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摆40天,特朗普威胁空管减薪,美国航班大乱,迎感恩节危机
发布时间:2025-11-13 17:33 浏览量:1
美国政府这一停摆就是40天,说起来也是够折腾人的。
起因是两党在预算上谈不拢,可最后遭罪的,却是普通联邦雇员和要出门的老百姓。
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为保障航班安全的关键角色,快一个半月没拿到工资了,不少人干脆选择居家停工,这直接导致全美数十座机场彻底乱了套。
空管这活儿本来就不轻松,责任大强度高,培训个合格的空管得花三五年时间。
现在倒好,不仅没工资,还得硬扛着工作压力,换谁心里都得犯嘀咕。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早就说过,现在空管人员缺口不小,大概少了2000到3000人,整个行业也就1.4万名空管在撑着。
最惨的还是那些计划出行的旅客,有一天光是延误的航班就超过10800架次,取消的也有2800架次,数十万旅客的行程全被打乱了。
有的人本来要出差谈生意,结果困在机场动弹不得;有的人要回家探亲,只能眼睁睁看着机票作废。
我查了下数据,当天全美核心机场的准点率低得吓人,想顺顺利利登机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在航空业乱成一锅粥的时候,特朗普终于出面了。
周一上午,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语气强硬地要求所有空管立即返岗,还放话谁不回来就大幅减薪。
这威胁来得有点突然,毕竟空管们不是不想干活,是没拿到工资实在难以为继。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话音刚落,特朗普又换了一副面孔。
他对那些没抱怨、无偿坚守岗位的空管大加赞赏,还说要建议给这些“伟大爱国者”每人发1万美元奖金。
一边是减薪威胁,一边是万元奖金,这两极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
我觉得特朗普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想尽快让空管回来干活,缓解航班混乱的压力。
但他似乎没考虑到,空管们的核心诉求是拿到应得的工资,而不是什么不确定的奖金。
那些选择停工的空管,也不是不想为国家服务,只是长时间无薪工作,实在难以维持生计。
更何况,特朗普还让那些觉得胜任不了挑战的员工辞职,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来就缺人,再辞掉一批,后续航班运营更难保障。
交通部长肖恩・达菲的话更是让人揪心。
他直接警告说,要是政府不重新开放,旅行困境只会越来越糟。
感恩节马上就要到了,这可是美国人最看重的旅行假期之一,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坐飞机回家团聚。
达菲甚至预测,感恩节前两周,航空旅行会缩减到涓涓细流,很多人根本没法登机。
本来空管们就已经快扛不住了,感恩节的出行高峰一来,压力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要知道,这些空管已经快一个半月没拿工资了,家里的房贷、房租、生活费都等着用钱,现在还要面对翻倍的工作量,这换谁也难顶啊。
就在大家都以为感恩节出行要彻底泡汤的时候,事情似乎有了转机。
周日晚间,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立法协议框架,目的就是为政府提供资金,结束这场漫长的停摆。
这一消息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毕竟要是政府能顺利复工,空管们拿到工资,航班运营也能慢慢恢复正常。
但让人疑惑的是,国会领导层对协议的具体细节却守口如瓶,不知道在资金分配、政策附加条件等方面,两党是不是真的达成了一致。
美国政府停摆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几次都是通过两党妥协达成协议才结束的。
但每次停摆,受影响的都是普通民众和基层工作人员。
就像这次的空管,他们拿着不算特别高的工资,干着关乎生命安全的工作,却要因为两党的政治博弈承受无薪的痛苦。
更值得深思的是,美国空管人员短缺其实是个长期问题。
疫情期间,不少老空管选择退休,而年轻人才又很难快速补充进来。
加上空管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和工作强度不成正比,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这次停摆只是把这个长期隐患彻底暴露了出来。
我觉得,这场航空危机不仅仅是一次短期的行业混乱,更反映出美国公共服务体系的脆弱性。
过度依赖联邦财政拨款,没有完善的应急保障机制,一旦遇到停摆,整个体系就容易陷入瘫痪。
而且两党之间的政治博弈,往往把民生需求抛在脑后,最后让普通老百姓为他们的分歧买单。
现在参议院的协议框架已经通过,但后续还有拨款投票等一系列流程。
能不能顺利结束停摆,让航空业恢复正常,还得打个问号。
就算停摆结束了,空管人员短缺的长期问题也没能解决,未来类似的危机可能还会发生。
毫无疑问,这次政府停摆给美国航空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也让无数旅客的出行计划泡汤。
希望两党能真正重视民生问题,尽快解决分歧,让联邦雇员拿到应得的工资,让航空业恢复正常运转。
毕竟,政治博弈再激烈,也不能以牺牲普通民众的利益为代价。
对于那些还在无薪坚守的空管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口头表扬和不确定的奖金,而是稳定的收入和应有的尊重。
而对于美国民众来说,他们期待的是一个能保障公共服务正常运转、不再因为政治分歧而陷入混乱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