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劳动改革?阿根廷政府直接宣布,推行动态薪酬与企业协议
发布时间:2025-10-24 10:42 浏览量:2
今早阿根廷众议院有个会,预算与财政委员会接着审政府交的劳动法案。
劳动部长科尔德罗亲自到场,会上没绕开俩关键话题,正规和非正规就业的情况,还有米莱政府后半任期要推的劳工改革。
阿根廷这几年经济不省心,通胀压得人喘不过气,劳动力市场早有矛盾,这次改革算来得不算突然。
科尔德罗在会上说,俩月前就跟签“五月协议”的各方一起推进劳工改革了。
本来想觉得这改革是临时凑的,后来发现人家早有准备,只是借着这次委员会审议把事摆上台面。
他还否认了集体谈判协议签得慢的说法,反复强调得保护私营部门,不然这些企业可能就撤了。
这话听着有点偏向企业,但仔细想,要是企业都活不下去,员工哪来的岗位?最受关注的是1%的加薪协议。
科尔德罗解释说,现在经济结构在调,货币能稳点,大家不用再被通胀税盯着,劳资谈判的路子也变了,不用再跟通胀赛跑。
1%的涨幅看着确实少,但阿根廷之前老靠加薪追通胀,结果通胀越跑越快,员工工资看着涨了,购买力没咋变,企业也扛不住。
这次想换个玩法,思路是对的,但能不能成还得看后续。
聊完改革的由来,就得说说这改革的核心内容,毕竟大家最关心的是到底要改哪些规矩。
科尔德罗公布了个重点,要推进“企业协议”,简单说就是以后全国性薪资标准太高的话,企业能自己跟工会谈。
之前全国一个标准,有的小企业根本扛不住,最后要么裁员要么倒闭。
如此看来,这招是想给企业松绑,但反过来想,企业会不会借着这机会压员工工资?这风险也得防着。
还有个“动态薪资增长计划”,说要让薪酬跟个人生产力挂钩,不再光看集体生产力。
科尔德罗说雇主得给表现好的员工多涨薪,让薪资能体现个人价值。
毫无疑问,这能激励员工好好干,但问题是怎么评判个人生产力?要是标准不透明,很容易出矛盾。
而且之前阿根廷同行业同岗位薪资差得不多,现在突然拉大差距,员工能不能接受也是个事儿。
另外,政府还想取消企业违反劳动法规的罚款。
科尔德罗说罚款本来该归国家,不是给员工的,而且高额罚款会让企业不敢把非正规就业转正。
搞不清为啥选取消罚款这条路,本来想觉得加大处罚能让企业合规,后来发现阿根廷非正规就业比例太高,硬罚可能适得其反。
但光取消罚款不配套其他措施,企业会不会更不把规矩当回事?这也是个疑问。
改革内容一出来,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马上就冒出来了,两边各有各的理由,吵得还挺凶。
支持的主要是执政党和企业界,PRO党和UCR党都认可动态薪酬的想法,觉得能激活企业活力,符合米莱政府市场化的路子。
企业这边也在跟政府协商,怕薪资涨了之后企业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又推高通胀。
很显然,企业最担心的还是利润,要是改革能让他们不涨价还能涨薪,肯定愿意支持。
反对的就多了,“祖国联盟”党团第一个站出来,说薪酬政策没优先考虑普通劳动者,反而偏向企业。
他们还老提企业倒闭、非正规就业变多、工业岗位流失的事,比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之前就有20家小制造厂倒了,1200多人没了工作。
更何况,非正规就业的人本来就没保障,要是改革再没照顾到他们,日子会更难。
其实不光阿根廷在搞这种改革,拉美其他国家之前也试过,智利就是个例子,能给阿根廷当个参考。
智利2017年也搞过类似的,让薪酬跟个人绩效挂钩。
改完之后,高技能员工薪资涨了不少,但低技能的没咋动,非正规就业是少了点,可收入差距拉大了。
阿根廷要是不吸取智利的教训,很可能会走同样的弯路。
本来想觉得只要能激活市场就行,后来发现公平也不能丢,不然改革会引发更多社会矛盾。
这么看下来,阿根廷这劳工改革就是一场大实验。
米莱政府想靠企业灵活度和动态薪酬,打破之前跟通胀赛跑的老模式,想法是好的,但风险也不小。
支持的人觉得能救经济,反对的人怕丢工作、拉大差距,两边都有道理。
到底薪酬该跟个人生产力挂钩,还是靠集体协议保公平?这事没有标准答案。
但阿根廷得记住,改革不能只看经济,还得顾着普通人的生计,不然再好看的政策,落不了地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