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人物库·重点推荐】著名乡镇企业家——袁勤生

发布时间:2025-10-27 15:06  浏览量:2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不断碰撞融合,寻找着最适合当下及未来环境的发展路径。在众多管理模式中,“中国式管理”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对和谐共生的追求,成为未来管理领域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袁勤生,这位从江南仪表总厂厂长成长起来的著名乡镇企业家,以其深厚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贡献,成为了“中国式管理”的杰出代表。他站在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命运的高度,将企业作为实验园地,辛勤耕耘,锐意创新,破冰改革,总结出一整套“以人为本,开明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独特经验。这套理念不仅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更在不断融入新语境的过程中,展现出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

人本核心: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逻辑

袁勤生的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精髓,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他深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关乎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因此,他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公正、富有创造力的企业环境。

破局之道:找准“棋眼”,运筹帷幄

“改革是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看你是不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调度,而不是把矛头对准工人,让工人朝不保夕充满危机感。所以,我就是要打破大锅饭,保留铁饭碗。”——袁勤生语

常熟,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以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而闻名遐迩。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常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常熟,迅速成为改革开放的热土,以乡镇为主体的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苏南模式”。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改革的浪潮中,一些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陷入困境。其中,常熟王庄镇北市梢的水泥制品厂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已经办了十多年的企业,因管理混乱、人心涣散,而濒临破产的边缘。为挽救企业于败局,王庄公社党委决定调整工厂领导班子,但新任厂长人选却迟迟未能确定。

就在这时,袁勤生主动请缨,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他深知,这家企业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他决定以水泥制品厂为实验园地,通过亲身实践,探索出一条真正契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经营管理之路。

与此同时,袁勤生还推行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管理决策:绝不开除任何一名后进职工。此外,针对企业正气得不到弘扬的情况,袁勤生还制定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厂纪十条》。

创新实践:四改一渗透,激活企业生命力

“推行企业改革是极其艰巨复杂的社会变革,涉及各个领域,触动方方面面,必然会产生许多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改革中,既强调要决心大、措施硬,对看准了的问题抓住不放、敢于动真碰硬、真抓实干;又强调要心肠热、工作细,把和风细雨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的全过程。”——袁勤生语

在袁勤生的运筹帷幄下,水泥制品厂的“人”的问题被逐一化解,企业的存亡之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接下来,袁勤生将重心从水泥生产逐渐转向仪器仪表的开发生产,厂名也变更为江南仪表总厂。在江南仪表总厂,他继续深化改革,开创了系统全面的“四改一渗透”的新鲜经验。经各级党政媒体的报导宣传,江南仪表总厂一时间声名鹊起,成为中国乡镇企业中一颗璀璨的“江南明珠”。

文明并进:三转变三结合,探索“两个文明”新路径

所谓“三个转变”,即将思想政治工作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依靠组织号召逐步转向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从强制职工全体参加逐步转向吸引人们自觉参与;从占用劳动时间开展逐步转向占领业余阵地进行。所谓“三个结合”,即将必要的形式和实现目标具体措施结合起来;将让人们自觉践行和各种激励措施推进不自觉践行结合起来;将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和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结合起来。

在袁勤生“三个转变”和“三个结合”管理理念的渗透下,江南仪表总厂的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讲文明、讲礼貌、学文化、学技术,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

思想引领:以人为本,开创管理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我们提出‘以人为本’开明管理理念,就是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两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袁勤生语

从“四改一渗透”到两个文明建设,袁勤生在江南仪表总厂推行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吸引了社会多方关注。为了更好地传播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他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激励工作法》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等著作。

在《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激励工作法》中,袁勤生首次明确提出,人才是企业中最宝贵、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因素。他主张将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水乳交融地糅合在一起,不断地、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两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一理念对中国企业管理领域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教授周三多在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书撰写的序言中,首次将袁勤生的治厂经验上升为“袁勤生管理思想”。至此,“袁勤生管理思想”正式走向成熟阶段。

“袁勤生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施的开明管理,是在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的前提下,对职工进行软性管理、激励管理。这种管理思想不仅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制度,还传承了古今中外人本管理的优秀传统,具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

推广创新:凝聚时代变革的智慧力量

“大家都说我是‘思想家’,我真的很惭愧,我并不是什么家,也没有多少思想。充其量是一个长期在基层,打滚在生活中的乡镇企业经营实践者,一个在企业管理领域‘摸石头’的探索者。”——袁勤生语

未来,随着“袁勤生管理思想”的不断传播与实践,它必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袁勤生及其管理思想将作为一盏明灯,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引领我们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袁勤生多年来身体力行,紧跟国家政策要求。促进历史进步者,历史也必将其深刻铭记。由企业及社会,由工人及人民,由经济及文化,无物不提升,无事不促进。它成就于过去,推动着当下,指导着未来,它不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全人类的思想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