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秋假!佛山108万学子迎来“成长加油站”
发布时间:2025-11-13 22:35 浏览量:1
11月12日,佛山市108万名中小学生迎来了首个为期3天的秋假,结合周末形成5天连休。作为广东省首个全面试点春秋假政策的城市,佛山构建起家校社协同机制,通过校外实践、亲子出游与校内托管三种方式,让秋假成为孩子们拓宽视野、全面成长的契机。多路记者在秋假首日深入一线,直击现场。
在禅城区阿农湾农耕文化园,蓝天白云映衬下,园区变身为“自然探索家”研学营地。来自佛山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导师引导下,开展沉浸式自然探索,现场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我挖到了!你看我这个沙葛好大呀!”佛山市禅城区三龙湾小学403班学生周沐瑶兴奋地展示着她的收获,通红的脸颊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双手沾着泥土,却毫不在意。
另一侧,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三龙湾小学的另一组同学手持镰刀,体验收割稻穗,随后排队使用打谷机脱粒。406班学生区耀文在体验后感慨:“一开始觉得割稻很好玩,但拿起镰刀和沉甸甸的稻穗后,很快就觉得累了。这让我想起课文里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原来每粒米饭背后都有农民伯伯的汗水。我以后要更加刻苦学习,不怕困难。”
这样的校外实践,将课堂延伸至大自然,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真正实现了“行走的课堂”。
为确保春秋假政策顺利实施,佛山市教育局与市人社局加强协同,推动企业、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家长在秋假期间陪伴子女走出课堂。同时,积极联动市文广旅体局、市科技局、市妇联等多个部门,整合社会资源,系统筛选一批文化场馆、研学基地及社区场室,为学生在秋假期间提供丰富的实践选择。
这一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使得秋假不再是简单的“放假”,而成为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研学线路,确保学生在假期中既能放松身心,又能获得有益的学习体验。
除了学校组织的校外实践,不少家庭选择远途旅行,在秋假中感受祖国的醉美秋色。早上7点半,广州南站已被佛山中小学生和家长“占领”。孩子们背着书包,拖着行李箱,准备开启他们的第一次秋假之旅。
“长沙离佛山近,坐高铁很方便,而且我也对湖南长沙的博物馆、爱晚亭等都非常有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正在候车的区宝滢同学满怀期待地说。
陪同女儿前往长沙的李女士对秋假政策赞不绝口:“秋假非常好,缓解了学习压力,让他们走出课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见世面。”在她看来,三天的秋假加上周末,形成了一个不长不短的完美假期,非常适合家庭出游。
对于刘女士一家而言,秋假更是错峰旅游的绝佳时机,他们将亲子出游目的地定为首都北京。“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错峰,估计一路下来旅游的体验感受会比较好,门票、高铁票也不至于太紧张。”刘女士在出发前表示。
对于秋假期间“看护难”的家长,佛山各学校也提供了免费的校内托管服务,切实解除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多间中小学推出定制化的秋假方案,策划丰富多样的兴趣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校,也能收获快乐,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为成长赋能”的初衷。
在南海区一家小学,校内的各功能场室都全天候开放,校内托管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劳动实践、绘本阅读、体育运动、美术课程、电影鉴赏等趣味课程。校医、安保、食堂等后勤保障也同样到位。“在学校里很开心,有很多好朋友在这里玩,上秋假的课也很有趣,所以我喜欢在这里玩。”学生李嘉晞在美术教室里边画画边说。
学校老师潘绮艺介绍了课程设计的理念:“我们的课程能带给孩子跟平常课堂不一样的新鲜感受。比如说我们的课程有美术、音乐、科学、劳动,都是以这种探索、观察、实践为主的课程。”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征教授对佛山试点春秋假给予了高度评价:“佛山试点春秋假,我认为是一次基础教育学制弹性化与治理人本化的创新探索。”她表示,这一探索将能为全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一份宝贵的佛山经验。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陆佩兰、李馨、庞伟杰、黄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