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被锁死,30年都未醒:是谁“掏空”了日本?
发布时间:2025-11-13 14:41 浏览量:1
日本的未来是泰国吗?
这样的预判,究竟是在危言耸听,还是日本的国运就是如此?
在很多公知的嘴里,日本依然是那个富裕干净、治安良好的发达国家,偶有几只小熊出来伤人,根本无伤大雅。而泰国则根本上不了台面,尤其在经济总量这块,跟日本差了快8倍。
根本没有可比性。
但现实真的如此吗?
日本经济的真实构成真的有那么“无懈可击”吗?
曾经的日本的确能以技术立国,靠汽车、半导体、精密制造让世界仰望;但你看现在的日本,
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萎缩,企业创新乏力,国家发展日渐枯竭,全靠着海外资产和存量优势的老本勉强支撑。而旅游业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填补产业空洞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么一看,日本和泰国是不是又有相似之处了?
因此,“日本的未来是泰国”这个说法,并不是“太监啐吐沫,无稽之谈”。
停滞了30多年的经济增长不会骗人;
人口结构的塌陷也不会骗人。
那么问题来了:
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遭遇长期经济停滞的不是没有,比如80年代的拉丁美洲就有过“失去的十年”;2008年金融危机后,希腊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经历了近十年的滞胀。
可为什么只有日本,能一连失去好几十年,而且目测还会继续失下去呢?
它还能翻身吗?
日本的不进则退
实际上,日本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速放缓,而是“掉队”,甚至“倒退”。
从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算起,日本经济已经连续低迷了35年。在同期的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之时,日本却屡屡错失良机,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来看下数据:
1990年时,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日本独占八家;10年之后,同样的榜单,日本仅剩两家;20年之后,日本就一家上榜的都没了,20年间的变化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
此外一项调查结果还显示: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G7国家中排名最低,在经合组织38个成员国中也徘徊在20多位,创下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记录。
啥是劳动生产率?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代表着每个工人,或者说每一小时的劳动能创造多少价值。劳动生产率高,就说明资源配置高效、产业有活力、技术在进步,企业和员工都能获得高回报;反之,则意味着经济运行很吃力。
而日本无疑属于后者。
这一点,也能从日本工薪阶层实际生活水平的倒退中感受到。
以2019-2023年为例,传统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实际工资都实现了正增长;但日本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3.8%,在G7中排名又是垫底。
这意味着日本社会的“停滞”,并不是和其他发达国家一起慢慢变慢,而是在加速。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既有长期通缩和货币政策失误,也有日本社会的陈年老疮。
80年代中期,美国拉着日本搞了个“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因为怕出口受影响,于是“大脑发育不完全,小脑完全不发育”的日本央行开始疯狂“放水”降息,想以此刺激经济。
结果,水放得太猛了。
钱非但没有流入实体,反而全冲进了股市和房地产。
那时候的小日子,所有人都跟经脉逆行一样陷入了“癫狂”——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全然忘了“钱只有投入实体经济,才能生钱”,股市和房产投机只会让泡沫吹满天。
1990年,眼看泡沫就要炸了,日本央行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开始疯狂加息。这就又导致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贷款利率大幅提高,买房需求下降,房价应声下跌。
这一下就捅出了日本最核心的病症:资产负债表衰退。
什么意思呢?
假设你贷款1000万买了套房,泡沫破裂后,房子只值300万了,但你还欠着银行1000万的债。你会怎么办?肯定不敢再额外投资消费了。
这时候你唯一的念头可能就是:勒紧裤腰带,把所有挣到的钱都拿去还债。
当时整个日本都这么想的,所有人都在拼命还钱,然后就把这个国家的经济给整“休克”了。
哪怕后来日本央行把利息降到零,都没用,因为没人敢借钱。
经济休克了,那日本政府会怎么做的呢?
他们选了最差的办法:拖。
泡沫破裂后,银行手里全是烂账。
按理说,该破产的企业就得破产,银行该核销的坏账就得核销。但日本政府为了保面子、保就业,不敢下狠手,他们允许银行不断输血给那些本该倒闭的“僵尸企业”。
结果,银行被烂账拖垮;
健康的、有后劲的企业又拿不到贷款,整个经济发展就这样停了。
而就在日本手忙脚乱时,一个真正无解的大BUG来了——人口老龄化。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老年人不消费、不贷款,整个国家的劳动力和创新力都在萎缩,这就彻底锁死了日本经济。
一个国家,既没人敢花钱,又没人能花钱,经济引擎自然就会熄火。因此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名义GDP几乎没有增长。
与此同时,企业和政府组织的僵化问题同样闹心——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壁垒林立、IT系统难以兼容,导致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缓慢,创新被严重扼杀,效率低得惊人。
大家敢信吗?
日本政府去年才正式淘汰3.5寸软盘,传真机现在还是主力办公设备。
据最新爆料,11月7日凌晨3时1分,高市早苗突然召集秘书官团队、安保人员和司机,开了一个长达3小时的深夜会议。不是,这是抽了什么风,非要在凌晨3点开会?
