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4个月就迎来上会之机,红板科技创近两年A股主板IPO审核最快纪录:专利曾陷虚构冒名风波,实控人家族财富或现数十亿级暴增神话!

发布时间:2025-10-31 01:04  浏览量:1

导读:在业绩的保障下,红板科技IPO此次通过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的概率较大,但其依旧存在着一些可能影响到其此后注册流程推进的问题,如在2025年业绩大增之后,后续的持续经营态势是否能够得以维系?在目前产能尚不饱和的前提下,加码大规模的生产项目,能否得到消化,募投产能是否合理等等。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雷 都@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八年后,当江西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板科技”)即将走上上交所上市委会议接受IPO申请审核时,不知道近年来一直深陷亏损泥潭的协鑫新能源是否会对当初所做的资产剥离决议而感到后悔。

2025年10月31日,上交所2025年第48次上市委会议即将拉开帷幕,届时,五名来自上交所的上市委委员将对红板科技是否符合A股主板的“发行条件、 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进行审议和表决。

一旦通过审议,按照如今A股主板的上市注册进程,红板科技很可能在2025年底之前就能完成成功登陆A股的梦想而成为一家上市企业。

红板科技可谓是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后,上市审核推进速度最快的拟A股主板上市企业。

2025年6月下旬,“强监管”政策下的A股IPO申报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解冻”期,这一时间内,四十余家企业的沪深IPO上市申请获得了监管层的受理,红板科技的名字便是在此期间出现在了沪市主板上市的申报名单中的——2025年6月28日,在民生证券的保荐下,上交所正式受理了红板科技主板IPO的申报材料。

2025年7月18日,上交所旋即展开了对红板科技IPO的首轮问询。

在申报IPO仅仅4个月后,刚刚成功完成了上交所的两轮问询的红板科技便获得了闯关上市委会议的机会。

要知道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家拟A股IPO的企业,从递交申请到被安排上市委会议上会,这一前期的审核问询环节耗时几乎都需要在一年多时间以上,更多的企业尚未等来上市委会议的审核,就不得不撤回相关材料而终止IPO的推进。

在红板科技之前,德力佳传动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利佳”)曾仅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IPO受理到上市委会议过会的全过程,这也使得其成为了自2023年下半年IPO“强监管”新政出台以来,上市审核推进最为迅速的A股主板上市企业。

红板科技如今又将这一IPO审核记录提速了足足三个月。

红板科技IPO获得监管层的青睐,不是没有道理的。

公开信息显示,红板科技为一家专注于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应用市场,具有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等特点,是行业内HDI板收入占比较高、能够批量生产任意互连HDI板和IC 载板的企业之一。

过去几年中,红板科技的营业收入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扣非净利润虽有波动,但整体也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

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中,红板科技营业收入分别录得22.05亿、23.39亿和27.02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99亿、8703.81万元和1.934亿。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前三个季度,红板科技更是迎来了经营业绩的全面大爆发,仅仅2025年的前九个月中,其营业收入就已至27.2亿,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营业数据,而对应的扣非净利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12亿,同比劲增306.91%。

业绩大增的同时,IPO资本化的目标似乎也唾手可得。

红板科技迎来了其自2005年成立以来的最高光时刻。

或许当年协鑫新能源以“低价”转让红板科技时,其也没料到,彼时的吴下阿蒙终有这成大器的一日。

红板科技的相关资产正是来源于协鑫新能源这家在港股上市多年的企业。

红板科技的前身红板(江西)有限公司(下称“红板有限“)成立于2005年10月17日,由红板有限公司(Red Board Limited)(下称“香港红板”)出资设立,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8000万港元。

彼时,协鑫新能源通过全资子公司Same Time BVI持有着香港红板的全部股份。

2016年底,协鑫新能源以集中精简业务模式专注发展光伏能源业务为由,决定将红板有限的相关业务予以剥离转让。

自然人叶森然则在2017年8月通过收购Same Time BVI100%股份的方式,从协鑫新能源处获得了红板有限的控制权,成为了这家主营印制电路板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的新主人。

据相关股权交易公告称,当年的叶森然是仅用2.5亿港币的价格就获得了红板有限的相关资产。

叶森然在收购红板有限之前,于2014年就曾已成立了一家同样主营PCB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吉安市浚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浚图科技”)。

2020年1月,为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同属于叶森然控股的浚图科技被红板有限吸收合并,于是形成了如今闯关A股主板IPO的红板科技。

和如今红板科技在行业与资本市场中的“左右逢源”形成鲜明对比,协鑫新能源却持续陷入在经营不利的漩涡中。

亏损,似乎已成为了协鑫新能源在过去几年中的经营常态。

2023年,协鑫新能源归母净利润亏损额一度达到11.66亿,2024年,协鑫新能源的亏损豁口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录得-4.24亿,但2025年上半年,其在营收同比增长达31.75%的同时,归母净利润又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仅六个月时间,归母净利润的亏损额度就又已达到了3.48亿。

