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做中间人俄乌很难谈成
发布时间:2025-05-17 17:38 浏览量:4
纵观近代以前的中国历史,以及近期中国崛起后的表现,可以得出一个关于人类社会的一个一般结论:凡是有强大中国存在的地方和时候,人类社会就是达成共识,从而能够消除分歧和战争;一旦中国弱小,人类世界将无法真正达成共识,只会陷入不可弥合的分歧,从而导致战争,甚至所谓的世界大战。
近三年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三大冲突: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印巴冲突,但只有印巴冲突仅仅持续了三天便迅速结束。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都陷入长期化。为何?
根源在于,印巴背后,中国以事实上的调解人的身份,在发挥着决定作用。而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都缺失类似的中国参与。
尽管中国在背后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强大的武器支持,使得它可以空战中打败印度,从而挫败其嚣张的进攻气焰,但在此次冲突中立场,中国却以中间人的身份,秉持高度公正中立的态度,进行劝和促谈。
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细节是,巴基斯坦军方表示,他们本来可以击落更多的阵风战机,但是保持了克制,避免事态恶化,而仅仅选择了其中的3架。实际上这也的确为后来的快速停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这个度拿捏的非常好,打的不多也不少。
如果打少了,譬如仅仅击落一架,印方会觉得不过是巧合,他们依然会继续进攻。如果打掉的太多,导致印方损失惨重,导致印度政府无法向国民交代,也会导致停战困难。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巴基斯坦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显然来自中国的影响。事实证明,巴基斯坦不仅战术上是中国的好学生,在战略上也是。巴铁真的很铁。
很多人都看到印巴空战的划时代性,所谓的体系性超视距作战。其实,此次印巴冲突的更重要,甚至更伟大的划时代因素,是中国首次以决定者、调停人的身份参与国际冲突。给世界提供了解决国际冲突的中国模式。这是人类近代以来的第一次。
而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也正是因为没有中国的决定性参与,不能采用中国模式去解决,而依然采用西方模式,所以,就无法达成停战共识,冲突自然就无法停止。
相对来说,中国对俄乌冲突的参与度,要比巴以冲突要高很多,尽管,中国对巴以冲突的参与度也在提升。譬如,不久前,中国加大了对埃及的军事合作力度,派了五架运20过去,还搞了一场联合军演。甚至,还把运20落到了黎巴嫩的首都。
这意味着,俄罗斯的解决方式,有可能从西方模式向中国模式转化。同时,巴以冲突也有这种可能,不过,时间可能要晚很多。
其实,此前有很多人,都要当俄乌之间的调解人,包括特朗普,都未成功,根源在于,以中国文化的视角,他们不合格。不仅因为能力不足,而且,更重要的,还因为德性不够,私心太重。他们自告奋勇要当中间人,都是不自量力。
以特朗普为例,他自称是俄乌间的调解人,但是,他首先做的却是逼迫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而且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最好方式。
这说明,在美国文化中,乃至在整个西方文化中,甚至在中国之外的所有文化中,都是缺失真正的中间人、调解人理念和概念的。
在中国文化看来,一个成功的中间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调解人本身要能够秉持真正的公平公正的态度,不能偏向任何一方,不能有任何私心,更不能直接谋求私利。
二是,调解人要有充分的权威性,他的话要有份量,双方都真正自愿地去接受和服从。这种权威性不是基于外在的势力,更不能是武力,而是来自调解人个人的德高望重。
三是,冲突的双方诚心诚意地愿意接受调解人的调解。
特朗普逼迫乌克兰签订矿产协议,无意于趁火打劫、乘人之危,不要说作为调解人,就是作为一般人,其性质也是极度恶劣的,如此贪婪无德,哪有资格当调解人。由美国人来当调解人,是典型的德不配位。
真正有能力当俄乌冲突调解人的,唯有中国。但是,目前来看,时机依然不成熟。因为,还有很多国家都跃跃欲试地要当其调解人,而且,俄乌双方对结果要求都带有一厢情愿的成分。同时,俄乌双方都不曾诚心诚意地邀请过中国。
就让他么继续谈,继续打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请中国做中间人的诚意也会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