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止加拿大谈判,卡尼去吉隆坡找机会,美加僵局该如何打破

发布时间:2025-10-28 05:40  浏览量:1

10月23日至25日,美国与加拿大的贸易互动出现意外转折,这一变化不仅让两国间原本推进的相关进程陷入停滞,也引发了外界对双方经贸关系走向的关注。

就在这一敏感节点,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开启了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行程,此次出行与东盟相关,被不少人视为加拿大在当下局势中的重要动作。

一边是与美国的贸易谈判遇阻,一边是积极对接东盟,卡尼此次吉隆坡之行,既承载着推动特定合作的目标,也需应对此前贸易分歧带来的影响,整体局势正处于值得关注的阶段。

10月23日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扔下重磅消息,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这一举动让两国本就紧绷的经贸关系瞬间降到冰点。​

引发这场风波的直接原因,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在美国多个州投放的一则贸易宣传广告。

这则广告援引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力挺自由贸易、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之言论,其初衷在于吁请美方于谈判进程中秉持开放之姿态。​

可特朗普对此极为不满,公开抨击广告内容“虚假”,甚至质疑其“可能是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态度强硬地中断了双方此前持续推进的磋商。​

这种突然翻脸的做法,其实也暴露了美方在贸易谈判中惯用的极限施压手段。​

面对谈判停滞的局面,安大略省省长道・福特在10月24日迅速表态,称已与总理卡尼协商,决定从10月27日起暂停投放这则引发争议的广告,希望用让步为谈判重启创造空间。

然而,加拿大总理办公室的回应更为审慎,仅称当下“尚无迹象显示谈判是否会重启,以及确切的恢复时间”,显而易见,两国间的分歧仍未显现缓和之兆。​

正值美加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之际,10月25日晚间,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飞抵马来西亚吉隆坡,由此拉开了其东盟相关行程的帷幕,为紧张局势增添了别样动态。​

不过比起他的既定议程,国际舆论更关心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在吉隆坡和特朗普碰面,要知道特朗普预计10月26日会出席同一区域性集会活动,两人本有同场现身的可能。​

10月2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朗普给出了明确答案,称目前“没有与卡尼交谈或会面的计划”,态度依旧强硬。​

即便被问到安大略省已同意撤下广告,他仍坚持认为这是“加拿大方面玩的肮脏游戏”,甚至直言“如果他们想这么做,我能比他们玩得更狠”。​

​丝毫没流露出妥协的意思,这也让外界对美加谈判短期重启更没信心,而卡尼在从渥太华飞往吉隆坡的航班上,首次就特朗普“终止谈判”的表态作出回应。​

​他有意规避直接冲突,以温和口吻着重强调双方合作根基,称:“此前于钢铁、铝制品、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探讨持续稳步推进,已然达成诸多共识。”​

他还解释,这些领域的合作不仅关系到两国产业发展,更直接影响美加两国工人的就业机会和家庭收入,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只要美方做好准备,加拿大随时愿意从之前的共识出发接续谈判,这种软态度与特朗普的强硬形成了鲜明对比,却没能换来美方的任何呼应。​

虽然和美加谈判陷入僵局,但卡尼的吉隆坡之行早有明确目标。​

飞行途中,一名随加拿大官员出访的高级联邦官员透露,加方针对此次马来西亚之行早有谋划,已提前确定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盟主要成员国开展双边会谈。​

这名官员强调,此行的关键是推动《加拿大-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跨过最后几个关键节点”,解决关税减免、市场准入等剩余分歧,为明年正式签署协议铺平道路。​

之所以这么看重东盟,是因为东盟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2023年整体经济增速达到4.2%,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对加拿大来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合作伙伴。​

加拿大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希望通过这份协定,让本国的农产品、矿产资源、高科技产品更便捷地进入东盟市场,同时也为东盟企业进入北美市场提供更多通道,实现双向共赢。​

这其实也是加拿大减少对美经济依赖的重要一步,毕竟在美加关系反复波动的当下,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从目前的情况看,卡尼的吉隆坡之行一边要应对美加谈判的僵局,一边要全力推进与东盟的合作。

这种“一边救火一边铺路”的状态,也折射出加拿大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寻求平衡的无奈与努力。

眼下,美加贸易谈判的僵局尚未出现松动迹象,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与加拿大的让步未能找到平衡点,两国经贸关系仍停留在冰点。​

而卡尼的吉隆坡之行,成了加拿大在困境中的重要尝试,推动《加拿大-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对接东盟多国,既是为开拓新市场,也是在减少对美经济依赖。​

一边是难破的僵局,一边是待抓的机遇,卡尼此行的成效暂未可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加拿大在国际贸易中的这场“双线操作”,将持续影响其未来的经济合作布局,后续动向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