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的各种“道”特别多?
发布时间:2025-11-17 20:19 浏览量:1
点击上面的耳机图标,可以听文章。
煮饭仙人
为啥日本的这个“道”那个“道”特别多?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装,三是因为又穷又装。
很多人都以为日本一直很富裕,至少从明治维新之后就富裕了。这是完全错误的。明治维新只是让日本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国家慢慢强大了。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拿到清政府的2.3亿两战争赔款,就彻底暴走了。
与此对应的是,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一直特别低,因为要勒紧裤腰带搞发展嘛。甚至把女人送到东南亚做皮肉生意挣外汇,不得不说,为了国家强大,日本人是真的狠。
有一个日本电影叫《楢山节考》,里面的人都穿得破衣烂衫,女人会为了几个土豆出卖肉体,男人会因为没有土豆去侵犯邻居家的老母猪。老人年纪大了,会被儿子背到山上扔掉。从这个电影里,可以看到日本民众的真实生活水平。
我们在影视剧和抗战老照片里,经常可以看到日本人抢中国百姓的鸡和西瓜啥的,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这些的确不容易吃得到。在日本投降前,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是赶不上中国人的,尽管中国老百姓也很苦。
因为吃得差,营养不良,日本人普遍比较矮小,所以才有小日本这个说法。
二战之后的日本更惨,美国人本来打算把日本去工业化的,谁知道日本人命好,赶上了朝鲜战争,工业生产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之后又承接了美国的产业转移,这才开始了富强之路。
也就是说,日本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之前的生活主旋律就一个字:穷。
那么“穷”和“道”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部日本电影了,叫《最后的武士》。
武士本来是将军和大名的家臣,大概相当于我国古代贵族的门客吧。到了江户时代,几百年无仗可打,武士阶层无事可做,慢慢就没落了。很多武士就开始流落街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别提养家了。
那就不能找份工作,去帮人种地或进厂打螺丝吗?
不行,因为武士是贵族,地位尊贵,不能工作。那样会辱没了自己的贵族身份,也会被人看不起,更会自己看不起自己。
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仅穷,地位还尊贵。
穷,还不能去工作,那这些武士怎么生活呢?去抢劫呗。浪人和倭寇就是这么来的。这个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国家有些地方的人,宁愿去看场子被砍死,也不愿去工作,也是这个逻辑。这些人可能都有贵族血统吧。
抢劫毕竟是犯罪,说出去不好听。那有没有更体面一点的搞钱方法呢?
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切腹。
电影《最后的武士》讲的就是这事。
武士会通知当地的有钱人,我要到你家门口切腹哈,周一早上八点见。有钱人家觉得晦气,就会给武士一笔钱,别来我这,你到别人家门口切吧。实际上就是敲诈勒索。
电影里有一个武士太穷了,穷到把武士刀都卖掉了。切腹得有刀吧——哪怕是吓唬人呢。这个武士就用竹片做了一把刀去唬人,相当于拿一把假枪去打劫。
谁知道这事被主人看出来了,连刀都没有你算哪门子武士?我是不会给你钱的,你有种就切吧。武士没有办法,就硬着头皮用竹片切腹。这就相当于是钝刀子剌肉,剌得血次呼啦的,场面老惨了。
这才是真实的武士道。我们一般在华语电影里看到的武士道,其实是被精日导演和编剧美化了的,真实情况要猥琐的多。
不过这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差越来越小,情况也在慢慢改变。比方说今年大热的电影《南京照相馆》,里面的小八嘎切腹时,就下不去手,还是被人一枪打死的。
那什么是茶道呢?
一般有钱人过年,买茶叶都是一桶一桶地买,普洱金骏眉信阳毛尖各种茶,一样好几桶,放在宽敞明亮的大客厅里,一大壶大一壶地泡,客人可以敞开了喝。
那些落魄的武士不行啊,买不起好茶,也买不起大茶壶,更不会有宽敞明亮的客厅。虽然穷,但不能失了身份。
没有茶叶怎么办呢?只能去捋一把枯黄的柳树叶子,或者去茶场周围捡一点人家扔掉的碎茶叶,喝得时候还怕人看出来了,就粉碎成粉末。高沫和抹茶这不就有了嘛。
那茶具怎么办呢?随便找一个陶瓷窑,到他们的垃圾堆旁蹲点,捡一点能用的瓷片或残次品,每一件都不一样呢。
茶室就更好解决了。没有客厅,还没有猪圈吗?把猪圈门封上,在上面开一个60厘米的狗洞,取一个别致的名字,比方说叫“躏口”。客人想进来,只能弯腰躬行,或者跪着膝行,实在不行就得像狗一样爬进来。
也不是故意为难你,你得学会尊重我们的茶道。
你忍辱负重爬进来,以为就可以喝上茶了?想得美!50件破瓷片子,六十道工序,一道不能省。过了半小时,流程终于走完了,你嗓子都快冒烟了,定睛一看,泡出来的茶水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一块,还不够你润嗓子的。
你还不能着急,着急就是粗俗,没有文化。你就说还想不想喝吧?都快渴晕了,能不想喝吗?想喝是吧,六十道工序得再来一遍。
花道也是一样的道理。有钱人家过年买花,跟广东人和云南人一样,那是一盆盆、一捆捆地往家里搬。武士没有钱啊,只能去路边采一点野花,插瓶子里。虽然量少,但是有讲究啊。
我始终觉得,你就是把一束花插出花来,也赶不上我房前屋后全是花。
如果是冬天,连路边的野花也采不到了怎么呢?
