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躲,他来了,苑举正用行动提醒湾省同胞别忘了自己的根
发布时间:2025-10-29 18:55 浏览量:1
苑举正是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台北人,祖籍山东泰安宁阳。家里从爷爷那辈就跟大陆有深联系,父亲苑举非当年在抗日时期吃过日军亏,在天津被扇耳光那事让他父亲一辈子记恨。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那天,苑举非作为接收人员,直接站在台北市议会前,手里拿着“还我河山”的牌子。那张老照片成了家里的宝贝,边上还用钢笔写了“记此日不忘根本”。
苑举非后来在大学教书,把这些事当成家教的一部分,从小就告诉儿子们血脉在哪,根在大陆。
苑举正小时候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家里氛围就是山东味浓,过年包饺子,说话带点北方口音。他在东海大学读本科,那时候就开始钻研哲学。
毕业后跑去比利时鲁汶大学拿哲学博士,专攻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1980年代末回台,直接进台湾大学当老师,一教就是三十多年。
现在他还是系主任,兼着台湾哲学学会理事啥的,出了好几本书,像《哲学六讲》,把复杂道理讲得接地气。
苑举正强调“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话,他觉得这得落到身份认同上。台湾人为什么是中国人?他说语言、文化、血缘这些东西早就融进骨子里了。教科书改来改去,也改不了事实。
他教中国思想史时,把光复历史加进去,还拿老报纸和文件给学生看,让大家知道台湾从1895年甲午战争被割让,到1945年回归的来龙去脉。
学生问他怕不怕学校管,他说老师就该讲真相,两岸同源是历史铁板钉钉的事。
岛内这几年氛围越来越紧绷,尤其是统派日子不好过。拿高安国来说,这位81岁退役中将,陆军出身,一直力挺两岸统一。
2025年10月23日,台湾高等法院判他违反所谓的“国安法”,为大陆发起组织未遂罪,判了7年6个月徒刑。他伴侣刘逸蓁也判了6年10个月,同案还有侯绍康判6年,其他几人从2年6个月到6年6个月不等。
检方说他2018到2024年间,通过张安乐引荐,去大陆接触情治人员,拿钱在台发展组织,物色退役军人当内应。
这案子从2024年底秘密逮捕,到判刑,全过程捂得严实,亲属探监都不准。
国台办说这是民进党滥用司法,罗织罪名,搞政治迫害。不少人觉得这判得重,纯属莫须有,就是冲着统一立场去的。
“陆委会”在10月17日还发警告,说不鼓励官员、学生、老师去大陆参加光复纪念活动。民进党当局干脆不办光复节活动,故意弱化历史教育,让年轻人模糊身份。
以前逢五逢十才办,现在干脆躲着走。很多人本来该来的,结果一看高安国这事,压力大,就不来了;黄智贤过去常参加类似活动,这次也没见影。
邱毅、吴荣元等人去了,但整体看,岛内统派被挤压得厉害。
可苑举正没躲。他顶着压力,在2025年10月24日飞北京,参加25日的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他说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有三大意义:第一,不再是逢五逢十才纪念,变成每年常态;第二,用“纪念”而非“庆祝”,突出历史尊重和法理定位;
第三,对抗岛内一些势力淡化抗战胜利的做法,让统派在台湾不再孤单。
他强调光复不是恩赐,是抗日战争里无数中国人流血牺牲换来的,从1895年割让到1945年回归,这段历史谁也抹不掉。
苑举正接受采访时,说陆委会警告来得太晚,他已经在北京了。他觉得大陆高调办这活动,就是回应台湾不办的举动。
以前2015年9月3日,他去北京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那次也激动坏了。回来后继续教书,课堂上分享见闻,告诉学生统一是大势。
岛内有人骂他,办公室接威胁电话,但他不当回事。几年前带学生去南京中山陵参观,回来校门口有人举牌抗议,他还是坚持。
他自称100%中国人,祖籍山东,家族故事就是活历史。爷爷辈从山东去台,父母没忘根,母亲隔几天包饺子,过年守家乡习俗。
苑举正兄弟俩从小听这些,寻乡之旅去山东,找到柳家楼村老家。2022年9月27日报道,他说穿越海峡的乡愁绵绵不绝。这认同不是喊口号,是骨子里的东西。
在公共场合,苑举正活跃得很,账号经常发历史科普,回复质疑者,用道理怼回去。有人问他拿没拿好处,他直接亮机票住宿单,说自费参加,就为对得起“中国人”这三个字。
记者哑口无言。他不怕压力,说最怕年轻人被骗,看不清根在哪。民进党弱化历史,让青年淡忘光复,价值观扭曲。可文化力量强,过春节中秋,听乡音,内心总有触动。
苑举正的书把哲学落到现实,讲身份不是选择题,是千百年事实。记忆切断,人就没根。
他提醒湾省同胞,祖国统一是血缘文化历史决定的,谁也挡不住。别人躲,他来,就是用行动戳破沉默。岛内政治娱乐化,历史成选票工具,可他把身份当信仰,历史当灵魂。
历史不容遗忘,光复80年,两岸铭记。他顶压力,来北京,发言感动人。别人躲,他来了,这份坚持,让统派有底气。
青年被教育别碰敏感话题,可他告诉大家,危险不是反对,是自己怀疑是谁。历史抹掉,谎言填空。他守着这扇门,信孩子们会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