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季大观把酒店这个词废了
发布时间:2025-11-12 18:56 浏览量:1
1
华住又整大活儿了。
还是个让同行们睡不着觉的大活。
在国内酒店业都已经卷成修罗场的情况下,华住在20周年伙伴大会上宣布要整一个新牌子。
全季大观。
人家不是全季大观酒店啊,全名就是【全季大观】。
它甚至不愿意被叫作酒店了。
因为已经成为这个行业里的头部了,是时候来重新定义这个行业了。
重新定义那些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
凭什么洗件衬衫要五十块的酒店才配叫豪华酒店啊?
凭什么豪华酒店的大堂就一定要标配水晶吊灯啊?
凭什么每面墙都一定要挂上廉价的风景油画啊?
凭什么早餐标配一定是法棍,可颂,草莓酱和一堆冷切肠啊?
什么叫大观?
大象无形,静以观澜。
这是一个如果母语不是汉语,都很难理解它意境的古典词汇。
我一做标准连锁酒店的,开始主攻文化了,还是最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
是,我供应链卷到头了,运营体系都卷成麻花了,华住的会员都超3亿了,那我接下来卷文化,卷审美,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儿吗?
打游戏技能点全加满了,不开新副本难道原地转圈?
更何况,这种文化,本来就是全季的主场优势。
还能有谁比全季更懂留白、借景和虚实相生吗?
我搞新物种不是我狂啊,而是是时候了,功底够了,该改改游戏规则了。
资本市场反应最真实。
在11月4日,华住集团-S(01179.HK)早盘涨超5%。
传统酒店业的竞争,比谁床更软,比谁服务更细,卷上天了,都还是在酒店这个品类框架里的。
我叫酒店,承诺的是安静,干净,有热水,能睡觉,这是本分。
但我叫大观,就直接跳出了这个框架。
一个短暂停留的空间,究竟可以把体验搞上限到什么程度?
同行提供住宿,我承诺境由心造。
同行贩卖服务,我贩卖时空片段。
同行追求让你满意,我追求让你内心安定。
iPhone不是在做更好的功能机,而是在搞出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智能移动终端。
大观也是。
我为什么要跟你卷谁更酒店啊,我来搞个新玩意儿。
一个真正的、从里到外的东方品牌。
2
为什么华住要搞这么一个新东西。
因为此时此刻需要了。
这是一个消费者渴求独特体验的时代了。
我不是不花钱啊,是你这东西还不够好。
酒店业拥挤吗?
拥挤。
过剩吗?
过剩。
但作为消费者,你真的有的选吗?
这么说吧,大家选酒店很多时候都是只看地段和价格,如果不是那个logo,你都记不得昨晚住的酒店叫啥。
大堂,一个样。
房间,一个样。
走廊,一个样。
连前台名字都差不多,Sarah,Kevin,Selina。
以前住店就是找个歇脚的地儿。
床单干净、热水稳定、Wi-Fi不掉就够了。
但现在住客的需求变了。
我自己现在出门住店,心态早就变了。
进房间那一刻,我真不想再看见PPT式的标准间了。
我需要的是什么?
是能立刻让我肩膀塌下来的氛围,是能关掉手机发半小时呆都不觉得尴尬的角落。
是这地方有意思,让我愿意拍张照,说一句这地儿不错。
就是家里待腻了,出来换个环境来透口气了。
结果你酒店搞得还不如我家客厅舒服,设计得又刻意又别扭,那我图啥?
全季大观切的,就是这片空白。
怎么让一个临时落脚的地方,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归属感。
这就是季琦老师说的酒店行业的机会在于供给侧改革。
不是把现有的东西做得更豪华,而是提供别人没有的东西。
再说了,谁告诉你吊灯多一个就是更豪华了?
按照这个说法,世界上最奢华的地方是灯具城。
3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意,都建立在供需的基础上。
这种【需求】不是拍脑袋说我全场唯一真预言家,我预言哈,未来消费者就爱住这玩意儿。
这不是预测,是事实。
事实就是,价格带不算便宜的全季酒店开了三千五百多家,每年入住人次是1.2亿。
别的酒店一进门,水晶吊灯,欧式沙发,奇怪油画,花里胡哨得生怕你不知道它花了多少钱。
但全季酒店不一样。
足够工业化,你不用担心布草掉链子,不用担心房间里都是大蚊子。
又足够人文,你不会感到工业化的冰冷和标准化带来的疏离,反而能感受到一种温润的、让人静下来的氛围。
尤其是那个味道,一进门,你下意识的就会松弛。
这是因为大家喜欢全季酒店吗?
是。
但更是因为大家越来越接受好的中式审美了。
首先,条件上大家阔了。
以前你看啥都带滤镜,国外的月亮就是圆。
现在中国经济上的崛起,让我们对国外牌子也祛魅了。
哦,所谓的西方奢华也就那么回事儿。
咱自己的好东西,一点儿不差。
而且更好。
其次,文化上自信了。
年轻人不再觉得传统古典的东西是土味限定了,相反,大家发现传统文化里是有很多很高级的元素。
含蓄,内敛,自然和谐。
最后就是,东方人本来就跟东方审美更搭。
这是你文化基因里自带的记忆。
那问题来了,全季酒店就已经这样了,还需要全季大观吗?
