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误解了内驱力,它不会凭空产生,要靠外力激活
发布时间:2025-11-13 12:20 浏览量:1
(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
我那个哥们老周,辞了第四份工作。
原因跟前三次一模一样:“没感觉,找不到动力。”
前年他迷上咖啡,花几万块买了设备,说要开个自己的咖啡馆。不到三个月,机器上落了灰。他说,这不是他真正热爱的东西。
去年他搞摄影,背着相机跑遍了半个中国。
今年,他又去报班学编程。
我问他:“你到底想找什么?”
他说:“那种发自内心的,不给钱也想干的,燃烧自己的感觉。”
我跟他说:“别找了。你等的那把火永远不会自己着起来。”
内驱力不是你去找的东西。是你干出来之后,它反过来找你的东西。
1
很多人以为的内驱力:早上一睁眼,浑身充满力量,像打了鸡血一样扑向你的事业。
真实的内驱力:老板下午六点要方案,离提时间还差一小时,你的脑子转得比风火轮还快。
人本质上是懒惰的动物。天性就是用最小的能耗活下去。没有人天生就爱吃苦,爱解决困难。
所谓的热爱和激情,根本不是源动力。它只是副产品。
当你把一件事干成了,干得比别人好了,得到了正反馈尝到了甜头之后,你会分泌出来的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
大部分人,把这个顺序搞反了。
他们站在车前,等着车自己动。然后抱怨说,唉,这车没有内驱力。
2
那第一把火谁来点?
是外力。
比如你爹妈的混合双打。比如期末考试成绩。比如板的KPI。比如下个月的房租和信用卡账单。
是所有这些把你从床上薅起来,逼着你去干你不想干的事的力量。
我刚工作的时候被分去做活动策划。
我讨厌死这个活了。繁琐,磨人,天天跟人扯皮。
第一次做方案就被老板贬得一文不值。
我不想干,我想辞职。
但那时候,我兜里就剩两百块钱。
没办法,硬着下头皮改。改了十几遍,老板终于点了头。
活动办下来,效果还不错。发奖金那天,我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第一次觉得这活儿好像也没那么恶心。
我开始琢磨,怎么能做得更好。
你看这就是我的“内驱力”,因为我“需要”那份奖金。还因为被骂之后我“不服气”。
是这些强硬的外力,像个擀面杖一样把我这团面,压成了个大概的形状。然后我才开始想,我是不是可以把自己捏成一个更好看的样子。
逼迫才是内驱力之母。
4
尝到甜头,只是第一步。
真正让内驱力持续燃烧的,是“正反馈”这个燃料。
你写了一篇文章,有一个人给你点赞。
你下次就想写得更好,让十个人给你点赞。
你做了一个PPT,老板夸你逻辑清晰。
你下次就想做得更漂亮,让所有人都惊艳。
你跑了一次三公里,发了个朋友圈。
有人评论“牛x”。下次,你就想跑个五公里。
这个过程跟打游戏一模一样。
打小怪,掉装备,攒经验,升级。然后去打更牛的怪,掉更好的装备。
每一次“掉装备”(正反馈),都在刺激你,让你想玩下一把。
没有人是因为热爱“枯燥的练级过程”才沉迷游戏的。
都是因为热爱“升级和掉装备”的快感。
无论是钱,是夸奖,是成就感,还是哪怕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虚荣心。
找到它,这就是动力。
感觉,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内驱力不是一种感觉,它是一种结果。
所以如果你现在觉得迷茫,觉得没有动力。
别坐着。随便找个什么烂事,先干起来。
干着干着,你就能找到点燃自己的那根火柴。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