2025年10月30日,协鑫新能源的股价在大涨13.24%后才报收于0.77港元/股,总市值也不过11.97亿港元,而这一数字,甚至仅是红板科技此次IPO计划募资规模的一半。

据红板科技向上交所递交的IPO申报材料称,其计划通过此次上市发行不超过2.18亿股以募集资金20.56亿资金投向年产120万平方米高精密电路板项目。

从协鑫新能源剥离后,如今的红板科技成了一家实打实的家族企业。

红板科技实际控制人叶森然为中国香港籍,其通过持有Same Time BVI 100%股权,间接持有香港红板100%股权,身为红板科技的大股东,香港红板目前持有红板科技高达95.12%的股份。

叶森然的妻子喻红棉则通过间接持股的方式持有红板科技0.22%的股份。

此外,叶森然的侄子叶颖强和侄媳妇邢春苗也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红板科技0.14%和0.44%的股份。

在红板科技中,出生于1949年,现年已年逾古稀的叶森然不仅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其子叶颖丰也出任董事和市场部总监。

若以此次红板科技IPO的募资计划测算,其一旦成功A股上市,红板科技的市值将高达82.24亿,而叶森然家族持有的相关股份市值将近60亿。

“在业绩的保障下,红板科技IPO此次通过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的概率较大,但其依旧存在着一些可能影响到其此后注册流程推进的问题,如在2025年业绩大增之后,后续的持续经营态势是否能够得以维系?在目前产能尚不饱和的前提下,加码大规模的生产项目,能否得到消化,募投产能是否合理?”一位来自于沪上某大型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经。

除此之外,红板科技对其研发的重视程度,也让外界略有微词。

纵然红板科技承认PCB 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PCB 企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以驱动工艺升级、工序优化和技术攻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品的及时更新换代”,但在最近几年的IPO报告期内,红板科技在研发投入占比上不仅较大幅度低于同行可比企业,其给予主要研发人员的薪酬待遇也较其同级别销售人员也差距颇大,更像是一家销售主导型企业。

在2025年初,还有疑似红板科技前员工的相关人士公开向有关部门投诉其涉及虚构冒名专利等问题。

1)业绩暴增后的隐忧

红板科技披露的IPO申报材料显示,虽然其产品包括HDI板、刚性板、柔性板、刚柔结合板、类载板、IC载板等,并具备全面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和一站式服务,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高端显示、通讯电子等领域,但其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仍然是手机HDI主板领域。

据红板科技自己测算,其手机HDI主板供货量约占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出货量的13%,柔性电池板和刚柔结合电池板供货量约占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出货量的20%。

就2024年中国大陆市场的HDI主要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排名来看,根据CPCA的数据,红板科技以2.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六,排名第一的为深市主板上市企业沪电股份,其当期的市场占有率为8%。

2025年前三季度,红板科技以一份扣非净利润大增306.91%的优质业绩将其从一众同期申报沪市主板IPO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上市前业绩大增,这在帮助企业能顺利通过IPO审核的同时,也会让投资者对企业上市后的业绩报以更高的期待,从而衍生更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拟IPO企业在出现业绩大增之后,其合理性和持续性问题就值得格外关注。”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

对于2025年前9个月以来业绩的优质表现,红板科技给出的解释是“随着公司vivo、传音、荣耀等终端手机品牌客户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以及报告期内新增客户比亚迪、龙旗科技的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带动公司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同时,也“由于公司客户订单结构的不断优化,产品工艺技术难度提升,2025 年 1-9 月公司HDI板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且HDI板收入占比超过60%,带动主营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12.3个百分点”。

但2025年以来利润的大幅增长,红板科技能否持续呢?

这恐怕就不得不让人打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在2022年至2024年中,红板科技的毛利率皆大幅低于同行业可比企业。

在红板科技向上交所递交的申报材料中,其共选取了8家企业作为其同行业可比企业,这8家企业在2022年至2024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平均分别为16.98%、15.35%和15.26%。

反观红板科技,在2022年至2024年中,其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仅有13.28%、11.04%和13.98%。

就盈利能力较同行相比的羸弱,红板科技称是源于“消费电子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不高”。

但在2025年上半年,红板科技通过“优化客户订单结构和产品工艺技术难度提升”,将其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一举提升至21.36%,近年来首度超过同期同行可比企业的平均值。

毛利率的大幅提升,才有了红板科技在2025年前三个季度中以同比增长43.48%的营收博得了高达306.91%的扣非净利润增长。

但在接下来的2025年第四季度中,红板科技的经营局面却似乎并未为继续承继前9个月的高速增长态势,又有再拖行业后腿之疑。

红板科技在最新更新的IPO招股说明书中预测,其在2025年全年预计营业收入约为35亿至37亿之间,扣非净利润约在4.8亿至5.3亿之间。

因在2025年前三季度中,红板科技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就已分别达到27.2亿和4.017亿,也即是说,在2025年的第四季度中,其营业收入将在7.8亿至9.8亿之间,扣非净利润则在7983万至1.283亿之间。