需要。
全季酒店搞出来的,是一种普适性的美好。
对于追求更深层次文化体验的客人来说,它就显得有些过于安全和保守了。
全季大观的出现,不是对全季酒店的否定,而是对全季酒店的认可。
二者的关系是体验的进阶。
全季酒店实现了东方文化的普及,全季大观要实现东方文化的深化。
全季酒店是安心,全季大观是心安。
4
就像华住集团品牌事业部CEO兼集团首席运营官沈怡均说的,全季大观的初心,是让世界感受到东方雅蕴。
潜台词就是,你们过去搞的那一套还不够,我来做,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东方审美。
对于别人,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
要么生硬堆砌,大堂摆个枯山水,床头挂副《兰亭序》。
要么不伦不类,贵妃榻旁边摆着宜家桌,青花瓷台灯照着抽象毯,餐具底部写着微波炉专用。
而对于全季大观,什么叫真正的、且可落地、可感知的东方文化,那是华住已经用三千五百家全季酒店系统验证过的方法论了。
我都不需要向各位证明了。
各位只需要看着我炫技就好了。
华住集团首席设计师周光明披露了全季大观的产品设计,会将“水、云、松、茶”这四个元素融入了空间的每一个细胞。
不是简单地把松树画在墙上,把茶具摆在桌上,天花板上画团云就完事儿了,那浅薄了。
看效果图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空间用起来是什么感觉。
他们说的“水”,我猜是那种灯光打在地面上柔柔的反光,看着就让人呼吸变慢。
“云”大概是床品蓬蓬的包裹感,窗帘透进来的光软软的,躺下去像被云托着。
“松”也不光是说大堂里的盆栽,应该还指像松枝一样挺拔的门头轮廓,还有家具线条里藏着的筋骨感。
“茶”,就更好理解了。
进门那杯热茶,酒店里专设的茶堂,房间里淡淡的茶香。
图里没有刻意去堆砌东方元素,但整个空间却充斥了这些元素。
东方审美的内核是什么呢?
是藏。
是点到为止,克制,不张扬。
但经得起推敲和琢磨,越看越有味道。
不在于摆了多少符号,而在于有没有给空间留出想象。
你喝茶时靠着的墙面,那纹理可能就来自艺术大家周春芽老师的作品。
但你不会觉得它在装腔作势,反而像老朋友一样自在。
这里没什么必须打卡的项目,人讲求的是无形之美,是让你陷进去体验的。
那些赶路带来的焦躁,就在一杯茶、一片光影里慢慢被熨平。
终于,能踏踏实实静下心了。
下次你在城市的钢铁丛林中忙得头昏脑胀,可能都会想起在这儿喝茶发呆的下午。
它想给你的,就是这种不慌不忙的从容。
在这里,你不用端着了,也不用装了。
在这儿舒服是必然的。
因为它不是生造出来的场景,这就是你骨子里熟悉、向往的那种美。
5
为什么这种美好的体验,偏偏是在华住体系诞生?
因为华住有四个优势。
第一个,扎扎实实原生的本土基因。
就跟你是没有办法跟老外解释清楚大观这个词到底是啥意思一样,想把东方雅蕴从形到魂都做透,必须得是自己人。
华住懂这种语言,因为它就长在这片土壤里。
第二个,舍我其谁的品牌自信。
没自信的东方审美,声嘶力竭地喊着我很东方,但核心内容全是西式玩意儿。
扭扭捏捏、不伦不类。
你看华住有多敢?
连酒店这个用了这么多年的词都能直接扔了,大大方方换上【大观】这个自带文化的词。
这种自信不是盲目托大,而是华住作为行业头部品牌水到渠成的底气。
第三个,规则级别的系统能力。
怎么把床品牙具拖鞋饮用水稳定地铺到全国,怎么把好东西的价格给打下来,怎么用数字系统管得明明白白,怎么让每个员工都按已经定下来的标准办事。
有了这套不扯后腿的硬底子,才敢去玩【文化】这种容易悬浮的东西。
不然,概念再好,服务跟不上,也是灾难。
第四个,将审美意境落地的强大执行力。
这其实有点接近超能力了。
华住能把【说不清道不明的东方雅蕴】给具象化了。
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信息的传达必然有损耗,模糊的意境传达损耗更高。
意会,是最难的。
全季酒店的成功,证明了华住有这个能力。
本土,自信,效率,文化。
这四个,缺一不可。
那全季大观从华住这里诞生,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它生于一个用户渴求独特体验的时代,长于一个文化自信与经济自信喷薄而出的国度,更继承了一个兼具工业化底盘与美学定义力的强大品牌系统。
它是酒店吗?
当然是。
但它又不只是酒店。
它是一种来自东方的、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1908年,斯塔特勒让每间客房都配了独立浴室,奠定了现代酒店的物理标准。
今日我们回溯现代酒店的鼻祖,未来的人们也会回顾2025年这个酒店业的关键节点。
从这一年起,住酒店不再只是为了解决住宿需求,而是开启了一种名为【大观】的生活方式。
现代酒店让旅行者拥有了基本尊严,全季大观让现代人找回了内心从容。
人们说需要静一静时,他冒出来的念头不再是旅游。
而是,去自己所在城市的全季大观住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