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的养生经验:稳住心,勤于腿,管住嘴
发布时间:2025-10-26 12:05 浏览量:1
从外表看,九十多岁的陈万举头发还是那么茂密,只夹杂着少许白发;牙齿没掉一个,照样能吃硬东西;思维还是一如既往地敏捷,眼睛看书看报丝毫不费力气;除了耳朵有些背,要大声说话才能听见,整个人看上去,也就七十多岁的样子。
他的这种状态,让所有认识他的人既感到好奇,更感到吃惊,于是,隔三岔五,就会有各色人等找上门来,咨询他的养生之道。他也会毫无保留地悉心指点,希望人人长命百岁。
稳住心
他谈养生,首先会谈到古人提出的“五难”与“六害”。
他说,一千七百多年前,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嵇康,就是个了不起的养生专家,他曾写过一本《养生论》。这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著。全书洋洋洒洒十大卷,每篇文章都渗透着养生哲理,后世著名的养生专家陶弘景和孙思邈都受其启发。书中他总结出养生中的五大难处,对今天的养生问题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五难
名利不去、喜怒不除、声色不断、滋味不绝、神志精散。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过度追求权势与钱财,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纵欲过度,饮食不节,又多思多虑。这些都是养生的大忌。
早在《太上老君养生真诀》中,提出过养生要除“六害”。
六害
一薄名利,二禁声色,三廉货财,四损滋味,五除佞妄,六去妒忌。
其实,仔细研究“六害”与嵇康的“五难”,就会发现,二者养生的思想大体是相同的。
这些理论,或曰理念,虽然都产生于一千多年前,它对今天仍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的价值。无论是嵇康总结出的“五难”,还是“六害”,被居之于首位的,都是名利。从古至今最难看破的,其实也就是“名利”二字。看破功名,不屑利禄,乐观豁达,这比什么都重要。
陈万举常说:“人生有四苦——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他爱跟前来讨教的人提到葬礼,说去参加葬礼远比参加婚礼会带给人更多的感悟。一个人躺在那里,无论他生前是位伟人,还是平民百姓,其实没有任何不同;这种时候就会让人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什么叫人生若梦,转瞬即逝。
理解生的哲学不容易,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欲望、焦虑、苦恼的纠缠,纷忧不宁,以致减损了生活质量,只有下决心除去“六害”,才能真正解决“五难”问题。
一个人如果心情愉悦,则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以及新陈代谢,都会处于一种平稳、相互协调的状况。民间术语“喜笑颜开”也就是这个道理。
人一笑,气就到脸上去了,脸会变得生动、好看;相反,人生气时,脉搏、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忧伤时,分泌的消化液就会减少,食欲会减退;恐惧、说谎的时候,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紧张,随时导致血压升高;焦躁不安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
诸如血压、免疫系统,这些都是西医的术语,陈万举在谈到养生时,也会时不时插入一些西医知识。
勤于腿
可他毕竟是个老中医,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从中国传统的医学上,告诉你人体有着五大穴位,他们是抗衰老的要穴,平日应该抽空按摩按摩。
这五大穴位分别是: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心;印堂穴,在双眉连线的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间;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涌泉穴,在脚掌心。
图片来自大家中医app
平日他自己除了经常按揉这五处穴位,还常爱摩足、揉腰、扰耳、甩手、梳头、叩齿、咽津。
再就是,顺应自然,承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伤;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遭寒气干扰。
