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注定要被抄家吗?其实有很多改变的机会,可惜被元春浪费了!
发布时间:2025-10-31 13:54 浏览量:1
你是不是跟我以前一样,觉得贾府抄家是“天注定”?毕竟家里一堆蛀虫——贾赦为了几把扇子逼死石呆子,贾珍在国孝家孝期间聚众赌博,贾琏偷娶尤二姐还挪用公款,下头的管家更是层层克扣。
可咱细扒原著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贾府手里其实攥着“王炸”——元春是宫里的贵妃,只要她稍微用点心,至少能让贾府多撑好几年,甚至避开抄家的结局。可偏偏她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3次关键机会全浪费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咱先说说最明显的一次:元春省亲,明明看出贾府在“瞎造钱”,却只敢哭不敢拦。你还记得省亲那回的排场不?为了建大观园,贾府花了多少钱?光是买奇石、种花木就掏空了家底,连贾蓉都跟贾琏抱怨“再这么折腾,家里就该当东西了”。
元春刚进园子里,一眼就看出不对劲,拉着贾母和王夫人的手哭:“太奢华了!我不过是回家看看,何必这么破费?”这话听着像劝,可她就只说了这么一句,没半点儿硬气的态度。
你想啊,她是贵妃,金口玉言,要是当时她坚持说“这园子太铺张,赶紧停了多余的开销,把钱省下来应急”,贾母和王夫人敢不听吗?可她偏不,明明知道家里财政快崩了,还是顺着家人的意思,赏这个赐那个,连丫鬟都给了不少银子。
说白了,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怕自己扫了家人的兴,结果把贾府往“缺钱”的火坑里又推了一把。你以为她是心软?其实是没担当——连自家的“败家行为”都不敢拦,还指望她护着贾府?
再往深了说,元春早察觉宫里的危险,却没给家里透半个“实底”。咱都知道,元春的灯谜暗藏玄机——“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是爆竹。
这意思多明显啊: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一炸就没,分明是在预警“贾府的风光要完了”!而且她在宫里的处境也不好,省亲时跟家人说话都小心翼翼,连“宫里的事”都不敢多提,只说“近来圣心难测”。
你想啊,她天天在皇帝身边,肯定知道皇帝对勋贵世家的态度——当时已经有几家王公贵族被抄家了,这明显是“敲警钟”啊!可她倒好,只敢用灯谜暗示,不敢把话说明白,既没说“让家里收敛点,别再惹事”,也没说“赶紧把贪赃枉法的烂账清了”。
贾府那帮人本来就糊涂,哪能看懂她的“含蓄”?结果该作的照样作,该贪的照样贪,等皇帝真的动手了,才慌了神。这就像咱现在说的“无效预警”——明明知道前面有坑,却只敢小声说“小心点”,不把坑的位置说清楚,这不跟没说一样吗?
最可惜的是,元春没利用贵妃身份给贾府“铺路”,反而让家族成了“孤家寡人”。你别觉得贵妃只是个“花瓶”,历史上多少家族靠宫里的娘娘牵线,跟靠谱的官员结亲、搭人脉?比如康熙年间的曹家,就是靠宫里的娘娘跟皇室拉近关系,才稳了几十年。
可元春呢?在宫里这么多年,没帮贾府拉拢过一个有用的盟友,反而因为自己“不得圣宠”(后来宫里连元春的生日都没大办),让贾府成了“没靠山的软柿子”。
更要命的是,她还没提醒家里“别跟坏人行事”——贾赦跟孙绍祖这种贪官来往,贾珍跟忠顺王府的人起冲突,这些事要是元春在宫里早知道,赶紧让家里断了联系,也不至于后来被人抓住把柄。
说白了,她占着“贵妃”的位置,却没尽到“家族保护伞”的责任,反而让贾府在官场里成了“没人帮的冤大头”。这哪是贵妃啊,简直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浪费了最关键的资源!
其实回头看,贾府的命根本不是“天定”,是元春的“不作为”给作没的。她有3次机会:拦着家里瞎花钱、给家里透宫里的实底、帮家族搭人脉,可每次都因为“怕得罪人”“太含蓄”“没担当”错过了。
这就像咱现实里遇到的一些人,手里握着好资源,却因为自己的懦弱或糊涂,把机会全浪费了,最后还怪“运气不好”。说到底,“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自己不攒劲,再牛的后台也救不了你”,贾府的悲剧,一半是家人作的,一半是元春“浪费机会”作的。
你再读元春省亲那段,是不是也觉得她的眼泪有点“假”?要是当时元春硬气点,逼着贾府省开销、清烂账,你觉得贾府还会落到抄家的地步吗?
你还发现了哪些元春“浪费机会”的小细节?比如她后来给家里送的东西越来越少,是不是早暗示自己失宠了?评论区跟我唠唠,咱一起扒扒这“贵妃牌”是咋被打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