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反腐记:朱元璋著《大诰》,血雨腥风涤荡官场
发布时间:2025-10-22 04:53 浏览量:1
洪武十九年冬十二月望日,1386年12月15日,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紫禁城御书房中,铺开黄绫纸,提笔写下《御制大诰三编序》。这位出身贫寒的皇帝,时年五十八岁,面色黝黑,眉头紧锁,他想起自己打天下时的艰辛,如今坐稳江山,却见官员们贪赃枉法,百姓受苦,心中愤懑难平。御书房里烛光摇曳,朱元璋一字一句写道:朕为天下臣民,有那不善之人,往往犯罪深重,等到案发,法司审问,情弊昭然,这些奸顽之徒不肯向善,良民反受其害,朕才疏德薄,控驭之术已竭,只好再出大诰警示臣民。写罢,他掷笔长叹,吩咐太监即刻颁行天下。
这《御制大诰三编》是朱元璋继前两编后又一部惩贪法令,共四十三条,记录了大量官员贪污、舞弊、害民的案例,朱元璋特意用白话写成,让百姓能懂,意在震慑宵小。书中第一个案子便是“臣民倚法为奸”,说的是建昌县知县徐颐(江西建昌,洪武十八年,1385年)拖欠夏税,上司催督二十八次,他仗着山高皇帝远,置之不理,还暗地里勾结纳户黄文权,虚买通关,贪污税款,事发后刑部派旗军张观音保去拿人,徐颐又贿赂刑房吏喻俊,脱身不成,反被揭发,最终凌迟处死。徐颐在任时,常从后门出入,躲避耳目,案发后还集结老人七十多人赴京妄保,企图翻案,朱元璋亲审后,冷笑一声:这等狡诈,留之何用?
接着是“进士监生不悛”,这批读书人本是朝廷栋梁,却腐化堕落。比如监生王本道,两次犯罪被赦,仍不改悔,朱元璋在序言里痛心疾首:朕如父母养子女,盼你们成才,谁知你们奸计百出,自取灭亡。书中列了三百六十四名进士监生的罪状,有的受贿,有的欺压百姓,有的勾结权贵,朱元璋一一详查,轻者杖责,重者枭首。有个叫刘渊的进士,在地方任官时,贪赃枉法,被百姓告发,他竟设计陷害告状人,最终事情败露,身首异处。朱元璋批注:读书人不知廉耻,何以教化百姓?
“公侯佃户”条,揭露了公侯之家纵容佃户不服差役,管庄人阻挠官府,朱元璋下令:今后公侯佃户须与民一体当差,敢有不从,全家迁发化外,管庄人处斩。例如某公侯的佃户,仗着主子权势,抗税不交,地方官不敢管,朱元璋得知后,亲自下旨严办,管庄人头落地,佃户流放。朱元璋在书中解释:公侯家佃户纳税本轻,却不肯当差,此风不可长。
“沽名肆贪”条,记常州府同知王复春(江苏常州,洪武年间)先任宜兴主簿时就有劣迹,升任同知后变本加厉,下乡扰民,科敛钱财,青州府知府陈希文(山东青州)也是如此,表面清廉,暗地受贿,朱元璋派人调查,证据确凿,二人皆伏法。朱元璋评说:这些官阳奉阴违,实为国之蛀虫。
“空引偷军”条,指有人利用空引(空白公文)偷渡军囚,比如江西民人,持空引赴京,谎称公务,实则偷带囚犯或军人顶替,事发后枭令示众。朱元璋规定:关津隘口盘获空引者赏钞十锭,持引者同罪。书中举例,某民人伪造空引,被守军识破,当场拿下,朱元璋亲审后,叹道:此等奸民,不杀不足以儆效尤。
