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美国护照却被赶?特朗普强推移民新规,美归化公民人人自危
发布时间:2025-11-18 15:19 浏览量:1
2025年初,在芝加哥的一条普通街道上,44岁的达乌达·塞萨伊出门前反复检查口袋里的证件。那一年,华盛顿接连抛出一系列移民新规,让这个已经入籍多年的公益工作者突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拿到的美国国籍好像不再那么稳当。
他随身带着联邦标准的身份证和护照,明知道其中任何一张都足以证明身份,但心里依然不踏实,因为媒体上不断出现的画面,是蒙着脸的联邦人员在大城市抓人,事后被证实被带走的当中,有人本来就是美国公民。
塞萨伊离开塞拉利昂内战,辗转多年才在美国安定下来,多年来在社区服务,原本以为宣誓那一刻意味着新生活真正开始,如今却开始担心哪一天会被当成问题人物。
让他更加不安的,不只是街头的突击行动,还有从上而下的政策信号。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签署行政令,想要否掉在美国境内出生、但父母是非法移民或持临时签证孩子的公民身份,这等于直接动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根基。
联邦上诉法院先一步把这项命令判为违宪,可是二十多个州继续打官司,最高法院迟迟没有给出最终说法,数以百万计家庭的身份问题就这样悬在那里。
这个时候,另一套工具也被拿出来使用。政府重启十八世纪的《外国敌人法》,靠一套给人打分的办法认定谁算“敌对外国人”,只要被贴上标签,就可能被驱逐出境。外界很难看清具体标准,但归化公民都明白一点,一旦被划进可疑范围,想要自证清白并不容易。
同时,司法部的内部文件又把重点放在那些有案底或者被认定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归化公民身上,明确要加大取消国籍的力度,连纽约一位在公众视野里多年、程序合规入籍的政治人物也收到了失去公民身份的风险提示,这让很多已经拿到护照的人开始意识到,纸面上的身份并不等于稳固的保障。
这种紧绷的氛围,逼着人们回头重新打量美国公民权的来路。追溯到建国早期,最初的归化法只允许所谓品行端正的自由白人申请入籍,其他族裔连门槛都够不上。内战之后,黑奴被释放出来,需要一个法律身份,第十四修正案里“出生即为公民”的内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进宪法的。
但法律条文没有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到了二十世纪,亚裔移民长期被排除在归化范围之外,有的群体甚至在已经拿到公民身份之后,又因为最高法院改口认定其种族不符合“白人”标准,被成批摘掉国籍。
二战期间,日裔美国公民被集中送进营地,只因为怀疑他们可能对国家构成威胁,这些历史事实都摆在那儿,提醒人们美国的公民权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公平稳定的。
今天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这种老路,只不过换了一批对象。特朗普政府把移民问题和国家安全、公共秩序紧紧绑在一起,最高法院则为撤销来自古巴、海地等国几十万移民的临时合法身份开了绿灯,这些人随时可能被要求离开。
执法人员被派往一些以民主党执政的城市,在当地高调开展行动,把移民议题变成两党对立的一根导火索。共和党借此向支持者展示自己在边境和治安上的强硬姿态,但在全国层面拿不出一套真正能化解矛盾的方案,很多移民发现自己成了两边互相指责时顺手推开的那一拨人。
美国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靠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公民身份原本应该是融入这个国家的终点,如今却变成随时可能被重新审查的起点。
当一个国家可以根据政治需要不断调整谁算真正的“自己人”,那些通过合法程序加入进来的归化公民,就很容易被推到缝隙里,他们既背负了对新国家的忠诚,也不得不面对这份忠诚随时可能得不到回应的现实。这种感觉,让“公民权”三个字变得异常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