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件曝特朗普知情,总统震怒报复:下令司法部彻查克林顿

发布时间:2025-11-15 07:14  浏览量:1

杰弗里·爱泼斯坦的阴阴影再次笼罩了华盛顿。就在众议院民主党人本周公布的新邮件,曝出特朗普“在爱泼斯坦家待了几小时”且“知道那些女孩”的惊人细节后,白宫陷入了一场“公关噩梦”。

周五(11月14日),特朗普发起“报复性”反击,在社交媒体高调下令司法部,对爱泼斯坦与比尔·克林顿、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及一众民主党精英的关系展开“全面调查”。

然而,此举不仅被民主党人痛斥为“恐慌性”的“转移视线”,更让司法部陷入了“自己打自己”的尴尬境地。因为就在今年7月,特朗普自己的司法部刚刚宣布“没有证据”对第三方提出指控。一场围绕“谁更脏”的政治风暴,已全面引爆。

面对众议院民主党人“挤牙膏”式的邮件曝光,特朗普选择了“全面开战”。

周五,特朗普在其“真相社交”平台发文,点名司法部长帕姆·邦迪。他写道:“我将要求司法部长帕姆·邦迪,以及我们在联邦调查局(FBI)的伟大爱国者们,一同调查杰弗里·爱泼斯坦与比尔·克林顿、拉里·萨默斯、里德·霍夫曼、摩根大通以及许多其他人和机构的往来和关系,以查明他们和他(爱泼斯坦)到底在搞什么鬼。”

在特朗普发文仅几小时后,司法部长邦迪立即“接旨”。她宣布,已指派“全美最能干、最受信任的检察官之一”,纽约南区(SDNY)的联邦检察官杰伊·克莱顿,来领导这项调查。邦迪承诺:“司法部将以紧迫性和正直性来处理此事,为美国人民提供答案。”

特朗普的“反击”之所以精准,是因为他挑选的“靶子”,克林顿和摩根大通,都“劣迹斑斑”。

这位前总统(克林顿)一直否认知晓爱泼斯坦的罪行,也否认去过其“私人岛屿”。然而,已公布的飞行日志显示,克林顿在2002年和2003年曾乘坐爱泼斯坦的“洛丽塔快线”私人飞机,进行了四次大型国际旅行,总计飞行了26次。

最致命的矛盾在于:爱泼斯坦的著名受害者弗吉尼亚·朱弗尔在宣誓证词中称,她曾在岛上见过克林顿。但爱泼斯坦本人(在2015年)和其“老鸨”麦克斯韦(Ghislaine Maxwell)则坚决否认克林顿“曾去过那里”。

这家金融巨头(摩根大通)更是“铁证如山”。尽管JPM发言人试图“切割”,声称“我们没有帮助他(爱泼斯坦)实施令人发指的行为”。但现实是,JPM在2023年支付了两笔巨额和解金,以了结其“故意忽视爱泼斯坦性交易危险信号”的指控。一笔是向受害者集体诉讼支付2.9亿美元。另一笔是向美属维尔京群岛政府(爱泼斯坦小岛所在地)支付7500万美元。

特朗普为何在周五(11月14日)这个时间点,突然下令“清算”克林顿?答案很简单。因为他自己也“火烧眉毛”了。

本周,众议院民主党人公布了来自爱泼斯坦庄园的新邮件,矛头直指特朗普。邮件中提到,特朗普“在我的(爱泼斯坦)家里待了几小时”,另一封邮件则称特朗普“知道那些女孩”。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本周早些时候的简报会上,将这些新邮件斥为民主党的“骗局”,并坚称这“绝对什么也证明不了”。

面对特朗普的“反向调查”令,众议院监督委员会的民主党领袖罗伯特·加西亚周五发表声明,痛斥特朗普“惊慌失措”。加西亚说:“总统(特朗普)正试图转移视线,以回避我们(国会)对‘他与爱泼斯坦的关系’提出的严肃新问题。”他质问白宫:“总统尚未解释为什么他不愿向美国人民公布(全部)档案。”

加西亚议员还抛出了一个最致命的“疑点”,将特朗普与这起“性贩运”案的司法操作联系起来:“(总统也未解释)为什么性贩运者吉斯莱恩·麦克斯韦,在接受了‘特朗普前私人律师’的采访后,就被(司法部)转移到了一个‘舒适的’低安全级别监狱?”

特朗普的这道“调查令”,将他自己的司法部置于“左右互搏”的尴尬境地。今年7月(四个月前),特朗普的司法部(DOJ)和联邦调查局(FBI)刚刚发布了一份关于“爱泼斯坦案”的备忘录。结论是“没有发现可起诉未受指控的第三方的可信证据”,并且“没有发现可信的‘客户名单’”。

1L11月14日(今天),特朗普(出于政治动机)却公开下令,要求同一个司法部,推翻自己四个月前的结论,去“紧急”调查克林顿等人。

在2025年的华盛顿,爱泼斯坦案早已不是一桩“刑事案件”。它已彻底沦为一场“政治武器化”的“丑闻互搏”。特朗普的这道“调查令”,是一次教科书级的“政治阳谋”。

特朗普的“反击”是一次经典的“围魏救赵”。当众议院民主党人(加西亚)的“火”(新邮件)烧到了白宫(特朗普“知道女孩”)时,特朗普的策略不是“灭火”(否认和斥为“骗局”),而是“纵火”。他立即点燃了克林顿和摩根大通这个“更大的火药桶”。通过将“脏水”泼向克林顿(民主党)和JPM(金融精英),特朗普试图将自己从“参与者”洗白为“调查者”,并迫使媒体的聚光灯从“特朗普的麻烦”转向“克林顿的麻烦”。

特朗普下令调查的“标准”已经一目了然。不是基于“司法证据”(他的司法部7月份刚说“没有证据”),而是基于“政治需要”(克林顿是他的敌人)。这标志着特朗普第二任期“司法武器化”的“新常态”。他正在利用总统的行政权力,将司法部(DOJ)和联邦调查局(FBI)当作“政治打手”,去清算他的“政敌名单”。司法部长邦迪和检察官克莱顿的“火速接旨”,更是凸显了司法系统在“政治效忠”面前的“无奈”。

这场“丑闻互搏”的背后,是两党议员都在施压,要求司法部“公布全部爱泼斯坦档案”。特朗普的“豪赌”在于:他赌“全部档案”中,克林顿(和其他民主党人)的“黑料”一定比他自己的“黑料”更多、更劲爆。

这是一场极其危险的“玩火自焚”。特朗普的“报复性”调查,很可能加速这个“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这场闹剧与“真相”或“受害者正义”无关。它只是美国政治“比烂”的新常态。特朗普试图用“克林顿的旧丑闻”来掩盖“自己的新麻烦”。但随着“公布全部档案”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场“政治豪赌”,最终可能将“两党精英”一同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