“违诰纵恶”条,批评地方官纵容恶霸,如镇江坊甲邻里容纵韦栋等十八人,欺压良善,事发后坊甲受罚,搬石砌城,费尽家财。朱元璋斥责:为何不依大诰擒恶赴京?反受牵连,愚不可及。
“李茂实胡党”案,李茂实是胡惟庸党羽,暗通款曲,事发后逃亡,最终被捕,供认不讳。朱元璋详细记录其罪状:与胡惟庸饮酒密谋,搬运财物,图谋不轨。朱元璋批注:此等叛臣,罪不容诛。
“陆和仲胡党”案,苏州粮长陆和仲(江苏吴江,洪武十八年)在水灾时谎报灾情,贪污税粮,还勾结进士监生,欺上瞒下,最终被百姓告发,家破人亡。朱元璋在书中细述其奸计:以熟作荒,以荒作熟,贪墨巨万。
“指挥林贤胡党”案,明州卫指挥林贤(浙江明州)与胡惟庸勾结,私通日本使者,假扮倭寇,意图作乱,朱元璋发觉后,诛其全家。书中详写林贤如何设计,如何败露,朱元璋亲审时,林贤狡辩,朱元璋冷笑:尔等叛国,死有余辜。
“秀才剁指”条,记广信府贵溪县儒士夏伯启叔侄(江西贵溪)为避征召,自剁手指,朱元璋亲审,夏伯启辩称不仕二姓,朱元璋斥道:天下更运,乃天命也,尔等愚顽,枭令示众。
“作诗诽谤”案,进士高炳作诗讥讽朝廷,被指诽谤,朱元璋下令查处,高炳流放。书中录其诗作,朱元璋批注:文人无行,以诗惑众。
“造言奸乱”条,指民人造谣生事,如江西民人妄称弥勒佛转世,聚众作乱,朱元璋派兵平定,首恶伏诛。朱元璋警告:此等妖言,祸国殃民。
“苏州人材”案,苏州儒生王谔等拒不应召,反结党营私,朱元璋下令严办,枭首示众。朱元璋叹道:士人不为君用,是弃国也。
“妄举有司”条,批评官员滥举亲信,如新安县主簿宋玩(河南新安)举荐不当,受贿舞弊,朱元璋查实后,将其革职查办。
“冯睿累贪不悛”案,陕西左布政使冯睿屡贪不改,盗取库银,朱元璋亲审,冯睿狡辩,最终凌迟。书中细列其贪墨数目,朱元璋批注:贪官如蠹,不除不止。
“逃囚”条,记囚犯中途逃脱,如郭桓案中囚犯,被解途中贿赂解差,私自释放,朱元璋下令严追,解差同罪。例如某囚犯,谎称疾病,解差受财纵放,事发后皆斩。
“县官求免于民”案,永平府滦州乐亭县主簿汪铎(河北乐亭,洪武年间)设计害民,妄征夫丁,受贿脱罪,被耆老赵罕辰等四十四人绑赴京城,汪铎途中哀求:我十四岁读书,至今不易,饶我此番。朱元璋闻之,斥道:此等无赖,何以居官?
“递送潘富”案,恶霸潘富(江苏深阳)害民多年,官府不敢管,朱元璋派员缉拿,潘富逃窜数县,最终被百姓擒获,凌迟处死。书中详述其逃亡路线,朱元璋批注:豪强不除,民无宁日。
“官吏长押卖囚”条,批评解差卖放囚犯,如某案中解差受贿,纵囚归家,朱元璋规定:今后卖囚者,本身极刑,家口迁化外。
“巡阑害民”案,记吴庆夫充作巡阑,苛税百姓,强索钱财,朱元璋查办,吴庆夫伏法。朱元璋怒斥:此等巡阑,如狼似虎。
“著业牌”条,要求民人著业牌,登记户口,但上元县官推行不力,朱元璋责罚之。书中解释:著业牌以便管理,官不力行,反害民。
“医人卖毒药”案,医人王尤坚卖毒药害人,朱元璋亲审,王尤坚吞药自尽未遂,最终伏法。朱元璋细述审问过程,批注:医者仁心,此辈歹毒。
“安庆解课”条,指安庆府解送课程银两,官吏侵吞,朱元璋派员追查,贪官处斩。例如某吏,隐没课程银三万贯,事发后枭首。
“团槽喂驴”案,批评官府强征民驴,扰害百姓,如北平府征驴五万头,民不聊生,朱元璋下令禁止。书中详列征驴之苦,朱元璋叹道:官不恤民,何以治国?
