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成资本宠儿:5个月完成3次融资,最高市值达150亿元
发布时间:2025-05-19 10:00 浏览量:2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全球机器人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以显著的速度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科技企业加大在机器人产业的投资与布局,同时也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电子发烧友网统计了今年至今的机器人行业的融资情况,约有30起,不少企业完成了多次融资,例如自变量机器人在5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3次融资。
尽管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依旧火热,但相比过去两年的“疯狂”,2025年的资本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更多了几分谨慎和理性。投资者不再仅仅被概念和技术潜力所吸引,而是更加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以及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图:2025年1月-5月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
从融资金额来看,此次公开融资金额的企业普遍是在亿元级别。其中傅利叶是此次统计中获得融资金额较高的企业之一,成功完成了高达8亿元的E轮融资,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作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科技企业,傅利叶在过去的近十年中深耕机器人核心技术,尤其是在服务机器人和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与行业经验。
近年来,随着具身智能的兴起和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不再只是执行单一任务的工具,而是逐步具备感知、学习、决策和交互等综合能力,能够更自然地融入人类生活和工作场景。这一趋势为傅利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医疗健康这一细分领域,凭借其在康复机器人、智能辅助设备等方面的布局,迅速脱颖而出。
目前傅利叶已经掌握了多项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还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完整闭环,2023年,傅利叶推出了首款人形机器人 GR1,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量产发售,还发布了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
千寻机器人完成了5.28亿元的Pre-A轮融资,至今累计融资金额超过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的领投机构是P7 China Holdings PCC Limited,是沙特阿美风险投资(AramcoVentures)旗下的一支多元化增长基金。中东资本的加入,也意味着千寻机器人未来将在新能源检测、石油管线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此外,千寻智能的投资机构中也有华为哈勃。
智元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的明星公司,在完成今年3月的B轮融资后,企业估值已经达到150亿元。由腾讯领投,TCL等机构跟投,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7%。就在今年1月,智元机器人宣布公司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刷新了行业记录。
众擎机器人在今年4月完成2亿元Pre-A轮融资。众擎机器人已经发布了多款人形机器人,其中众擎PM01机器人是全球首例能够完成前空翻的人形机器人,而众擎SA01双足机器人是一款高拓展性开源通用双足智能体,搭载了公司自研的S160电机。
从融资轮次来看,机器人行业普遍以早期融资为主,这也与企业普遍成立于近两年有关。成立于2020年之后的企业有21家,其中2024年成立至今的就有8家,也就是说在去年新成立了至少有8家机器人企业,创业热度高涨。
图:获得融资的机器人企业成立时间
在此次统计的企业中,自变量机器人、星海图、零次方机器人、中科第五纪、智平方、松延动力六家企业在今年完成了多次融资。其中自变量机器人完成了3次融资,三次融资金额均为亿元人民币。除了自变量机器人,中科第五纪在今年完成了两次融资。
自变量机器人是国内最早实现端到端统一具身大模型的公司。据了解,自变量机器人自研的Great Wall 操作大模型系列的 WALL-A 在多个性能上已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可以完成复杂而精细的物理世界任务,包括拉拉链、晾衣服、叠衣服、冲泡果汁等。
从2023年成立至今,自变量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0亿元。获得了包括美团、君联资本、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的投资。
获得多融资的现象反映了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上述企业具有高增长潜力,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出现。
目前来看,布局机器人本体的企业都积累了各自的优势,包括AI和关键零部件两大方向,依托AI大模型、感知融合、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进行差异化竞争,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是进入竞争激烈的机器人赛道生存下来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成立一年或者两年的创新公司。
千寻智能在机器人本体以及AI大模型方面均有布局,在AI大模型方面,公司自研的VLA模型Spirit v1,在该模型的加持下,公司首款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实现了“软硬协同”。Moz1采用全球功率密度最高的一体化力控关节。与特斯拉Optimus相比,其关节功率密度提升15%,仿生力控精度达0.1毫米级,能够在工业分拣场景中精准抓取0.5mm公差的零件。
它石智航成立于2024年,作为机器人行业“新手”,寻找差异化的优势才能顺利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成长。在机器人行业中以其AI全栈能力脱颖而出,在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控制算法上拥有技术积累,具备软硬件一体交付能力。
同样成立于2024年12月的维他动力,在成立的3个月时间里,就完成了种子轮与种子+轮融资,累计金额达2亿元人民币。在机器人赛道中,公司重点布局端到端VLA模型。
维他动力备受关注的还有其创始团队,其创始人兼CEO余轶南博士,曾在百度和地平线工作,主导了征程系列芯片从J1到J6的智驾产品开发。联合创始人宋巍是地平线前软件平台总架构师、智驾创始团队成员,赵哲伦是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创始团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经验,将成为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核心优势。
中科第五纪对自身的定位是:“构建以融合自研通用执行末端及具身物理底座平台的通用智身机器人公司”,聚焦在工业及消费场景。
从这里可以看到,不少机器人企业以具身大模型为底座及核心,布局机器人本体,例如中科第五纪和星海图。
在人形机器人本体中,一体化关节的成本占比超过50%,是主要的关键环节之一,钛虎机器人一体化关节、灵巧手、运动控制算法和人形机器人本体ODM等解决方案。钛虎机器人的一体化关节在爆发力、精准度、同轴度、稳定性这四大方面具备优势。例如基于自主研发的轻量化关节模组搭建的T170A人形机器人,体重为48公斤,最大的髋关节峰值扭矩高达490nm。
此外,在4月完成融资的动易科技产品矩阵除了双足人形机器人,还有一体化摆线关节模组零部件及其他多种形态的机器人硬件等。
图:
钛虎机器人产品
纬钛机器人是一家以视触觉传感和手眼协同为核心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具有超高分辨率的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器——GelSight指尖传感器,具备高分辨率、多维力探测、柔性物体操作及低成本等优势。
灵心巧手则专注于灵巧手和云端智能核心技术,公司在灵巧手领域具备高自由度、 多传感器、端云融合、 视触融合感知、自研柔性关节电机等技术优势。
图:
动易科技灵巧手
成立于2016年的因时机器人在今年4月完成新一轮亿元融资,公司专注于机器人零部件及整机解决方案,已经研发出的微型直线伺服驱动器,可应用于机器人灵巧手、康复外骨骼、航模、玩具、自动化设备、消费电器等领域。
镜识科技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通用足式机器人研发商,专注于AI赋能高机动足式机器人运动研发,开发了相应基础关键硬件、机器人操作系统以及数据驱动的控制软件,自主研发黑豹II实现10.4 m/s的奔跑速度,打破了波士顿动力保持了十年的世界最快纪录( 8.8m/s )。除了黑豹,公司还推出了工业四足机器人、高机动手臂、仿生灵巧手等多款产品。公司计划在2026年目标实现双足机器人10m/s奔跑速度,2027年推出用于工业场景的柔性智造人形机器人,2030年推出人形机器人个人助理。
- 上一篇:在信息越发便利的今天,为什么人类还需要“世博会”?
- 下一篇:芳华十载,与你同行