数年如一日,他风雨无阻地用“鸟意行走法”快走,每天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体最大和最强的关节和骨头都在两条腿上。双腿拥有人体百分之五十的神经、百分之五十的血管和百分之五十的血液。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快走,能让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处在运动状况,有效地促进和改善人体各系统的生理机能,更是增强心脏功能的最好办法,同时快走法还是天然的镇静剂。在快走时如果步速一秒钟不少于两步,会减轻精神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陈万举总结了前人和他人养生的哲理,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的经验,将养生简化为三句话九个字:勤于腿,管住嘴,稳住心。
管住嘴
“勤于腿”和“稳住心”的道理说了许多,“管住嘴”也非常重要。
“脾胃乃后天之本,五脏之母;一个人若脾胃好,长寿身不倒。”他说,“消化功能好食欲就好,精力自然旺盛。《黄帝内经·素问》有道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食五味大有讲究呢。”
他说,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应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科学搭配。
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病患者应少食。
酸入肝,酸性食物有保护肝脏的功能,常食不仅具有助消化、杀灭胃肠道的病菌的功效,还有预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山楂、橙子和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防治动脉硬化、抗衰老。
苦入心,苦味则有除湿、利尿的作用,常食苦瓜能治疗水肿病。
辣入肺,可发汗、理气,常吃葱、蒜、辣椒、胡椒这些食物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能调理气血、疏通经脉;但痔疮、便秘和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而咸则为五味之冠,咸入肾,它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特别是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陈万举一生不吃补药,也反对别人吃补药。他常说:“如果补药能救命,皇帝一个也死不掉!”他认为,五谷杂粮最养人。
他在自己的《养生解病歌》中就有“身无显疾不须治”的诗句。认为能不吃药时就要尽量避免用药。真正意义上的“补药”,均存在于大自然。
大自然中红黄绿白黑的“五色食物”,是与人本的五脏相配的:红色主心,黄色主脾,绿色主肝,白色主肺,黑色主肾。
春天到了,我们需要多吃绿色食物,比如黄瓜和韭菜;夏天到了,应该多吃红色食物,比如番茄和胡萝卜;秋天宜多吃白色食物,比如白萝卜和银耳;而冬天则以多食黑色为佳,如海带和黑芝麻。
当然,不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多吃黄色食物的,比如南瓜和植物的种子。
不过,以上提到的,都是食物,不是食品,“食品”与“食物”是有区别的,“食物”是老天爷赐予的,是随着不同的季节生长出来的植物;而“食品”则是工业化加工出来的产品,不少还是有着添加剂的。
现如今到处在宣传保健品,什么叫保健品?哪些是保健品?对来请教这方面知识的老人,陈万举的回答是:
要真正有保健作用的食品或是饮料,才能称作保健品。符合这个要求的食品和饮料很多,国际有关会议上推荐出的、比较好的只有六种:绿茶、红葡萄酒、豆浆、蘑菇汤、骨头汤、酸奶。
你没看错,不是牛奶,而是酸奶。绿茶、豆浆和奶制品对人的益处,大家多少都有所了解,对蘑菇汤特别是骨头汤的好处,不少人并不清楚。蘑菇汤能提高免疫功能;骨头汤里含有琬胶,可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别小看了骨头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骨头汤街。
喝红葡萄酒也是好处多多,不说它能降血压、降血脂,常喝也不易患心脏方面的疾病。当然,红薯更是个好东西,经常吃不但对骨髓的生长有益,还可以保证血压血糖正常,保持大便通畅。菠菜呢,含钙比较高,常吃对心血管系统也非常好。
这些食品和饮料是可靠的,是值得推荐的“保健品”。不过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比如绿茶,胃寒的人要少喝,即使是健康的人,也一定不能空腹喝,饭后效果会比较好。
陈万举会提醒患者,既然已经查出了自己哪方面有问题,就要格外注意对哪方面的保护,知道忌讳些什么东西。比如:胃怕寒,肺怕烟,心脏怕油腻怕咸,肝脏怕人体肥胖,肾怕肉食,肠道怕乱吃药,胆囊怕不规律吃药,胰腺则怕人暴饮暴食。
陈万举从来不服老,特别是用“鸟意行走法”快步健走的时候,更是精神抖擞,浑身上下充满活力。
但是有时送走一个接一个来请教养生知识的老人时,才不禁感到,自己已不再年轻,也才发现上了岁数的人,爱回想起往事。回想起往事便不免五味杂陈。尽管不少往事还是那么清晰,清晰得似乎触手可及,但毕竟已隔了漫长而遥远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