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日本早晚要彻底二选一

发布时间:2025-11-17 14:38  浏览量:1

2025年11月17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太平洋局局长访华,并将与我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举行会谈。本次日方访华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为了与我国进行接触,修复因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发言引发的两国政治口水战。

大多数热衷于中日开战的自媒体人士可能会对此感到失望,但这反过来说明,中日双方无意因为本次事件掐断高层外交的通道。或者说得更明白些,我国能同意日方如此迅速地安排人进行访问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信号,即对管控分歧的明显需要。

事实上,由于这轮中日政治口水战已经在两国国内都引发了汹涌澎湃的舆论。在我国这边,自然是对高市早苗讲话的极度不认可。不少人甚至认为道歉本身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通过武力才能赢得尊重。日本方面同样存在镜像版本。因为我国驻大阪总领事的发言,日本社交媒体上也堪称群情激奋,其中不乏要求中国道歉,召回驻大阪总领事的声音。在这种双发舆论都快速恶化的情况下,中日政府的态度自然会在外交上转向于管控分歧,避免舆论陷入不可控的境地。

而日本方面派出的外务省亚洲太平洋局局长本来就是外务省内部专门处理对华关系的主要部门负责人。换言之,派出这个人本身意味着日本确实有意愿积极缓和最近因为恶化的中日关系。而我国能够迅速接受并安排会谈,也说明我国也无意因为高市早苗此次的言论就关闭与日本对话的大门。

需要指出的是,会谈并不等同于中日关系会良性发展。它充其量是一种恢复,将中日关系置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预计日本方面会传达高市早苗政府没有改变日方长期以来的一贯立场,将高市早苗的本次发言视为议会答辩期间针对具体询问的回应,而不是明确的官方政策。

当然,日本先派人访华是日本更先坐不住的标志。虽然日本不少人沉迷于日本右翼天下第一的故事,但日本政府显然对中日实力的评估没有那么离谱。随着中日实力差距的拉大,在两国的僵持中,身板较小的日本在结构上更容易放低姿态,率先向我国释放接触的信号。

但日本通过亚洲太平洋局局长访华缓和中日关系的想法是否能够实现,还是要看其是否能够说服我国认可日本没有改变长期政策这一提法。用大白话来说,这关系到我国是否会公开要求日本首相对此道歉。虽然我国民间已经强烈发出了这种声音,但官方的正式态度还是比较低调。毕竟高市早苗不可能对此公开表达歉意,这违背了日本的主流民意。但不改变长期政策的许诺和私下表达歉意的做法则是我国在外交上可以接受的姿态,这也有助于平稳渡过本次事件所产生的舆论危机,保持两国关系的整体稳定。

最为关键的问题依旧还是美国这只看不见的大象。高市早苗为什么要继承安倍晋三“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的提法,其本质上还是屈从于美国利益的需要。讲得更明白些,一旦美国真的打算干涉潜在的台海战争,它必然会要求日本和韩国配合。

原因也很简单,美国人来不及从本土慢悠悠将部队调过来,日韩美军就是军事上最接近的投送兵力。而这又必然会要求日韩政府配合这些美军基地行事。这一点无论是在我国民间舆论中亲美的高市早苗政府还是亲华的李在明政府之间都没有什么区别。正如笔者之前所指出的那样,根据李在明和特朗普达成的协议,韩美同盟也首次将台海问题纳入到自己的安全关注范围。只不过由于舆论的偏好性,导致很多人忽视了日韩在结构上的短板。

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鸠山由纪夫和石破茂身上的想法也只能是一厢情愿。事实上,由于这两位糟糕的执政纪录,几乎可以名列战后倒数第一和第二名。甚至更不客气地说,两人在日本的政治声望甚至是负的。而在日本集体自卫权问题上,石破茂可是正儿八经的防卫族出身。日美同盟与韩美同盟就是压在两国身下的抑制器。集体自卫权的问题与韩国谋求核潜艇一样,都是美国点头答应才能放松的事情。

所以,从技术上看,日本派出高官访华有助于稳定最近陷入舆论风波的中日关系,但中日关系的基本面依旧牢牢掌握在美国手中,日本也没有任何政治资本可以拒绝美国要求其在台海问题上协助的要求。

日本在这一点上的处境可能比韩国更为糟糕。毕竟韩国人还可以用防御北方这样的理由作为借口,日本连这样的借口都没有。特别是当我们进一步考虑到中美竞争日益激烈这一事实,美国自然会要求日韩进一步向自己靠拢。或者说得更明白些,日韩总有一天会面临所谓的非此即彼二选一游戏。这显然会对两国长期以来维持的政冷经热做法产生影响。

此外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考虑。日韩两国所谓的政冷经热是建立在日韩相对处于产业链上游这一情况。随着我国产业链的不断升级,这显然会严重动摇整个基本逻辑。日韩也不会再将我国视为单纯的产业链配合者,而是愈发明确的竞争者。

总而言之,从结构性因素看,中日,包括中韩关系,在美国强烈的控制下,缺乏进一步恢复的可能性。日韩领导人充其量只在一些不那么关键的问题上享有战术上的相对自由。李在明政府在半导体问题上进一步靠向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说,中美关系是今日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一点都没错,其他的地缘政治关系都必须围绕这对关系做出调整和适应。当然,从现实主义政治的角度看,这也没什么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拥有力量,而力量也会为我们带来重视。我们必须要用美国人听得懂的方式告诉它,什么才是我们不可侵犯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