台湾问题变得异常低调,是因为他急于与中国达成新的经贸协议。为了这个“大协议”,他不惜放软姿态,抛出“我们关系很好”“中国不会动武”等言语,试图维持谈判氛围。

近期,特朗普还主动放出多个信号。他表示希望与中国在APEC峰会上会晤,并称已收到正式访华邀请。甚至在提及时,还不忘强调“我和中国领导人关系很好”“沟通很顺畅”,言语中透着一种刻意放低的态度。

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他显得格外小心。有记者问他是否会在协议中牺牲对台支持以换取经贸成果,他并未正面回应,只是再次重复“我想对中国好”。

这种模棱两可的处理方式,很符合特朗普一贯的谈判风格。他习惯用模糊战术为自己留下回旋余地,一旦局势变化,他就可以迅速转向。台湾问题此刻成了他手中一张不想轻易打出的牌。

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台湾问题,而是将它隐藏起来作为谈判筹码。当他发现中方在稀土、大豆、芬太尼等问题上并不轻易让步后,便开始在台湾问题上放低调门,试图“以稳换利”

与此同时,他还故意透露中方已邀请其访华,这是一种典型的“抢话语权”操作。其实,中方尚未公开证实邀请,但特朗普已先一步放风,就是为了抢占舆论主动,让外界误以为他在处理中美关系上已取得先机。

10月20日,他再次放出狠话。在谈及中美贸易谈判时,特朗普扬言如果达不成协议,将对中国产品征收155%的关税,还威胁要断供波音发动机以及关键软件。这种极端数字显然没有可操作性,更像是老一套的“极限施压”。

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说相信中方不会对台动武,“我们会找到解决办法”。说完这句话,他就迅速转移话题,显然不想在这个节点触碰中方最敏感的红线。

与此同时,台当局的尴尬也暴露无遗。过去几年,他们一直把与美国互动当作执政成果大肆宣传,任何一场对话、军售、甚至“过境”都会被包装成“重大突破”。结果如今冷处理频频,台当局只能强装镇定,对媒体报道进行否认,称“近期无出行计划”“专注内部事务”。

更讽刺的是,岛内一位安全高层曾计划与美国防务高官会面,结果美方临时更换人选,地点也从华盛顿变成阿拉斯加。这种“降级”操作无疑是打脸台当局,也说明特朗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

中方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极强的定力和筹码。与5年前相比,中国如今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方面已有明显提升。在关税战中,中方反击手段坚决精准,使得美方在博弈中压力增大。

正因为如此,特朗普的“商人本性”再次暴露。他发现,如果在台湾问题上适度后退,可以换取更大利益,那这笔交易就值得做。而在国内,特朗普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美国政府已“关门”21天,经济损失巨大。民主党摆出强硬姿态,拒绝妥协,逼得特朗普不得不向外寻求突破口。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9月底推出的“穿透性规则”,在10月初就遭到了甲骨文、亚马逊、埃克森美孚等头部企业集体反对。他们联合致信白宫,要求暂停新规,理由是这会让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被边缘化。

更令特朗普头疼的是农业问题。为了拉拢阿根廷米莱政府,他打算提供200亿美元货币互换,并从阿根廷进口更多牛肉。目的是为了压低国内牛肉价格,但这却激怒了美国本国牧场主与行业协会。大豆农民的货还压在仓库里,特朗普却要另起炉灶,显然引发基层强烈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更需要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缓解内外压力。他知道,只有中方松口购买大豆、放开稀土,他才能稳住自己在美国国内的票仓。

他在台湾问题上的低调,不仅仅是策略,更是一种无奈。面对中方的坚决立场与现实困局,特朗普只能选择暂时回避。虽然嘴上不说,但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在透露:现在不是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时候

10月20日,岛内领导人赖清德再度抛出“台独”言论,拒绝“九二共识”,扬言2030年将台湾防务预算提升到GDP的5%。这种表态在当前局势下显得更像是一种“自嗨”,因为就连美国都开始降调,台当局的喧嚣又有多少实质意义?

特朗普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谈成一笔大买卖。如果能顺利与中方高层会面,并宣布一项“强有力的贸易协议”,那将是他外交政策上的一大加分项。他甚至提前放出风声,称明年初将访问中国,这种“未见其行,先闻其声”的操作,纯粹是为了抢夺舆论焦点。

中方对此保持克制,没有急于回应,而是继续坚持“合作大于对抗”的原则。这种冷静、理性的态度,正是中美关系得以维持稳定的关键。

特朗普主动避开中国锋芒,不是因为突然变好,而是因为他没得选。内外交困之下,他知道台湾问题不能乱碰,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他现在急需一个成果,而中国,正是那把钥匙。

特朗普在当前局势下选择在台湾问题上“低调处理”,实则是为了换取中美经贸成果。他并没有放弃台湾牌,只是暂时收起,以谋更大利益。而中国则始终稳住立场,展现出大国风范与强大耐力,这场博弈,谁占上风,早已有答案。

信息来源:

[1]外交部回应特朗普涉台言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环球时报

[2]特朗普说将于明年初访华,外交部:目前没有可提供的信息 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