那就去捡几块破石头,几根枯树枝,装模作样地摆在墙角里,美其名曰“枯山水”。
吃得也是一样。像我们老家过年,猪肉鸡肉牛肉羊肉一样炖一盆,随便造,特别没有品味。
武士家没有吃的,又不能失了身份,怎么办呢?
六个纳豆,必须放在烟熏色的方形碟里;半个泡姜切成薄片,必须放在酱油色的菱形碟子里;最后,必须得用奶白色的椭圆小蝶上一盘海带丝,算是我家也顿顿吃海鲜的意思。
最近大阪领事馆的薛剑总领事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我国中学生在食堂打饭的视频,直接把日本人干破防了,吃米饭不应该用茶盅吗?很多人没有搞明白日本人吃米饭为啥要用茶盅,盛的少呗。用我们老家的话说,还没有个猫吃得多。
大米在日本可是金贵东西,在日本影视剧里,女人用肉体换大米的场景比比皆是。这么奥伊西的大米饭,你们中国人竟然用托盘装,杀人诛心了呆思奶。
其实我们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都是日本外务省拿钱,让精日分子在国内帮忙吹出来的。以前每年都有不少作家或媒体人,到日本旅行写作,动不动就住一年甚至几年,很多人还很羡慕。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人写的书也没有卖出去多少,他们靠什么生活?
这些拿钱办事的人,最喜欢吹的就是日本的设计。说到设计,就不得不提建筑设计,说到建筑设计,就不得不提清水水泥。清水水泥是怎么来得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住吉的长屋”。这个老招笑了,你一定要知道。
上世纪70年代,大阪住吉区的佐二郎夫妇,想把自己家老房子拆了盖新房。夫妇俩对怎么造新房完全没概念,手头又没太多钱。于是多方打听,哪里有便宜点的建筑师,愿意来帮忙设计房子。
与此同时,大阪本地有一位名叫安藤忠雄的拳击手,因为打不过别人,总是挨揍,就半路出家当了建筑师,却一直接不到活。
你看这不是巧了吗?一个想省钱,一个着急找活练手,于是二人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合作。
因为佐二郎实在太穷,别说瓷砖墙纸了,连墙漆都刮不起,于是安藤忠雄就直接用水泥把墙面抹平。表面看,就是一个墙面平整的毛坯房。搬家的时候,佐二郎的老母亲站在房子里瑟瑟发抖,疑惑的问“这房子已经完工了?”、“这房子能住人吗?”。
房子冬冷夏暖啥的就不说了,有兴趣到网上搜一下“住吉的长屋”,能乐一整天。最奇葩的是,如果遇到下雨天,晚上上厕所还得打雨伞。啥?打雨伞?这还不如毛坯房呢。连建筑师自己都说,住在这所房子里需要巨大的勇气。
更搞笑的是,这所房子却获得了1979年的日本建筑学会大奖,好像还有个美国的什么建筑大奖。安藤忠雄也一举成为了世界著名建筑师,圈粉无数。这种设计风格也有个装13的名字,“清水水泥风”,属于丐版的侘寂风,也有人把它叫性冷淡风。啥是清水水泥?就是我们说得素水泥(没有沙子、石子和钢筋的混凝土),农民工都知道。
安藤忠雄在中国有很多拥趸,不少建筑师喜欢模仿他的风格,所以类似设计思路的建筑经常能见到。前几年有一个电视节目,一个建筑师帮一个西北农民设计房子,搞得也是毛墙毛地,好像被骂得很惨。
现在网上也有不少营销号,展示自己设计的农村独栋住宅,大部分都是看上不去简洁美观,实际根本不实用。
除了这个道那个道,日本人还喜欢造神,因为前些年宣传的太多,我连名字都记住了。像什么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煮饭仙人村嶋孟什么的,全汤姆是炒作包装出来的。
最近有个餐饮企业,因为预制菜风波火了。我本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后来看到一个视频,老板娘把日本的煮饭仙人请过去教厨师做米饭,还说自己家的米饭是按照煮饭仙人的工序做的。
这事真得让人无语。你说我们穷人没有见识,被日本人骗还算情有可原,你们这些身家多少个小目标的有钱人,咋也会被日本人骗呢?
住吉的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