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别人珍惜你的付出,要懂“弃猫效应”

发布时间:2025-05-17 17:55  浏览量:3

我养了一只很可爱的金渐层长毛猫,但一直让我困扰的是,它越长大越不粘人。即使花大价钱给它买各种猫条猫零食,它也从不在我的头边睡觉,不会主动亲近我。五一放假期间,我回老家待了一周,把猫咪独自留在城市里,请人隔两三天上门喂养。假期结束回家后,猫咪竟然大变样了!除了身上味道有点重之外,它的性格变得特别好。不仅变成话唠,喵喵叫个不停;我走到哪它就跟到哪;似乎特别害怕我又一次把它“抛弃”。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中非常著名的弃猫效应。当你和朋友或者恋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对方总是把你的好视为理所当然,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首先,互惠的关系才会长久。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认为:人际交往遵循互惠原则。每个人都有利己的基因,所以每一次付出的背后,都渴望得到回报。只有互惠互利的行为,才能让亲密关系保持平衡和长久。否则,付出较多的那一方时间久了会感到不平衡,也会因为得不到回应而选择停止付出。

其次,爱人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民国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爱一个人,就是会低到尘埃里去。可等到你浑身泥土时,没有人会真正爱你那个卑微的样子。《你不必是一朵花》里提到:不要让别人总是免费从你这里拿走好处。人际烦恼不值得你花费太多时间,人本质上都是慕强的,没有能力,再怎么委曲求全也是无用的。与其讨好他人,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实力上,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在任何关系中都不要做“低位者”。心理学家建议:在关系中保持平等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人天生慕强,如果你一味地讨好对方,把自己放得很低,反而会让对方站在高位享受你的付出。高位者一旦发现你对他们有高需求,就会习惯接受你的好,却不会在意你的情绪。就算有人通过多年无条件付出来换取一段感情,对方多半也只是习惯了被照顾,并非真正爱你。

综上所述:不管身边的朋友还是暧昧对象,如果他们总是不懂感恩、不回应你的付出,那你就要考虑“弃猫效应”了。如果对方愿意做出改变,那关系还可以继续;但如果对方依然冷漠,你也该及时止损。成年人要学会权衡利弊,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