而在2024年的第四季度中,红板科技的营业收入为8.025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为1.079亿。

即便以红板科技最乐观的预测,其在2025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将放缓至20%左右,而对应的扣非净利润的同比增速更加下滑至18.89%,和红板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在经营上的策马狂奔之态,这一大幅放缓的脚步,不得不让人揣测其“优化客户订单结构和产品工艺技术难度提升”方针的持续有效性,也对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是否还能保持IPO报告期内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产生疑问。

除了业绩的高增长能否为继外,红板科技此次募集20余亿投向的年产120万平方米高精密电路板项目是否具有合理性,恐怕也需审慎斟酌。

红板科技自己也承认,在过去几年中,其PCB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并不算饱和。

即便是在2025年其业绩大增的上半年,其产能利用率也为88.63%。

根据红板科技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产能数据测算,目前其PCB产品的产能约在230万平方米左右。

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红板科技HDI板产量分别为52.07万平方米、69.33万平方米、105.68万平方米和63.10万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扩大120万平方米的HDI电路板产能,也就是要增加与如今红板科技HDI产量同等的产能,其能否消化?

要知道,在红板科技递交的IPO申报材料中,其已不只一次地强调受国内PCB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议价空间缩小。而此前其为提高产能利用率,红板科技还不得不承接部分低价业务使得其HDI板销售价格快速下降。

2)IPO前夕,专利曾陷虚构冒名风波

除了在IPO报告期内长期毛利率不及同行企业,研发投入也是红板科技的短板。

纵然红板科技也在上市申报材料中表示“公司生产的 PCB 产品种类较多、工艺复杂,客户对于产品的技术指标均有严格要求。公司需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和研发水平,才能持续满足客户要求”, “若公司在未来开发过程中技术创新不能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未能对产品进行及时更新换代,则公司可能存在丢失现有客户资源的风险,将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但对于红板科技来说,其并不算是一家研发技术见长的公司,更像是一家销售驱动型企业。

在2022年以来,红板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不仅皆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其研发费用规模也在其选定的同行业可比企业中垫底。

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红板科技同行业可比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平均值分别为4.7%、5.14%、5.13%和4.89%。同行业可比企业中,研发费用规模在此期间投入最少的为博敏电子,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3亿、1.329亿、1.418亿和6700万。

在同样时间段里,红板科技的研发投入则仅为1亿、1.097亿、1.25亿和6243.8万,占同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4.56%、4.69%、4.63%和3.65%。

一个细节似乎也进一步透露出了红板科技对其销售团队和研发团队的重视程度。

据红板科技披露,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有高层研发人员分别为10人、14人、17人和17人,这些决定着红板科技关键研发实力和技术走向的高层研发人员,在此期间的平均月工资分别仅1.409万元、1.475万元、1.614万元和1.87万元。

虽然对高层研发人员的薪酬,红板科技也在逐年增长,但也远远低于其对同级别销售人员的待遇。

早在2022年时,红板科技同样有10名高层销售人员,其平均月工资就已达到了8.9万,而在2025年上半年,其高层销售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已突破10万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初,也即是红板科技即将递交IPO申报前夕,其还曾卷入了一场专利虚构冒名的风波中。

事发于在2024年底,一名为“郭先生”的网友通过某媒体的问政平台投诉称,查询江西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信息的专利技术公布栏,发现红板科技虚构专利技术发明并有签署其本人名字公布,而其本人实际未曾参与,被红板科技冒名署名。

“郭先生”认为此行为可能涉及虚构专利技术骗取国家技能补贴行为。

由此,“郭先生”要求红板科技对外公告解除其技术专利名字署名,并且要求红板科技公告专利技术发明内容范畴的责任与本人无关,红板科技的冒名虚构专利违法行为,与本人无任何关系。

随后,该媒体将上述投诉转交至吉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处理。

从2025年初有关部门处理的回复显示,这名提出红板科技专利存在虚假署名问题的郭先生疑似红板科技前员工郭永昌。

据叩叩财经查询红板科技的相关专利平台发现,由红板科技申报的专利材料中,有30余份专利申请的发明设计人皆署有郭永昌的名字。这些专利的申报日期从2021年3月一直到2023年底。

在接到投诉后,2025年初,吉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相关执法人员称因投诉人“在附件上未体现诉求人本人的身份信息,无法证明为同一人,对于身份信息我局也无法核实”,但之后前往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核查,了解到该专利证书上的郭永昌曾经为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成员之一,目前已自动离职。当时红板科技考虑到他在研发技术部门有一定的研发成果,为对他工作的肯定和褒奖,因此把他的名字挂在了专利技术上,并称“该行为是公司对研发人员的一种奖励行为,不涉及到其他不正当行为”。

对于上述结果,投诉人“郭先生”并未给出认定态度,因其三天内并未发表进一步的评论,故被投诉平台系统默认为了“满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