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领土或归俄?特朗普拒供战斧:俄乌该“原地停火,各宣胜利”
发布时间:2025-10-25 19:02 浏览量:3
这场戏码,像极了老派政治大片里的反转桥段:泽连斯基刚踏进白宫,还没坐热椅子,就被特朗普一顿“冷处理”——战斧导弹?没门。和平协议?必须的。
领土归属?战争决定。你说这是什么调子?明摆着——特朗普这是要拎着“和平”这面大旗,自己单干,给全球上演一出“我才是世界调停者”的大戏。
他不想让美国再出钱,也不想让美国再流血,更不想看着乌克兰打出个烂摊子。
特朗普明确告知泽连斯基,目前乌克兰不会获得能够深入俄罗斯境内进行打击的远程导弹,至少现在不会提供射程可覆盖莫斯科的“战斧”导弹。 这一决定与泽连斯基的预期形成强烈反差。 就在会谈前,泽连斯基还会见了“战斧”导弹及“爱国者”防空系统主要制造商的代表,讨论提升远程打击能力的合作途径。
说到底,特朗普的世界观里,一切皆可交易。这场冲突在他眼里,首先是一笔糟糕的生意。他不止一次在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Social上抱怨,战争就是个无底洞,耗费着“巨额且难以负担的资金”,这笔账他可不想算。所以,他提出的核心方案,就是“就地停火”。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往下深究,全是商人的精明。他给出的框架是:停火后,双方都可以“宣告胜利”,至于谁是真赢家,那种麻烦事就“留给历史去评价”。这番话的潜台词就是赶紧止损,大家都能回家说自己赢了,面子上都过得去,别再花冤枉钱了。
他甚至公开宣称,自己仍在位的话,“这场冲突根本不会爆发”,极力塑造自己“问题解决者”的形象。这种自信并非凭空而来。据称,在他转变态度,从一度声称乌克兰能夺回全部失地,转为力推就地停火之前,他已经和普京通过电话了。
=一种普遍的分析认为,正是这次沟通让他意识到,俄罗斯结束冲突的决心异常强烈。面对这样的强硬现实,他的商人本能告诉他,硬碰硬成本太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达成一个至少看起来可行的“交易”。
当然,台面上的话也得说得漂亮。特朗普公开表示,停火是为了“终止流血与杀戮”,听起来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但这番言论究竟是真实动机,还是为他那套成本效益分析包裹的糖衣,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在这场外交博弈中,一个关键的道具,就是“战斧”巡航导弹。泽连斯基一度将其视为能扭转战局的“变局者”,它的缺席,恰恰成了特朗普撬动停火方案的那个杠杆。
这种导弹可不是闹着玩的,射程超过1000英里,高精度、低空飞行,是执行深度打击任务的利器,对乌克兰来说,拥有它就意味着能直接威胁俄罗斯的纵深基础设施,这将是美国军事援助的一次重大升级。
然而,泽连斯基在白宫的会晤中,并未得到任何关于导弹的承诺。那场会面气氛紧张,被形容为“挺不容易的”和“不尽人意”,尽管双方没有争吵,但特朗普态度坚决,期间甚至有些情绪激动。有消息说,他提前结束了会谈。
特朗普的拒绝,背后有着大国意志的影子。普京在与他的通话中,就明确且坚决地反对乌克兰获得此类攻击性武器。这使得战斧导弹的问题,早已超出了美乌双边范畴,成了俄美角力的一个缩影。
正是通过拒绝提供这一关键武器,特朗普削弱了乌克兰的军事潜力和谈判底气。当乌克兰意识到自己无法获得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时,“就地停火”这个原本难以接受的方案,似乎就成了那个不得不考虑的次优选择。导弹的否决,为和平的妥协创造了条件,尽管这是一种充满压力的妥协。
特朗普的方案一出,各方反应充分暴露了这场冲突的根本矛盾:所有人都想停火,但没人愿意按照别人的条件来。
乌克兰是最被动的那个。泽连斯基最初坚决拒绝任何以领土换和平的提议,但在特朗普的巨大压力下,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战场的现实更是残酷,当时约16万俄军已经将顿巴斯地区的战略要地红军城(Lyman)团团围住。
乌克兰方面清楚,如果拒绝停火,不仅红军城难保,甚至整个顿巴斯地区都岌岌可危。他们一度想在红军城拖住俄军主力,为自己争取更多谈判筹码,但现实让他们不得不考虑最坏的打算。接受停火,成了一种无奈的止损。
而俄罗斯那边,则完全是另一副姿态。他们手握战场主动权,自然看不上特朗普的方案。莫斯科拒绝了“就地停火”,因为那会让他们丧失谈判优势。俄方开出了自己的条件:乌军从顿巴斯撤军,以此换取赫尔松、扎波罗热方向的战线冻结。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完全控制顿巴斯,并实现乌克兰的全面去军事化,以确保自身领土安全。所以,特朗普的方案在他们看来,纯属一厢情愿。
欧洲那边就更有意思了。起初,一些欧洲领导人对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感到“困惑”,但到了10月21日,英、德、法及欧盟领导人却又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支持”特朗普的方案。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背后全是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的“支持”附加了一堆条款,比如强调“国际边界不应以武力方式改变”,并计划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制裁。这番操作,既能阻止俄罗斯完全实现其军事目标,又能在停火后以“维和”的名义,实现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但对这一点,俄罗斯的态度是绝不允许,视之为“引狼入室”。说白了,西方的支持不过是一场精明的地缘政治表演。
特朗普的“就地停火”方案,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无法弥合各方核心利益鸿沟的“空心方案”。它与其说是一个和平倡议,不如说是特朗普个人交易式外交哲学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无情地揭示了军事实力才是谈判桌上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这个方案的提出和迅速破产,清楚地表明,想通过某个外交“捷径”来解决这场深刻的战略冲突,根本行不通。除非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扭转,或者各方的核心安全诉求得到某种实质性的满足,否则,任何和平提议都可能只是通往更持久僵局的序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