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满天星”(145)陈夏军:从绿色军营到乡野大地
发布时间:2025-05-15 22:41 浏览量:3
陈夏军
从绿色军营到乡野大地
前言
在屯溪区奕棋镇江村,提起陈夏军,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有着12年兵龄的退役转业军人,不仅是江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是村民们心中的“致富带头人”。从部队回到家乡,后又从京东徽州片区经理变身“兵支书”,陈夏军用实际行动生动展现出“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老兵回村:初心照亮新“战场”
2014年,从上海警务区退役的陈夏军,凭借出色的销售才能和敏锐的商业思维,注册成立军旺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走上自主创业之路。2018年,他通过不懈努力,成为马鞍山、宣城、黄山三个地区京东市场运营负责人,年薪20万元。2021年,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屯溪,在奕棋镇江村两委竞选中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此开启生命中的“第二战场”。
“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党员,时代在变,但军人的本色不能变。”陈夏军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乡村发展,产业是支撑。凭借多年的商业经验,他敏锐嗅到江村撂荒地与闲置资产的巨大价值。于是,他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的合作模式,成功流转了近 400 亩撂荒及闲置土地,推动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规模化种植。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带动了近20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2023年,陈夏军牵头成立黄山市屯溪区徽兵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30亩撂荒地,种植水稻、灵芝和小香薯等。2024年,江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68.52万元。
陈夏军积极关注市场需求,结合江村实际村情引入适合的产业项目,注重群众参与和利益保障,通过合理的模式让村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
跨村共建:特色种植谱新篇
陈夏军的乡村振兴之路并非一个人的单打独斗。2022年,他通过战友牵线搭桥,结识了宣城市旌德县华川村的“兵支书”王宏明。相同的军旅经历让他们一见如故,并迅速达成合作意向。
华川村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灵芝之乡,王宏明通过大力发展灵芝产业,带领该村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陈夏军发现江村的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同样适合灵芝种植。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江村成功流转5亩土地开展灵芝种植试点项目,并诚挚邀请华川村的灵芝种植专家前来指导种植技术。灵芝孢子粉市场价值高昂,下游产品丰富多样,每亩收益可达15万元。这一项目成功,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陈夏军说,跨村共建发展特色种植的模式,为江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两村的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兵心依旧:乡村振兴新风貌
陈夏军的故事仅仅是奕棋镇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浪潮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奕棋镇积极推动退役军人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精心培养出一批像陈夏军这般的“兵支书”“土专家”和“田秀才”。
全镇264名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他们凭借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和严格纪律,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和矛盾调解,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产业发展上,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产业项目,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活力;在环境整治方面,他们带头参与村庄清洁行动,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
“退役不退志,当好带头人。”这句话不仅是陈夏军的自我鞭策,更是奕棋镇广大退役军人的共同心声。他们传承和发扬军人刻苦奋进的优良传统,紧紧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充分彰显优秀退役军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2024年10月,黄山市首家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指导站在黄山市屯溪区奕棋镇江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揭牌成立,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赋予了奕棋镇乡村振兴的全新范式。
编后语
从退役军人到“兵支书”,一路走来,陈夏军始终带着军人的那股子实在和认真,用实际行动,将军人本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文字:蒋若童
图视:丁峤楠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程向阳
终 审:黎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