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从8000元到百亿身家的“中国股神”投资之道
发布时间:2025-10-26 04:41 浏览量:2
2025年10月23日,私募排排网直播间里,一位陕西口音浓重的投资者侃侃而谈:“4300点或是大牛市起点,我坚持这个观点不变。”
这位投资者正是被称为“中国股神”的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从1989年揣着全家拼凑的8000元入市,到如今管理百亿资金,林园的经历堪称中国股市的一部传奇。
在最近的直播中,62岁的林园依然保持着他特有的直率与固执,对AI、机器人等热门赛道不屑一顾,坚持着他的“嘴巴生意”投资哲学。
---
林园的财富故事开始于1989年。原本应该当医生的他,带着全家拼凑的8000元钱投身股市,从此开启了一段财富传奇。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林园在早期股市中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到1990年,他的资产已达12万元;1992年,这个数字突破1000万元。
林园的成功不仅在于把握牛市,更在于成功躲过了多次熊市。1993年,他预感市场风险,果断卖掉股票转战房地产,成功逃脱了中国股市第一波大熊市。
2003年,当熊市氛围仍浓时,林园带着价值投资理念重返股市。他重仓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等股票,这些选择后来被证明极具前瞻性。
到2007年,林园的总资产已达到20多亿元。如今,林园及家族穿透累计持有股票市值超过数百亿元。
林园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一套坚守多年的投资哲学。
“投资确定性” 是林园投资理念的第一要义。他曾表示:“我投资的第一重要性就是投资确定性,赚钱的确定性。”在他看来,只有足够确定的投资,才能降低风险,实现持续盈利。
林园特别看重企业的财务健康度,尤其是毛利率指标。“投资毛利率稳定或趋升、没有竞争对手、产品单一和发展前景能够一眼看得清的上市公司”,是他18年来创造股市神话的关键。
“垄断”和“成瘾性” 是他选择投资标的两大关键因素。林园擅长从商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他偏爱那些具有市场垄断地位、产品具有成瘾性特质的企业。
在2025年10月23日的直播中,林园再次表达了对A股市场的乐观看法。他坚持认为 “4300点或是大牛市起点” 。
对于近期火热的人工智能板块,林园持保留态度。他直言:“大家都在讲AI、机器人、芯片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这确实是趋势,但今天这些方向未来可能一文不值。”
为何对科技股如此谨慎?林园解释道:“赚钱和发展是两回事。新的生产力取代旧的是趋势,但投资这些能否赚钱是另一回事。”
他进一步指出,社会发展需要这些创新,但泡沫和炒作没有问题。对于他而言,不会轻易投资“看不清账”的事情。
林园始终坚守着他的“嘴巴生意”投资地图。他坚信与嘴巴相关的成瘾性公司能够穿越周期,成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
什么是“嘴巴生意”?林园解释:“我们坚信品牌消费,尤其是与嘴巴相关的品牌,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稀缺性会凸显。”
对于未来投资方向,林园明确表示会关注老龄化赛道。“如果再进行投资,我们会关注老龄化赛道,因为只有这个赛道的人口在增加。”
他特别提到了78岁以上的老人群体:“比如78岁以上的老人,20年后数量可能是现在的近十倍。我们会投资以这些人群为基础的消费领域。”
林园的选股标准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曾经说过:“我认为A股上市的一千多家公司,95%的公司,我都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就是风险。我研究的公司,到目前为止也不超过25家。”
他偏爱那些“产品有几千年文化,或是在目前激烈市场竞争中出来的优胜企业”。在他看来,这些企业具有更深的护城河,能够抵御市场竞争和经济波动。
在财务指标上,林园特别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和负债情况。他透露:“我持有的公司都是锚定资产非常大、负债率极低、几乎无负债的企业。”
林园投资的核心团队极为稳定。林园与总经理马志宏的合作关系尤为引人注目——他们自1989年起便一起做投资,至今已合作超过30年。
马志宏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曾担任海军南海舰队广州基地机电工程师。他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及运营,与林园共同进行投资决策。
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有异曲同工之妙。林园与马志宏的关系,也被业内人士类比为“巴菲特与芒格的关系”。
公司核心的投资决策过程一般是:“由林总单独或同马总一起调研后,将数据整理,再一起找行业内的专家多方循证后作出。”
林园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坚定践行者。他在直播中表示:“我们的投资原则是买入后长期持有,不进行频繁调整。这是我们一贯遵循的投资方法。”
面对短期市场波动,林园显得从容不迫。“关于压力,其实我并没有感到压力,这点事还不至于让我有压力。我并不是很关心短期波动。”
在他看来,风控的关键在于投资组合买入时,你是否想清楚它是否值得投资、是否有价值。“如果有价值,我们就长期持有,无需过多操作。”
林园将他的投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这种长期持有的策略。他坦言:“过去我们正是依靠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
林园的投资智慧往往以朴素语言表达,背后却是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关于未来什么最值得投资,林园思考道:“当商品无限供应时,人的价值是什么?稀缺的又是什么?想来想去,还是人本身最好玩,能带来情绪价值。成瘾性的东西不会消失。”
对于市场追捧的热点,他保持一贯的冷静。“我知道你们说的那些东西,老林早就知道了。股票涨是因为买的人多,但那不代表我们的投资方向。”
林园将自己的长期生存之道归结为:“因为我把握了商业的基本原则,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跟风,也不会被概念迷惑。”
---
林园曾在2007年表示:“巴菲特52岁的时候资产是2亿美元,而我在42岁的时候,股市中的资产就算是4亿元人民币,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资产至少也能翻一番。”
近二十年过去了,林园依然活跃在投资一线,坚持着他的“嘴巴生意”投资哲学。在他看来,投资的本质并非追逐热点,而是寻找那些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商业模式。
正如他常说的:“我只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嘴巴生意’。”这种坚守能力圈的投资智慧,或许正是这位从8000元起步的投资者能够穿越牛熊、成就百亿身家的关键所在。
- 上一篇:房子的挂牌价
- 下一篇:对种植牙认识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