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笨拙的坚守,是时代的舍得

发布时间:2025-11-05 16:31  浏览量:1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奇瑞展区上,尹同跃成了“最忙的人”之一。

他不仅一路小跑赶场,更在自家展台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脱口秀,幽默地吐槽展区太大走得“腿痛”、新品太多看得“眼痛”、布展花钱太多实在“心痛”。

这位被戏称为“车圈顶流”的60后,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瞬间打破了传统车企高管与公众之间的壁垒。

在这份亲民与幽默背后,这位自称“笨人”的掌舵者,究竟有着怎样的生存智慧?一家从芜湖起步、一度被质疑“造车是天方夜谭”的企业,又曾经历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波折?

由凤凰网、舍得酒业联合出品的访谈节目《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本期对话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聆听他如何在动荡与挑战中承担起责任。

在质疑中崛起

“安徽造轿车?胡扯!”——这句尖锐的质疑,曾是尹同跃创业路上最真实的背景音。

上世纪90年代,造车几乎是大城市与大型央企的“特权”。一个资源有限的中部省份,凭什么造出像样的轿车?在多数人眼中,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那时的奇瑞,几乎一无所有:没有资金、没有成熟团队、没有政策扶持,甚至连芜湖本地的工业基础,也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

然而,正是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壤上,尹同跃和一群年轻人,选择了出发。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不确定能走多远。唯一拥有的,是一股“不信命”的劲儿。

于是,他们从一条二手发动机生产线起步,咬牙立下誓言:“如果干不成,我跳长江。”——他们要啃的,正是中国汽车产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什么是勇敢?并非无所畏惧。而是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迈出那一步。

凭着这股倔强,他们从零起步,一点一点攻克发动机技术,硬是在封锁中撕开一道口子。

发动机的突破,成为奇瑞的第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自主品牌长期受制于人,核心技术牢牢握在别人手中。

当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终于运转起来时,团队中许多人红了眼眶——那是一种“终于争了口气”的释然。

从“胡扯”的嘲讽,到真正驶上道路,这份执着正是舍得精神的最好注脚:真正的勇气,不是在顺境中高歌,而是在满地质疑中,依然选择昂首前行。

在笨拙中坚守

在外界看来,奇瑞的发展算不上快,甚至常被评价为“有点笨”。

面对这样的标签,尹同跃从不辩驳,反而坦然接住:“我们奇瑞就是一家笨公司,但笨人有笨人的活法。”

这并非自谦,而是一种清醒的选择:远离急功近利的捷径,用时间换取根基深厚的积累。

在研发上,他们甘愿下“笨功夫”。十五年间,完成超过四千次碰撞实验。每一次撞击,都是对资金与耐心的考验,但尹同跃始终将安全置于效率之上:“产品不踏实,企业走不远。”

在企业家圈层中,他也显得格外“不合群”。他不热衷于塑造全能的领导者形象,反而坦诚自己“并非天生的管理者”。创业初期,他甚至一度拒绝担任总经理,只因害怕辜负团队期待。

比起完美人设,他更愿展露真实的不安。这份不掩饰的脆弱,恰恰成为他对责任最郑重的承担。

他们不追逐风口,不迷信速成,而是将力气用在看不见的地方:打磨细节、提升可靠性与耐久度。这条路走得慢,却走得稳。

多年以后,市场终于读懂了这种“笨拙”背后的智慧。奇瑞没有凭借营销神话一夜爆红,却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沉淀,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这也让“舍得”二字在今天回归其本质:所谓舍得,不是选择放弃什么,而是选择坚守什么。

在担当中远行

奇瑞的“出海”之路,也遇到过困境:货款被拖欠,文化有冲突,地缘政治挑战……但尹同跃没有退缩,他把这些经历称作“熬人的时刻”。

团队深入一个国家,就沉入一个市场:学规则、建网络、搭体系。在全球化呼声高涨却壁垒隐现的时代,这样的慢功夫尤为难能可贵。

他们坚持“本土化”战略。在巴西、埃及等市场,他们不仅建厂,还培训本地员工,建立服务体系。尹同跃常说:“走出去不是做一锤子买卖,而是要和当地一起成长。”

这种理念,让奇瑞真正扎下了根。

从十几台车,到几十台,再到如今每天出口数千台,奇瑞逐渐成为最早完成全球化布局的自主品牌之一。它不仅输出了汽车,更输出了中国品牌的形象、自主创新的底气与产业链协同的能力。中国制造,正从“价格竞争”走向“品质竞争”,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奇瑞的故事,也是一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缩影。

贯穿这段征程的,是尹同跃始终未变的质朴。他曾直言:“我是农村出来的,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拖欠员工工资。”

这种朴素的信念,成了奇瑞文化的一部分。多年风雨,奇瑞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因为这种坚守人本的信念。

这份“不负人”的信念,不仅是企业家的担当,更是中国制造者在全球格局中挺起脊梁的勇气。舍得精神在这里,成为一种国家气质——以耐心对抗浮躁,以坚守赢得尊重。

从芜湖出发,到世界舞台,奇瑞的远行之路从来不是坦途。

但在尹同跃眼里,担当意味着坚持,即便再艰难也不能放弃。正是这份不撤退的执着,让中国汽车工业的脚步逐渐坚实,赢得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当下,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制造业跃迁。

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驾驶等技术,让“智造中国”成为新的名片。奇瑞的远行,不只是企业的征程,更是中国制造精神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挺进。

在尹同跃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更质朴的舍得精神:不求光鲜,不逐虚名,用最笨拙的方式,做最难的事。

舍得,不再只是个人的取舍,而是一个民族的自信,一种对未来的信念。正是这份沉稳与笃定,让中国制造从“追赶者”变为“引领者”。

在新的全球竞争格局中,舍得精神,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与力量。

这不仅是尹同跃的远行,也是中国制造的远行;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坚持,更是一代人用智慧与耐心写下的回答:时代在变,而舍得的力量,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