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忌口与糯米
发布时间:2025-05-18 09:35 浏览量:3
中医门诊实录
朱氏内科非遗传承人 司徒夏昊摄
“朱医生,你开的药有问题,我一吃就吐了,上次你开的药我都不敢吃了。”病人抱怨道。
“奇怪了,我开的就是治疗你胃病的药呀,怎么会吃了就吐了呢?”我很疑惑。
“真的,朱医生,我不瞎说的,那天我吃了早饭后一喝药就胃里翻江倒海,不一会就全吐出来了。”病人说。
“你早饭吃的啥?”我问。
“青团和豆浆呀!”病人说。
“等等,你吃了青团?不是不让你吃不消化的东西吗?”我说。
“青团怎么不消化了?青团我每年都吃的呀!”病人不解。
“我漏说了一句,青团这类糯米的食物在你治疗胃病期间也要少吃。”我说。
黏腻与疾病
我们都知道中医治病要忌口,有些疾病需要忌口生冷,有些需要忌口油腻,但很多人包括医生自己都会忽视一类食物,那就是“黏”性的食物。很多人对与黏性的食物不是很重视,认为这是日常普通的饮食,那我们就从一件往事说起吧。
解放前的上海有着众多的奇闻轶事,有着商业奇才造就的各种传奇,同时也涌现出众多的中医名家。哈同,犹太裔房地产商人,曾经因投资房地产成为远东首富,其妻子罗迦陵在哈同去世后继承了大笔的遗产成为了远东第一富孀。哈同与其妇人的居所旧址就是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可见当时其富甲一方的气势,不过非常有戏剧性的结局是哈同夫人的死因,竟然是4个青团。
根据当时上海一位名医的回忆录记载,哈同夫人晚年没有牙,又不愿意镶牙,因哈同妇人信佛,一次收到尼姑送来的一盒青团,因其爱吃但又无牙所以囫囵吞了4个,当晚随即高烧,随后一名奥地利江湖医生以肺炎误治,次日归西,现在想来当时上海最富有的女性尽然命丧青团手中有些不可思议。
黏性食物的解决方法
青团为何会导致人生病?原因在于其是由糯米做的,它太黏腻,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个食物非常沾手,吃起来非常费劲,那可想而知进入到胃肠道后会造成怎样的负担。青团本身就很黏,加上因为需要塑性的原因,所以会增加一种粘米粉来加强可塑性,所以这本身就是黏上加黏,难怪哈同夫人会因青团造成消化不良的后果。但这些糯米类的食物又和我们的传统节日密切相关,比如清明节的青团,端午节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岁末的年糕,春节的汤圆,这些都是黏腻之物,所以经常会出现开心的佳节变为伤食节,这点在旧上海经常被医家所记录。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这一类伤食问题,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有传承古老的智慧,在处理过量进食黏腻食物的问题上我们有着自己的应对方法。凡是过量进食哪一种食物,那就把这种食物炒焦后再后让病人煮水服用,这是中医特有的治疗伤食的疗法。这其实和我们大家更为熟悉的原汤化原食有类似的原理,比如吃吃团圆需要再喝一点煮汤圆的汤水帮助消化。
现代人虽然可能用不到炒焦食物的治疗方法,但我们从这个历史事件中需要明白,黏性的食物也是忌油腻的一类,在身体虚弱,特别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时候,我们需要适当控制进食糯米类的食物。
《医说就懂的中医智慧》
《我想问中医——100个实用中医小知识》
朱氏内科非遗传人又来总结啦!
门诊的这位病人本来就是治疗胃病,但她没有意识到青团是导致她呕吐的原因,所以在解释之后这个问题是非常容易解决的。
大家一直以来认为我们现代人的身体要比旧社会要健康很多,其实根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和对近代医家医案的研究发现,虽然卫生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但身体素质并非有脱胎换骨的改进,相反在脾胃功能,情绪调节方面现代人可能还比不过我们的前人,所以大家在物质条件异常丰富的现代需要多考虑食物进食过量的因素,而不能一味进补增加营养做为健康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