说出来你别笑:
原来是高市早苗在前一晚准备次日的“预算委员会质询”时,宿舍的传真机在接收了10页纸后卡住了,这才不得不在凌晨跑到首相官邸处理工作,顺便开了个会。
这就是2025年的日本。
正是这些体制性的内耗,让日本人即便加班加点,产出依然落后于欧美同行。
更令人“欣慰”的是,过去30多年间,日本的人才流失问题也相当严重。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虽然已经开始瓦解,但劳动市场却没有被彻底激活,解雇难、晋升慢、跳槽难,年轻人和女性尤其难以获得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
许多优秀的工程师、程序员和女性专业人才,不得不选择去美国等国家求生。日本科技巨头和互联网企业更是早已辉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跟咱们的新一代企业。
有人这样调侃,如今的日本大企业就是GAFAM(谷歌、苹果、Meta、亚马逊、微软)的第二梯队,纯纯的给他人做嫁衣。
经济停滞、工资低迷、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下降......
在这种恶性循环里,日本经济不长期低迷才怪。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严格来说,日本想“泰国化”一时半会儿也不容易。
毕竟,日本和泰国在经济基础和国家财富上,确实不能同日而语。
日本连续30多年都是全球第一最大债权国,每年都能靠海外投资获得庞大的收益,这让日本在面对金融危机和货币冲击时,有极强的免疫力。
另外,日本的产业基础依然坚实,在高端制造、精密仪器、材料科技等领域,仍掌握着全球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教育、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也远高于泰国等发展中国家。
因此,如果从经济体量和财富水平的角度来看,日本不会沦为泰国。
但问题在于,正是这种强大的“存量优势”,让日本对结构性改革这件事始终没有紧迫感。
他们的想法是:
靠着“吃老本”混日子,能拖几年是几年;
反正该有钱的都有钱,穷的只是老百姓。
翻看这几年的日本社会新闻,稳居C位的关键词就是涨价。
调查结果显示,日本2025年将有多达2万种食品价格上调,比2024年的1.25万种增长了60%。像大米、鸡蛋、餐饮、房租、水电、奶粉、纸尿布这类生活用品,都在涨涨涨。
日本人本来吃得就少,一桌上七个碟八个碗,看着不少,其实也就够吃一两口的。
现在物价蹭蹭上涨,更得省吃俭用了——日本家庭蒸米饭,已经精确到了按人头称重量的地步。
不愧是信奉“工匠精神”的国家,这日子过得,真精准啊。
自安倍晋三之后,日本政府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经济政策。
菅义伟在数字化和绿色能源领域一通折腾,最终也只是降低了手机通讯费;
岸田文雄试图纠正贫富差距,但口号大于行动,始终被通胀和日元贬值所困;
石破茂举起“反安倍经济学”大旗,以“地方创生”为核心,试图从根本上解决东京一极集中和分配不均的问题,但他在党内的政治基础实在太微弱,改革举步维艰。
现在轮到第一女首相——高市早苗粉墨登场。
这位“安倍经济学”最激进的继承者,目前来看是打算摘掉“安倍女孩”的标签,将国家资源豪赌在供应链、半导体等经济安全保障和“防卫战略”产业上。
“通缩压力”和“滞胀迹象”还没解决,外部地缘政治的风暴又在逼近。
中美博弈、全球供应链重组、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冲突等问题,都必然会让日本这个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和全球金融的经济体,措手不及。
而日本的供应链和金融市场一旦被外部冲击,后果将极其严重。
可高市早苗偏偏还要“兵行险着”,富贵险中求,这又是为什么呢?
高市早苗上任以来,虽然行为癫狂,但脑子其实很清楚: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条,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已经玩不出花样了,日本央行已经弹尽粮绝。
至于第三招“结构性改革”,更是无力施展。
怎么办?
既然“和平经济学”玩不转了,那就只能启动“战时经济学”。
她这套经济政策的本质,就是把“国防开支”和“经济安保”包装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她的逻辑是:
内循环不行了,就搞特殊循环。
日本经济不是通缩吗?
老百姓不是不花钱吗?
好,政府来花。
与其把钱投给传统经济,不如砸给三菱重工造导弹,用天量的“国安订单”强行拉动GDP。
所以,在高市早苗的眼里,所谓的外部风险不是风险,而是机遇。 她那些“狂吠”,也不是说给我们听的,而是说给美国和日本财阀的“投名状”。
她这是在表态:日本愿意充当“印太战略”的马前卒和ATM机,请“美爹”继续给日本松绑,请财阀们速速把钱投给军工。
可这种做法说到底,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她根本就没打算用正道来解决日本的经济问题,她只是在赌,美国会为了围堵中国而容忍日本的经济扩张,赌中国在挑衅下会保持克制,赌日本那脆弱不堪的财政能撑得住。
不是。
你好歹也活了60多年,不懂“玩火者必自灼,失德者必自戕”这个道理吗?
你“美爹”要是爱你如“亲子”。
40年前能用一纸“广场协议”将你打回原形;
80年前能用两个原子弹帮你“灵魂清醒”吗?
接着奏乐,接着舞,你加把劲好好表演,争取多当几天首相,最好继任者也这么脑回路清奇。
在你们的“英明领导”下,日本的下场无非三种:
第一种,日本财政没等到GDP飞升,经济崩溃;
第二种,美爹大义灭亲,日本赔了夫人又折兵,经济崩溃;
第三种,14亿邻居大仇得报,日本求仁得仁,经济崩溃;
但不管是哪种下场,日本都有机会变成泰国,说不好,这就是你命中注定的最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