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老赖”不到24小时,于谦被挖底朝天,杨议的猛料仅冰山一角
发布时间:2025-10-29 17:32 浏览量:1
于谦被列入执行名单这事来得又猛又直:墨客行影业新增111万余元恢复执行,他作为10%股东被纳入执行,舆论一夜翻盘,马场里的暖阳还没落,风就刮到了他身上
谁都知道他爱抽烟、喝酒、烫头,四合院里马蹄声脆,日子过得松快,可舆论的刀锋一转,人们开始盯着他背后的公司
墨客行影业成立于2015年,走的是投资路线,早几年出品和参与的片子不算差,《老师・好》拿了超3亿票房,《雄狮少年》《哥,你好》也在2.5亿到2.7亿左右
问题是,2019年的《鼠胆英雄》没达到保底预期,后续纠纷像扔进水里的石头,涟漪越来越大
从2019年起,公司累计产生6条被执行人信息,3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021年后司法纠纷频繁,资金链绷到发抖
到了2025年10月27日,天眼查显示公司新增111万余元恢复执行,执行法院是广州市增城区法院
更扎眼的是总盘子:截至10月29日,公司累计被执行金额超过7554万元,有15条股权冻结记录,法定代表人赵仁鹏多次被限制高消费,涉案金额超3316万元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翻译成人话就是:公司快撑不住了
于谦的名字为什么会出现在执行里?
因为他认缴出资额是500万元,缴付期限写到2050年,目前未实缴
根据最高法关于民事执行变更、追加当事人的规定
未实缴的股东要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说白了,有限责任公司里,股东不是无限兜底,但认了的账没交,就得在那一档里补
法律话听着硬,但逻辑很简单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也太热闹
网上有人把“老赖”扣在他头上,有人替他说话,也有人搬出两年前的旧账,说他和吴京合伙的公司也曾被执行过
我更在意的不是这111万怎么解决,而是他在风暴里选择了沉默
到目前为止,没看到他补缴出资或和解的公开消息,法院的执行程序还在推进,公司离破产清算越来越近
如果真进破产程序,股东的出资义务会提前触发,用于清偿债务
这时候,杨议那场直播骂人的旧事又被翻了出来
他曾点名“于谦也配在相声圈混?”
又嘲讽基本功退步,靠郭德纲赏饭,后来又说最早那条视频是“AI生成”,是造谣
风波一时让人分不清哪句是真哪句是为了涨热度,但把今天的执行信息叠进去,很多人就把两件事串起来当答案,这反而危险
杨议这些年投资失利、直播带货各种争议,被指蹭流量,这些也在网络上反复被提及
我不赞成用吵架当证据,欠债有法律,骂战有情绪,别混为一谈
冰山之下并不只有影视
公开资料显示,于谦还有跨界布局,比如涉宠物和马术培训的公司
2024年营收约89万元,却与供应商有一笔30万元欠款纠纷未了结,虽然没走到司法层面,但质疑商业能力的声音起来了
再往下翻,关联企业有11家,涉及文化、餐饮、养殖等
3家已注销,剩余8家经营状况也不全轻松
对很多人来说,这画面太反差:一边是“有钱养马”,一边是“公司还债难”
在娱乐行业,明星参股非控股公司很常见,名人本身就像一张信用背书
这张背书在融资、合作里很好用,可项目一旦暴雷,哪怕未参与决策,也很难全身而退
声誉比资产更经不起亏
法律上,股东是有限责任,理论上最多损失到认缴出资额范围;
现实里,如果出现“人格混同”、抽逃出资等问题,法院可能“刺破公司面纱”,让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这不是威胁,是教科书
我不否认公众情绪对欠债的艺人天然不友好,尤其看到马场和四合院,就更容易当成“有钱不还”的故事
但企业债务的因果链通常更复杂,涉及合同分成、回款周期、保底条款
影视项目的现金流走到后半段,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连锁反应就来了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你以为是账面利润,他可能连现金都没见到
把视野拉远,类似的风波不止一例
范冰冰关联公司参与《空天猎》投资,票房口碑不佳,投资合同到期未能按约返还,中视传媒胜诉后进入执行程序
名人虽未被列为被执行人,形象也被裹挟
再看海外,Aspiration电子银行的创始人因诈骗认罪,涉资约17.7亿人民币,罗伯特・唐尼、迪卡普里奥等名人跟着踩坑
公司破产、法庭认罪,名人投资失血,舆论的焦点从环保概念转到尽调能力
把这些摆在一起,能看出一个朴素又重要的结论:名气不等于风控
回到于谦,他一直被称“老好人”,在德云社口碑也不错,这次舆论的冲击更多落在“形象与现实的反差”上
他暂时不回应,可能是考虑法律程序,也可能是不想在喧嚣里说话
沉默不是认罪,也不是无辜的免死金牌,它只会让猜测更热
从公众的角度,关心的是他会不会补缴出资,会不会用个人资源促成公司和解;
从股东的角度,最好的策略是把账理清楚,把纠纷的边界说清楚
我更愿意把这件事当一堂课:
投资前做尽调,合同里把现金流和保底条款看细,别只看票房神话
尤其当你带着一张“公众信用卡”,风险不会只算在公司账上
最近国内也刚爆出直播带货招商的纠纷,商家交了几千万元“保量坑位费”,最终未履约,后续涉事人员获刑,关联澄清来得很迟
这类事件都在提醒我们,风口很大,坑也不少
事情到此,还在推进中
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法院的恢复执行继续做账和追偿;
于谦个人财产目前未见被拍卖的公开信息,执行重点在公司账户与股权
如果他选择补缴出资,能否一锤定音还要看债权结构与项目后续清算,如果公司进入破产程序,规则会把路缩得更窄
我想说,公众的愤怒可以理解,但别把简单故事套在复杂现实上
欠债要还,这是底线;
名人也要学会做“难看决定”,这也是底线
等他真正走出来说清楚缘由、拿出解决路径,也许这场风暴就能从嘈杂,回到秩序
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