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宝宝”的收益率要跌破1%?

发布时间:2025-10-22 23:33  浏览量:2

最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又临近1%,虽然利率下行期,跌破1%预期比较足,但是何时跌破1%的悬念再起。

由于近几年市场利率一直处于下行趋势,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处在下行趋势。以市场上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货币为例:

大体上是长期下行状态,收益阶段性的冲高,主要是短期资金面紧张导致的,比如说春节因素、季末因素以及一些市场因素带来的短期流动性不足等。

再去看规模居前的货币ETF——华宝添益,曲线也是大差不差的。

货币基金作为各种“宝宝”的对接产品,其7日年化收益率也就是各种“宝宝”显示的收益率,大家打开自己的“宝宝”看,差得也不会多,1%多一点点是普遍现象。

1%这个数字有什么特殊的吗?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就像沪指的3000点一样,其实也就是个普通点位,只是人的心理给这样的整数赋予更多的意义。

因此,不少人还是比较关注“宝宝”的收益率何时跌破1%,觉得会给不少人心理上较大的冲击。

不过柠檬君觉得,既然利率下行趋势下,收益率跌破1%是普遍预期,必然的事情就没必要纠结何时实现。所谓的冲击,也只是冲击一小部分平时并不是很在意的投资者,这些人本就不是这个市场的活跃投资者。

如果是对于这部分收益比较敏感,有一定追求的投资者,估计早就另寻他处了,不用等到跌破1%才行动。

比如说更换“宝宝”对接的产品、转向现金管理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不支持快速赎回但收益较高的货币基金,都是常见的选择。

是选择不假,但是大的趋势是脱离不了的,收益水平高也是有限的:

收益靠前的货币基金,大概也就是1.5%左右,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可能再高一点,也就1.6%、1.7%就是极限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银行的“宝宝”不断扩容对接产品数量,这些收益靠前的货币基金也有被纳入进去的,甚至在大行都能买得到。

这几天国债逆回购的表现并不稳定,不过临近月末,兴许能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或许这次临近1%又是一次极限操作,最终不会跌破1%。

不过不管极限不极限,趋势在,极限总会破掉。没必要纠结何时,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在意收益水平永远是尽早寻找收益更高的可能,如果在意流动性,努力的方向就是流动性更好的产品和渠道。

对于投资者来说,从绝对水平来看,确实收益率水平有点低,不过从相对水平来看,或许就好看不少。而在低利率环境下,“躺平”其实风险并不小,因为无风险吃息确实有些少,有一份收入比吃息要令人安心得多。

而更进一步来说,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点的收益,势必适当要冒点险,这或许也是今年“固收+”重新获得关注的一大原因。不过可能还是有不少人只看到收益,没看到风险,认识和理解还是不够的。而认识和理解充分的,又可能觉得冒险之后的所得可能并不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