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缴费涨到400元:农民为何“断保求生”?
发布时间:2025-05-18 16:19 浏览量:4
为什么有人说:“新农合只是给有钱或者不是很穷的人的福利,对真正的穷人来说,反而是很大的负担。”?
相信大伙只要是农村出来的人都听说过新农合。
所谓的新农合,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说人话就是跟上班你们单位给你买的五险一金是一个性质的东西,是中国政府为农村居民提供的一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但跟单位买的社保又有点不一样,社保里的医疗保险金是每年累计在医保卡里的。新农合更像是给车买的交强险,一年一缴,保费不保留。从2003年最开始的每年10块钱一年,到2025年现在的400块钱一年。
这两年却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断缴新农合,根据网上官方统计数据,2024年比前一年缴纳数少了5%。网上也出现很多攻击医保、攻击养老保险和新农合的人,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有的人煞有介事的根据这5%的数据倒推说有4000万农民断缴。
首先这数字是不准确的,因为随着城镇化持续增长,一部分农民进城了,农民少了,缴纳数自然就少了。
其次农村的有部分农户断缴这样的事也是有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交不起,有的人说是不想交。这两个原因对吗?也对。
中国的农村其实很割裂,也不光中国的农村割裂,城市它也割裂。
网上不是有个段子吗?互联网上人手法拉利,各个年入百万,其实呢,现实中口袋里1000块钱都没有。
大家网上看到的农村,鸟语花香、炊烟淼淼,各地书记带货,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回家建别墅,讨媳妇,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
其实呢,农村还有很多的困难家庭。有些家里没有年轻劳动力的、劳动力身体有恙的或者智力有点缺陷的,这样的家庭在每个村里总能找到那么几户。
他们一家人就指望地里那几千块钱的收成过活,三四五口人,孩子还小,老人又老,一户交医保的话整整要2000块啊。平常地里种点庄稼还要农药化肥,孩子们读书还要买点衣服和学习用品,年底交了医保,过年都没法过,其实很多的也一次性拿不出这笔钱来。交不了就是交不了,这个时候说什么不缴医保万一生病花更多的钱纯粹就是扯淡,当下都快活不下去了谁还管以后。
我们网上看到有些视频,来不来说自己父母退休几千上万的退休金,以为所有老人都一样。其实在农村的老人一个月100多块钱的养老金,他们要用这钱解决自己一个月的吃喝拉撒,更别说大多数的老人本身多多少少都会有基础病。对于年轻人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400块钱不算什么,对于没有其他收入的老人来说,拿出几个月的养老金算是一笔很沉重的负担了。对于有些人说的,过年过节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少红包的,拜托,你们家不在这个讨论范围里好吧。
大家会说子女赡养?别天真了,在农村只要爸妈穷苦,孩子们大多也都一辈子穷苦,这是基因遗传,能变异的是少数。
大家都紧巴巴的过日子,大多数子女家庭能供养爹妈吃和住就不错了,也仅此而已,还有个别教养不好的家庭,连父母都吃住兄弟姊妹们都互相推诿,就更别提看病了。
一旦生大病根本治不起,青壮年生大病了治一治还有好多希望,哪怕治不起,抱着希望也要治一治,可老人病了呢?哪怕治好了也没几年活头。
老人们就算有个什么小病,比如要花个大几千的,说是报销比例百分之五六十、七八十,但是设置了起付线。这玩意我也没搞明白,为啥要设置个所谓的起付线?自费药必须住院,还要转院之类一大堆手续,最终是报销不了多少,也就是相当于把近几年的保费拿回来了而已。真正起作用的是花费几万元以上的大病,差不多能报销一半以上。但也就意味着老人们自己要承担好几万。
当生活重担重到全家都苦哈哈的仅仅能吃饱穿暖勉强活着的时候,生命走到暮年的老年人自然而然的就会顾及不过来了。这个时候别说交医保了,哪怕新农合免费全覆盖,该治不起的还是治不起。
有人说不是贫困户或建档户吗?开什么国际玩笑?中国6亿人家庭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中国能有6亿贫困户和低保户吗?
就算贫困户治病报销比例高,但还是要自己承担一部分的,哪怕再少,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很多人都会以为农村人宁愿打牌一天输几百,一天抽一包20块钱的烟也不愿缴新农合医保。这种想法不能说是完整错误,但基本上也是不正确的。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国家是要求全面覆盖,基层负责医保的干部们每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挨家挨户的催收缴费,都是下了任务的。
在这种天天持续不断被干部们宣讲、解读和“骚扰”攻势下,现在在农村有钱不愿缴的情况基本很少碰到了。
基于以上情况,你们知道为什么新农合覆盖的是最高危的最广大的人群,实际报销开支却比城市职工医疗低得多的根本原因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医保制度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当前的医疗发展过于激进和脱节,导致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消费的医疗服务是正常商品还是奢侈品。
交新农合的目的,是保障大额度、多频次的直接医疗支出,但这里的重点是:直接支出,也就是不包含间接衍生医疗成本。
有哪些衍生医疗成本(首先排除有公务员家庭和双职工家庭):
1、无社保的中老年体力劳动者觉得上医院会影响工资。
2、独居的中老年人觉得上医院交通不便还要找亲戚照顾。
3、年轻的在校学生。这个群体的医疗就是纯搞笑,除了意外险能有用,无论是在校体检,还是自己有疾病进行治疗都是纯应付。
上面三个情况,基本就是能买新农合的参保人里有断缴考量的一个大概情况,他们的核心利益根本不是保险的这几百上千块钱,而是去不去医院。所以人这么多,报销支出这么低的根本原因是很多人不到绝路根本不去医院。
1、新农合的参保率如今已处于高位,甚至远超实际的医疗购买需求。从医保支出额度严重失衡的状况,便能清晰察觉这一点。
2、真正维系新农合价值与价格稳定的,是那些医疗需求较低却仍正常参保的群体。这与职工医疗群体并无关联,无需牵强附会。
3、随着老年人群体逐渐退场,高昂且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 icu 诊疗以及高价用药方案,这两大 “痛点”,将广泛波及各个家庭,尤其是那些对医疗消费缺乏清晰认知的家庭。由此可见,新农合面临着显著的涨价压力。这很可能就是今年以来政府补贴涨幅高于个人缴费涨幅的根源所在,预计未来这种态势还将持续。
4、年轻人应多抽时间学习家庭医疗与急救常识。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在突发状况时为家庭提供有效支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猝死风险。以国内常规微创手术为例,其费用一般在 5000 元左右,基层医生对此类手术操作较为娴熟,适用病症广泛。特殊手术费用高昂,但大多有替代方案。遇到单次诊疗费用过高的情况,先审视方案合理性,拿不准时可咨询 AI,尽量避免盲目在百度搜索。
5、医院的非常规手术医疗成本高昂,且未来还会持续攀升。人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节省医疗开支,或积累财富降低对基础保险的依赖,但切勿以健康为赌注来省钱。若无力承担医疗衍生成本,确诊小病或慢性病后,可选择网购药品,将资金预留用于重大手术。要相信工业与快递发达的国情,能让仿制药价格亲民。因此,深入了解血管疾病、内脏健康监测等关键知识,才是保障健康的重要 “保险”。
最后再强调一下:
新农合是一个底层挣扎的机会,请谨慎使用。不是福报,不要不切实际的消耗这个有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