“王子信害民”案,松江民人王子信(江苏松江)害民多年,充军后私逃还家,继续作恶,朱元璋擒杀之。书中记其罪行:结交官吏,欺压乡里。
“私牙网民”条,指私牙行把持市场,如应天府刘二等,强买强卖,朱元璋下令取缔,首恶枭令。
“农吏”条,批评官吏依赖吏员办公,自己不负责任,朱元璋规定:官须亲政,不得委吏。
“揭籍点吏”案,吏部郎中刘焕点选吏员时受贿,朱元璋查办,刘焕伏法。书中细述其弊:借点吏之名,索贿肥己。
“王锡等奸弊”案,礼部王锡(色目人)贪污祭品,朱元璋亲审,王锡狡辩,最终凌迟。朱元璋批注:色目人亦须守法。
“工匠顶替”条,记工匠轮班时顶替舞弊,朱元璋整顿,规定须亲身赴工。例如某匠,雇人顶替,事发后充军。
“代人告状”案,指民人代人告状,如郭和卿代人告王迪渊等四十五人,朱元璋查实后,郭和卿枭首。书中解释:告状须实,不得诬陷。
“诡名告状”条,批评民人诡名诬告,如杨均育诡名叶惟宗告状,事发后凌迟。朱元璋警告:诡名告状,害人害己。
“有司逼民奏保”案,官员逼民保奏自己,如某县官逼耆老保奏,朱元璋斥责:此等逼保,是欺君也。
“民拿害民该吏”条,鼓励民擒害民吏员,朱元璋规定:民拿害吏,有赏。例如某民,擒拿贪吏赴京,受赏。
“库官收金”案,承运库官李庭圭偷盗库金,朱元璋亲审,李庭圭伏法。书中详列其盗金手法,朱元璋批注:库官不廉,国帑难安。
“民违信牌”条,指民人违抗信牌,如刘二等抗牌不出,朱元璋下令严办。书中解释:信牌以便公务,违者罪之。
“朋奸匿党”案,官员结党,如乐安县官周焕等匿胡党,朱元璋查办,首恶凌迟。朱元璋细述其勾结情节,批注:朋党为奸,祸国殃民。
“戴刑肆贪”案,记丹徒县丞李禁宗戴刑贪污,朱元璋怒斥:戴刑不改,死不足惜。书中记其贪墨细节,最终伏法。
“御史刘志仁等不才”案,监察御史刘志仁贪赃枉法,朱元璋亲审,刘志仁伏诛。书中录其罪状:受贿扰民。
“排陷大臣”案,指官员排挤同僚,如御史何推等排陷都御史,朱元璋查实后,严惩不贷。书中详述其阴谋,朱元璋批注:官场倾轧,实为可恨。
“拖欠秋粮”条,批评粮长拖欠税粮,如张时杰等拖欠多年,朱元璋下令追缴。例如某粮长,故意拖延,最终家破。
“驿丞害民”案,记驿丞李漆奇苛税驿户,朱元璋查办,李漆奇斩首。书中细列其苛税项目,朱元璋叹道:驿丞害民,如蝗蚀禾。
最后,“颁行三诰”条,朱元璋总结:大诰须家传人诵,以保太平。书成后,颁行天下,百姓争相传阅。
朱元璋在书中反复强调,良民君子当遵大诰,奸顽之徒终受惩处,这些案例详实具体,读来如镜,照见人性善恶。书毕,朱元璋命人刻印散发,希望官吏百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